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商业企业促销方式与税收政策的适用 商业企业的促销方式主要有:商业折扣、现金折扣、买一送一、返还现金等。分述如下: “商业折扣”又称价格折扣,是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手段,通常用“几折”表示。销货方为了扩大销售、占领市场,往往采用销量越多、价格越低的促销策略,即通常所说的“薄利多销”。对于企业采取商业折扣方式销售货物的,税法规定:如果销售额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以按折扣后的净额计税(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计税(包…  相似文献   

2.
煤炭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要考虑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等因素,本文主要阐述了应收账款核算的账户设置、账务处理,坏账的确认、坏账损失核算的账务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罗新运 《当代经济科学》2000,(6):105-106,108
一、存货与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核算(一 )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核算如果期末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 ,会计核算中不需作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仍按期末账面价值列示。如果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应将成本降低至可变现净值 ,同时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在实务操作中有三种处理方法 :1 .不单独确认期末存货计价损失的直接减少存货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存货计价损失不单独入账 ,直接从“存货”项目下减除并增加当期销售成本 ,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贷记有关存货项目。这…  相似文献   

4.
陈涛 《经济师》2002,(8):28-28
一、库存商品存在的问题1 .数量、金额不实。造成数量、金额不实的原因主要有 :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 ;业务量大 ,收发频繁 ;货、单不符 ;仓储人员交接只按实存数 ,不按账面数 ,造成账实脱节 ,账实不符 ;商品削价处理后 ,怕体现损失而未进行账务处理 ;企业为完成销售指标 ,各部门之间虚开增值税发票作假销售。2 .白条出库严重。由于商业企业销售频繁 ,内部控制薄弱 ,手续制度不健全 ,造成权责不明确 ,加之有些经营者盲目扩大销售 ,私自赊欠 ,形成大量白条出库 ,造成白条抵库。3 .库存结构不合理。商业企业购进商品时 ,由于缺乏对市场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5.
一、详细规定了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在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这一处理,  相似文献   

6.
朱秋萍 《时代经贸》2012,(10):195-195
销售返利,通常是指产品供货商为了刺激销售,提高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支付给实现既定目标销售额的产品经销商的返还利润。它的本质是一种折扣让利行为,目的是为厂家保障经销商目标销售额的实现。如果处理不好,合法与违法就在一线间。那么,供货商与经销商双方究竟怎样作账务处理才合适呢?笔者试着通过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是会计核算的两个重要科目,也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上看,“折旧”与“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益、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成本补偿尺度的“谨慎性”原则。也正是因为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导致会计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规定,当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时,每一会计期间专门借款的费用应予资本化,资本化金额通过运用“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确定。当借款费用金额大于所计算的资本化金额时,将资本化金额计入固定资产、工程物资或在建工程成本,将借款费用金额和资本化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借款费用金额小于或等于资本化金额时,则将借款费用金额全部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工程物资或在建工程成本。由此可见,准确地计算“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是正确进行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一般以主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金额为准,“人为调节”补充资料的“其他”项目金额使补充资料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金额与主表的该项目金额相等。本研究是将企业日常发生的会计分录,套用从“净利润=收入-费用”推导出来的“群间借贷等式”(数学模型),平衡转换成主表项目金额与补充资料项目金额,保证编制过程中两个主要项目金额随时“自然相等”,提高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黄晓珍  严成根 《时代经贸》2006,4(11):143-144,146
在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赊销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有效的赊销政策,不仅能加强企业与各商家及消费者的感情沟通,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及销售量,还可以调整市场的供求关系,优化营销网络。如果赊销政策策划不严密,会出现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客户拖欠货款的现象出现。这就要求企业管理部门系统评估赊销决策,要多角度考虑问题,以规范企业赊销活动。文章重点分析了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的税务处理与筹划,简述了现金折扣的计算与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1.
<正>南京商界近几年出现过多起在全国引起一定反响的商战,最引人瞩目的有三起:一是1993年夏天爆发的“空调大战”;二是1994年秋发生的“十点利”、“八点利”等“点利大战”;三是1995年春节由大商场引发的“贺岁减价”大战。这三起竞争不仅在古城南京造成了巨大反响,而且成为全国各大传媒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从竞争主体来看,这是竞争主体多元化后,各类商业企业利用“价格战”抢占市场的必然结果。 在80年代初,南京商业的构成格局是国有商业的主渠道作用占有绝对优势,其他类型商业企业处于附属地位,起补充作用。进入90年代,原有的商业格局已被彻底打破,以1994年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为例;全年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7.7亿元,其中国有商业企业零售额64.6亿元,集体商业零售额为44.7亿元,其他经济类型商业单位零售额72.2亿元,私营商业单位3.7亿元。眼下南京商业基本上形成了国有商业、集体商业和其他社会商业三分天下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是经过十多年商业改革和商业竞争后产生的结果。其他商业频频采取“价格战”与国有商业展开拼杀。例一,80年代中期“三利商店”抢占录相机市场。这家社会商店利用各种渠道进来的录像机低价倾销,抢占了国有商业很大一块市场,以致社会上一时流行这样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2.
朱栋 《时代经贸》2011,(12):41-41
今年年初,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在华被曝出。价格欺诈”丑闻,被指虚构原价,夸大折扣以及标签价与结账价不符。此事一经曝光,受到广大消费消费者和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事件的回放与分析,深入剖析了家乐福“价格门”事件的成因以及影响,并对类似家乐福的国际大型零售业巨头在华的经营和发展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化折扣”是文化产品区别于其他一般商品的主要特征之一。语言、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都可以导致文化折扣的产生。不同文化产品类型所产生的文化折扣也不一样。在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重视文化折扣研究,采取各种策略降低文化产品的折扣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对文化折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应采取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资产减值测算中的可回收金额问题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资产减值迹象。有确凿证据证明存在资产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资产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三个确定方法。一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长期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二是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三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大于零。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销售返利,通常是指产品供货商为了刺激销售,提高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支付给实现既定目标销售额的产品经销商的返还利润.它的本质是一种折扣让利行为,目的是为厂家保障经销商目标销售额的实现.如果处理不好,合法与违法就在一线间.那么,供货商与经销商双方究竟怎样作账务处理才合适呢?笔者试着通过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5,(12)
商业折扣、现金折扣与销售折让是企业商品购销活动中经常发生的会计事项,文章从销货方及购货方角度对折扣与折让进行分析,探讨其会计处理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夏相如  金其森 《经济师》2011,(5):151-152
目前全国各地劳资纠纷案件都成急剧上升之状况,原因是加班工资的赔偿金额计算的标准不明确及对应账务处理不规范,国家相应法律和制度对其进行了规制。文章总结出一个值得探讨的计算公式及对应账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突如其来的一份合同金额高达344.01亿元的“天价订单”,气势如虹的10个涨停板,把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药品折扣让利本质入手,详细列举了医疗机构共存的几种错误的账务处理方法,及其后果。最终通过对各种法规制度的研究分析认为,药品折扣让利应在药品进销差价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以确保医疗机构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李红  史晓江 《经济论坛》2003,(15):89-89
一、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有关折旧的具体核算方法(一)对已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采用按“单项”计提折旧的方法在实务中,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采用按“分类”计提折旧的方法。但新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资产计提。”很显然,在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应采用“单项”计提折旧的方法,并按该项资产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