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层建筑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垂直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中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这对建筑垂直度控制测量方法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外墙垂直度控制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的城市,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居住面积少的情况下,修建适量的超高层建筑是发展的必然方向.推广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逆作法、整体滑模法、钢结构施工技术、混凝土泵送技术及钢--混凝土组合施工技术,结合超高层建筑目前的发展趋势,优化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3.
高层钢结构建筑在国外已有110多年的历史,1883年最早一幢钢结构高层建筑在美国芝加哥拔地而起,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地价的上涨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的研究日趋完善、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由于白重大,柱子所占的建筑面积比率越来越大,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质疑;同时高强度钢材应运而生,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部分钢结构或全钢结构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建造可说是同步前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度不断的加快,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其中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之一。在建筑高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建筑施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论是建筑工艺还是施工质量都是对高层建筑施工单位的考验。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虽然不断取得突破,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并提出几点促进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超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商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在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的城市,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居住面积少的情况下,修建适量的超高层建筑是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必将会运用到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当中。本文主要阐述了大截面柱塑料模板施工关键技术以及钢骨柱钢骨提前插入安装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就属于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虽然在19世纪末的美国就已出现,但是真正在世界上得到普遍发展还是20世纪中期的事。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层建设的数量不断加大,地基工程也在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对基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希望为高层建筑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高层建筑已经屡见不鲜,成为了城市建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除了在外观上讲究美观以外,在防震抗震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建筑高度、建筑速度,建筑质量等都要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现代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先进,并且结合新型的施工机械,以最巧妙的办法,最便捷的方法进行建筑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从而打造高耸云端的高层建筑,为我国建筑事业再增加一笔辉煌  相似文献   

9.
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施工,具有结构复杂多变,施工作业面窄等特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裂缝,直接影响工期,处于承上启下,至关全局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最近几年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出现如雨后春笋的发展态势,在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特别是高层建筑增多的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建筑用地的稀缺,我国建筑开始朝着超高层机构方向发展。因为高层建筑楼需要非常稳定的结构,于是便在基坑支护方面也相应的提高了要求。为使高层建筑能更加的稳定,建筑基坑开始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为保障深基坑整体的质量,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支护技术。文中就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作了大致的论述,以期为我国建筑行业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卉颖  苏义坤 《经济师》2014,(11):282-28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中出现超高层是必然趋势,超高层建筑的质量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文章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发展概况,并以重庆市环球金融中心为例介绍了现代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土建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如今,新型的建筑施工设备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为了能够保障我国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质量,我们必须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施工经验,对当前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技术提出几点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的逐渐减少,高层建筑是未来建设发展趋势.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防用水的安全程度、供水的可靠性和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从日常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与工程验收情况来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建奠消防工程施工中若干通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高层建筑以其合理利用纵向城市空间的优势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城市建设中凸显其重要性。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建筑结构的平面空间与纵向空间的利用开发情况也越来越复杂,这就为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在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对于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方面的很多技术问题日渐突出,这也是目前工程建设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目前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热点技术问题展开分析,对结构设计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进步和建筑材料领域研究的深入,建筑工程材料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建筑和具有特殊质量要求的建筑大量涌现,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对高强度混凝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强度混凝土的技术效果是普通混凝土无法比拟的。要按照高强度混凝土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在工程施工中注意具体的技术操作问题及相关问题。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在建筑工程中,一般把抗压强度达60MPa~80MPa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压强度超过80MPa的混凝土称之为超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我国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另外在建筑领域不断出现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为高层建筑施工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基于这些原因,本文主要论述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和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谈谈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促使了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同时对高层建筑相关的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单位来说也是一种发展动力,因为这是提高行业的竞争实力的必要条件。本文就目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情况做简单分析、探讨,并对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建设速度与规模也是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建筑结构设计作为高层建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建设质量与成本。近几年,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适应了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需求。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研究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城市区域型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建筑技术及建筑科学得到了十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在城市中,针对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的紧缺,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等政策的提出,高层建筑越来越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体.高层建筑由于建筑高度大、层数多、结构复杂其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技术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及规范性.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多种问题,例如:围护、防塌、防水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在施工技术上的要求专业强,质量高,这就其施工管理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力争从高层建筑技术要素概述方面和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提出施工管理中应该注意的常见问题及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应结论和观点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完善出一份力量.也力求为同类施工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结合我国人多土地少的基本国情,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体。超高层建建筑因为占地少,容纳量高、功能多样受到了众多投资的青睐,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一般被视为地标象征,成为城市的标志。本文根据实际案例,研究和分析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期许对于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