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分析了体质和健康二者之间的关系,经过对学生体质健康准则以及我国体育以往实施的多种标准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和研究,阐述了未来高校体育发展的方向,提出在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准则这一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健康体育教育,以帮助学生提高体质,充分发挥学校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热潮的掀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及未来对策的研究。以东北地区各高校随机抽取的一些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走访观察法及数据统计法,针对东北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展开研究,并得出东北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现状及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状况。而后又对影响东北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进行归纳,主要得出三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的缺乏;学校体育健身设施不够完善;学生饮食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进而得出相应策略为:各方面应加大体育锻炼益处的宣传,从而提升学生的运动意识;大学生应规范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应不断丰富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为学生体育锻炼创造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积极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校体育为出发点,研究邯郸市初中体育中考制度改革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并针对影响提出了完善中考制度,抓好体育工作,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促进学生智力、体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4,(10)
中考体育政策实施以来,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同时促进了社会对体育的关注。通过对运城市中考体育测试的问访,查阅其他省市体育测试带来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结合运城市中考体育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体育测试影响下的学生体育认知,身体素质,学校体育设施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考体育测试对学校,学生及家长对体育的认识,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对体育的投入有较大的改观。从而说明中考体育测试是可行的并应继续完善实施。  相似文献   

6.
周萍  宋建华 《中国市场》2009,(14):120-121
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如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直接影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影响到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本文通过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未来如何在高校更好地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李章洙  邓晴 《中国市场》2011,(1):188-188,190
"阳光体育"运动推出的目的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王丽娜  王大川  左振腾  肖亮 《商》2014,(19):189-189
大学生体质的评价历来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目的是使学校和广大学生、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河北联合大学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对测试工作进行了专门的部署。现将我校2011、2012、2013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掌握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李巍巍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234-235
大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是学生进一步完善体质、发展体能、形成对终身体育理性认识的最高阶段。要通过改进大学体育教育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动机,使他们真正懂得体育的意义,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对不同区域经济环境下黎族、藏族7~18岁学生身体形态进行调研,取得了多组数据。对海南黎族、西藏藏族7~18岁学生的身体形态的身高、体重、胸围指标进行区域经济学统计分析,找出两个民族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的差异,进而以学校体育为媒介,采取有效的阳光体育措施,改善身体形态发育的不足,进而达到增强各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强烈,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重要手段,但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产生不良影响,对学校的体育教育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家长对学校失去信任,影响学校声誉和教学秩序,所以构建体育教学的安全防控体系势在必行。从当前高职院校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入手,指出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安全防护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梁全胜 《致富时代》2011,(11):235-235
大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也是学生进一步完善体质、发展体能、形成对终身体育理性认识的最高阶段。要通过改进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动机,使他们真正懂得体育的意义,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制度、国家性质和教育目标的不同,各国的学校体育目标也不尽相同.一般有: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能力、习惯以及良好的品行;发展个性.有的国家还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为国防服务作为学校的体育目标.中国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和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笔者通过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规律,就这一科学群展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对象,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从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体育基本知识.然而笔者所阅各类资料以及十肼教学实践和日常所见所闻得知,体育课损伤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慢性运动损伤在学生中出现的现象亦不少.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以及教学体质的不断改革,使得学校对体育教学体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初中生当前的多方面特点使游戏不断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枯燥、乏味,使其变得生动、活泼,极具趣味性。体育游戏的引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起以及热情,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首先对体育游戏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又阐述了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重要意义,最后又具体分析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亢瑾  王丽娜  王大川 《商》2014,(19):182-182
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通过网络平台协调学校各个部门进行大学生体质测试,而大学生可以借助于该平台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获得体育健康知识,与教师积极交流。本文从四大模块出发,论述了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在网络平台上运行的直观性和高效率性。  相似文献   

17.
罗强 《中国市场》2013,(29):199-200,206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因此,将大课间活动提升到课程的层面,列入学校课程总体规划,进一步发挥其特殊的综合教育功能,是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尤锟 《消费导刊》2013,(11):225-225
肇始于1992年的体育“中考”自从受到功利思想负面影响后,逐渐丧失掉“保障学校体育课地位、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和增强学生体质”的原始驱动力,从而诱发了着实令人忧虑的“应试现象”。反思体育“中考”,存在的颇多问题,引入基于学校的体育评价新理念,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操作层面上的革新得以真正实现体育“中考”之初衷。基于学校的体育评价愈是臻于完善,愈是能够彻底克服体育“中考”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育是一个以人为对象、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要使这种个性得到充分地尊重和发展,需要体育教育立足于培养独特的、独立的、身心和谐统一的个性化主体为目标。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为未来服务。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验对比等方法,从学生体育需求的视角,以网球教学为案例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切合学生体育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设计能真正反映教学目标的考试方案;教学以考试为目的展开,并立足于各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来挖掘体育运动规律等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