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江燕 《广西经济》2010,(5):51-52
一、从经济学的设定行为假设看强化税务稽查的必要性(一)经济学中人类行为利已假设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税务稽查现代经济学分析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对人的行为方式做出假设(经济人假设),这个假设至关重要,是经济学的根基。一个经济理论有没有说服力和实用价值,一个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政策(包括税收体制中税务稽查体制和机制建设)能不能让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信 《改革与战略》2012,28(1):6-10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形成时最好的前提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视角在不断变化,由此推动了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与经济学分析离不开人的要求相一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如同传统经济学把经济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一样,人的发展经济学应在正确理解人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对人的发展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西方公平偏好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利”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实验经济学采用一系列经典的博弈实验来验证这一假设,发现这一假设与人们的实际行为存在系统偏差,并将此归因于人们的公平偏好。实验还显示,公平偏好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据此,新的理论模型沿着两条思路来解释公平偏好:第一类理论模型认为人们注重分配结果公平;第二类理论模型则认为人们具有“对等”意图。本文对上述实验和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和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4.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的经济史学的一般目标,是在研究近当代中国经济史时,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限制、校正和还原,研究被一般性理论所抽象掉的非经济因素,即历史文化特征、制度约束条件等。本文反对把经济理论看成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和绝对的,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不应满足于用中国的历史数据来证明某个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或者模仿西方学者发表过的某篇论文的样式,来一个“拷贝不走样”的“中国版”,并认为不宜用现代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史学的最高目标是理论、历史、统计三者高度融合,参与开创适用于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5.
行为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 0世纪 70年代末 ,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行为经济学逐渐形成 ,它试图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传统经济理论假设进行修正 ,将非理性等复杂的人类行为分析融入标准的经济理论之中。丹尼尔·卡纳曼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由于在行为经济学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荣获 2 0 0 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就结合卡纳曼的研究成果 ,对行为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发展趋势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特别是理论经济学长足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但是,中国经济学家并不满足经济学的繁荣,有人认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有独立学术价值和体系的经济学”。有人还认为,面对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种种困难,理论经济学“还显得苍白无力”,这是有代表性的见解。不少有作为的经济学希望中国经济学有一个较大的进展,能对我国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富裕,能对经济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多年来,经济学界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多方面的反思、回顾、比较,提出了不少见解,这些意义仁见仁,智见智,可谓众说纷纭。所有这些观点都可以给人启迪,笔现将目力所及的资料加以筛选,列述于后,以利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2009,25(11):20-26
在经济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上,经济学界长期存在两种解释思路:一是基于异质性个体互动的基础之上的动态演化分析,这是以有机的、动态的和开放的世界观为基础的结构主义思路,它把行为主体看成是异质的;二是基于同质性个体假设基础上的静态(或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这是以机械的、静态的和封闭的世界观为基础的新古典主义传统,它强调行为主体的同质化。显然,现代经济学的基石就是一般均衡理论,因而静态均衡分析也就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在均衡框架下,现代经济学研究理性经济人如何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但是,这种均衡分析用于分析现实时却遇到非常严峻的问题:一者,它所依赖的假设条件是非现实;二者,无法考察人类行为和经济现象的动态演化。因此,现代主流经济学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演化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在回顾了演化经济学思想史的基础上,探讨了演化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框架,并认为行为主义企业理论是演化经济学的研究起点;产业演化研究是演化经济学家一直关注的传统研究领域;演化经济学可以为创新系统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演化主义和制度是两个相互交织并且互补的概念体系;演化经济地理学可为演化思想的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而共同演化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会计界。无论是处于经济变革时期的我国企业财务报告,还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企业财务报告,都遇到强烈批评。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似乎已成为一种世界现象,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加以根治,有区别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与程度不同而已[1]。本文试图从契约不完备性角度来剖析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并探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约束机制的形成环境。一、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经济分析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台。会计信息质量可以认为是这一系列契约组台的一部分。由于进人企业的契约是不完备的,意味着这些契约…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少在十个方面给予现代经济学严峻的挑战,即从今往后的经济学研究必须在经济人假设、经济研究范围、价格理论、效用理论、政府作用、信用理论、金融衍生品市场、货币理论、宏观调控理论、经济学研究基础范畴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的理论认识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乃静 《山东经济》2009,25(1):F0003-F0003
隋映辉教授的新著《科技产业经济——跨学科理论、研究范式与应用》一书,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这一研究力作是作者将近20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探索和发展。它基于科技、经济与管理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揭示了以科技产业经济运动和演变的特殊规律,研究了科技产业经济的系统模式、创新机理、运作机制和发展路径,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特色、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的佳作。纵览全书,该书有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的经济史学的一般目标,是在研究近当代中国经济史时,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限制、校正和还原,研究被一般性理论所抽象掉的非经济因素,即历史文化特征、制度约束条件等。本文反对把经济理论看成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和绝对的,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不应满足于用中国的历史数据来证明某个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或者模仿西方学者发表过的某篇论文的样式,来一个"拷贝不走样"的"中国版",并认为不宜用现代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史学的最高目标是理论、历史、统计三者高度融合,参与开创适用于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13.
