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农村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动力,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和选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加快农村服务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服务业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新理念,它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促进生产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方建 《物流技术》2006,(4):105-108
“三农”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实施共同富裕,一直是近些年来我们国家所重点关注和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把这一问题上升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国家的一个工作重心,而这一任务的完成,这一同标的实现,离不开现代农业物流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生态和党建等多角度、全方位描绘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中“发展生产”是第一要务,是重中之重,各地也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涵盖了政治、经济、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由于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涵盖了以上诸多领域的内容,因此,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据估计,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大概需要国家和全社会投入2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庞大的资金,既需要比较“刚性”的财政支持,更需要弹性较大的农村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近几年,各级政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应该看到,农村经济还很脆弱、农业生产还不稳定、农民收入还不高,新农村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鉴于此,笔者利用大量统计数据,结合实际调研,就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目的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指导和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吐鲁番地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加大新农村建设工作力度,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许义平 《乡镇论坛》2009,(20):24-25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些重要论述和明确要求,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刘蔚 《活力》2008,(8):48-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关键。广大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何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现实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陈兴安 《活力》2006,(11):29-29
乡风是农民长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具体反映,是在农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而不断完善。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反映,更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文明乡风的塑造者。建设农村文明乡风,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本质、最核心内容,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繁荣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 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新举措,是我国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目前农村的金融支持过于薄弱,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如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涉农信贷,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深化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按照这一要求,今后五年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下面我就谈谈“十五”期间乌鲁木齐市财政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投入,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因此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必须加快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要把农民培训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从建立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入手,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农村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哪些途径和措施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增强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笔者认为,最佳和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它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很多现在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都将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中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入重要目标,并将其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这些都离不开农村金融业的支持,且农村金融业也将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洪久 《活力》2006,(9):14-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确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奋斗目标。这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作出的正确决策,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对农村现有问题的系统解决。呼玛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的农业县,在全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肩负着广大农村走上文明富裕道路的重要使命。当前,必须把“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新型化”作为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扎实促进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9.
李方才 《乡镇论坛》2009,(29):23-23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建立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当前,应该怎样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新型农村社区,是我们迫切需要认真探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高屋建瓴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总要求。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业银行应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切实发挥农业银行面向农业、立足农村、根植干城乡居民、服务网点众多的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