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并且有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分析65个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概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65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和经济落后地区4种经济发展类型,基于GIS软件,从地域的空间分布上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渔业经济结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描述渔业与农业经济的关联影响以及渔业产业内部结构之间的关联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渔业经济综合实力进行量化评价,计算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进而对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大区域的渔业经济地域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力提高我国渔业经济的综合实力、优化渔业经济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制定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江河流域治理事关国家和地区发展,各国结合自己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形成了各异的开发治理经验。本文选取了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田纳西河流域,欧洲"莱茵河—多瑙河"流域作为研究案例,分析总结出3个流域地区开发治理的特征与经验,并从空间格局、流域规划制定、产业转型升级角度总结这些经验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选择10项指标,对辽宁省44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划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44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工业发展及综合经济实力因素、人均经济水平因素、社会稳定因素3个层面,累积贡献率达84.8%。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辽宁省44个县市可划分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区、初等发达区和欠发达区5种地域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44个县市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原因,同时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安徽省市域1991 ̄2002年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刻画了1990年代以来,安徽省综合实力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在时间上,市域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在空间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省城中心性和沿江指向性;指出今后这种格局还在进一步变动中,市域间的经济实力悬殊加剧的趋势将不可避免;提出高、中梯度区立足于制造业,准低梯度区和低梯度区立足于大农业,实施东向战略,尽快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耕地特征与耕地需求的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耕地的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变化特征和产出特征4个方面阐述了湖南省14市州耕地特征的地域差异;揭示了影响耕地需求的基本因素;从耕地需求的项目构成分析了湖南省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地区耕地需求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适应限制开发区域保护性开发的发展要求,拓展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涵。[方法]文章综合构建了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熵权法等对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增长幅度较为缓慢;(2)研究期内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从"大差距低水平"特征逐渐向"小差距高水平"特征转变。(3)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中部低、东西两翼较高的"凹"字型空间格局特征。(4)工业废水中COD去除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人均GDP、城镇化率是阻碍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依然处于规模化、粗放式发展阶段,今后仍需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维护社会系统稳定,减少废弃物排放,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该区域实现绿色转型、绿色崛起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国家森林乡村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实施路径选择及目标落实具有重大意义。方法 文章采用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对湖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湖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密度差异明显,大致呈现“东西多、南北少”的格局;(2)湖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呈现以湘东北为集聚核心,向西北、西和南3个方向逐层递减的阶梯状格局。高值集聚(H-H)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低值集聚(L-L)主要集中在怀化、湘西、张家界。(3)地形地貌、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和交通区位是湖南省国家森林乡村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家森林乡村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以及铁路和主要公路的节点处。结论 湖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空间集聚现象较为显著,其分布主要受到地形地貌、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和交通区位的影响。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提质升级,注重扬长避短,缩小地区差异,加强产业融合,促进国家森林乡村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反映;在理解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选取评价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在SPSSll.0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聚类分析对湖南省地区城市化水平进行分类,并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子,针对这些因子提出调整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心地和网络城市理论,利用潜力模型对省级国土经济空间结构进行识别。该模型以百度地图服务为基础,建立时间可达性分析模块,提取网络城市节点之间的时间距离;以GDP等指标作为网络城市节点经济实力的综合性度量,并利用双对数Pareto交通流模型建立各中心节点影响力势能场衰减模型。以中部地区湖南省为案例,分析了网络城市组织下的国土空间经济结构。结果表明,湖南省当前呈现出多中心组团模式,整体格局表现为单中心圈层式结构,长株潭城市群是整个国土经济空间的增长极;交通网络带动的经济势能场对传统"点-轴"结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国土经济空间结构识别对湖南省国土规划关于经济空间布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