传统经济理论的三大柱石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把制度作为经济学的第四大柱石是新制度经济学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一场革命.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投资基金即是一种由市场来分配资源与收入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神经经济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经济学是融合了经济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目前正在形成和不断发展之中。神经经济学运用神经科学的方法与成果,探讨了经济学的理论假设与基础,其发展会对决策理论、微观经济学、行为博弈、行为金融和营销学等产生影响。神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密切相关,对一些经济学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将来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超越经济人的社会偏好理论:一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经济学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系统反驳促使社会偏好理论应运而生.社会偏好理论的各个模型试图在维持理性假设下,通过将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如公平、互利等与“自利”假设有着明显涵义辨识度的一些人类社会性情感因素纳入到效用函数中来进而修正经济人假设,并以博弈论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力图构建新的博弈均衡来解释实验经济学所揭示的一系列悖论.本文围绕社会偏好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背景、模型、测度、外溢以及检验等问题作了一个详细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与"社会人"--透析经济学两种范式的人性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春玲 《山东经济》2005,21(2):5-8,39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本文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着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谢作诗  李平 《世界经济》2007,30(12):64-74
本文再解读《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讨和回答了如下问题:(1)理论的本质是什么?(2)理论的假设需要具有现实性吗?什么样的理论其假设需要具有现实性,什么样的理论其假设反而不能都具有现实性?(3)利润最大化假设真的不具有现实性吗?到底应该怎样来检验一个理论的假设的现实性?(4)理论可能被证实吗?可能被证伪吗?我们又该怎样对一种理论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8.
本评述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和刚刚提出的直接经济理论对于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结构研究思路的演变脉络。80年代以来用非线性规划的“超边际分析方法”重新复活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辟思想,掀起一股用现代数学方法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即所谓由“超边际分析法”发展而来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本高度评价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创新之处,认为它对新古典经济的挑战就象日心说向地心说的挑战一样,是整个理论分析框架的挑战;而面对信息技术创新所引发的专业化分工格局的高速,直接经济理论又一创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与经济学研究存在着重要的相关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阐述了这种相关性的三个含义: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历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意义;历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第二个意义是对经济学原理进行实证检验;而理论创新的价值和科学验证的目的又从根本上构成了历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第三个意义——对现实经济增长和未来社会发展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对主流经济学价值观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大厦的建构基石,主流经济学的价值标准皆源于此,一切以效率为导向,以竞争为手段。效率导向的经济政策会导致如下后果:将效率最大化等同于福利最大化,经济增长等同于福利的增长;过分强调竞争的作用,忽视竞争的社会成本;出现经济的整合与社会的分裂。主流经济学所提倡的价值标准实质上是以经济人的需求为中心,造成对物质需求的不断膨胀。而人本主义经济理论认为,价值标准与需要有关,而且人的需要与价值观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价值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