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增设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1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符合对人权保障的发展需求,但就刑事立法而言,对个人信息保护依旧是零散而有限的,并且由于没有出台个人信息保护专门法律为支撑,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框架。因此,构建和完善良好的个人信息保护框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通过剖析《刑法修正案(七)》中关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条款从而进一步明晰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独体功能,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设妨害安全驾驶罪,此为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提前介入之举,但基于刑法谦抑性的要求需从实行行为、犯罪地点、刑罚处罚三方面对入罪路径进行限缩。该罪的罪过类型系针对安全驾驶秩序而言,而对危害公共安全的心理状态可有多种类型。该罪可能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破坏交通工具罪法条竞合,不同情况遵循各自的处断原则,偏一竞合时以全面评价优先,交叉竞合时从一重处。  相似文献   

3.
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企业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我国《刑法修正案(六)》规定了虚假破产罪,该规定为打击虚假破产犯罪奠定了刑法基础,真正从刑罚的高度对债权人的利益给予保护。我国虚假破产罪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仍有缺失,本文对虚假破产罪的概念、要件及立法实践等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遏制虚假破产犯罪提出实践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刑法修正案(六)》修正的刑法罪名。尽管其构成要件较为简单,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凸显出一些问题,影响了该罪的司法适用。本文以本罪的立法沿革解读为切入点,对本罪的犯罪构成作了深入分析,并对实践中罪与非罪、直接故意违法发放贷款以及违法发放贷款并兼施受贿行为等司法认定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希冀为该罪的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传销作为一种邪教经济,不仅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且也给社会的稳定注入了不稳定因素。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组织领导传销罪,说明我国严厉打击非法传销的决心,但该罪在规定具体的犯罪行为类型方面还不够全面,应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敲诈勒索罪是当今社会危害较大且多发的犯罪之一,现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刑法典均规定了敲诈勒索罪,并科处较重的刑罚。《刑法修正案(八)》调整了敲诈勒索罪入罪门槛,补充了"多次敲诈勒索",并与"数额较大"并列,作为构成本罪的要件,同时还增设量刑档次、罚金刑的规定,兼顾了刑罚衡平性要求与犯罪预防功能的发挥,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食品监管渎职罪。本文旨在通过解读本罪的构成要件、分析本罪的司法认定,对如何完善、运用该罪名以更好地解决食品监管渎职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危险驾驶入刑的原因既有现实的压力、民意的要求,还因为我国对于危险驾驶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增设危险驾驶罪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同。单独设立危险驾驶罪,对人民的法益提前予以保护,符合国际刑事立法的潮流,也符合刑法的法益保护的法治原则,体现出刑法对民生的保护。而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来的一些关于危险驾驶的案例和数据看来,危险驾驶入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也基本上达到了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罪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罪名,由于理论界和司法实务当中对本罪的理解众说纷纭,加之立法不健全,给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认定造成了很多困难。本文对本罪的几个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前,欠薪逃匿行为的预期惩罚过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意味着欠薪逃匿行为收益上升,导致该行为呈高发态势,造成严重的社会损失。这是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经济原因,也是刑罚调整欠薪逃匿行为的正当性基础。社会成本的最小化是该罪法律适用的经济目标,也是刑罚调整欠薪逃匿行为的必要限度所在。为此,应当全面衡量其社会成本,对"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作限缩解释,正确适用该罪的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11.
高利转贷罪是新《刑法》增设的罪名。本文从立法角度阐述了高利转贷罪的概念、特征;从司法角度论述了认定该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本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使我国刑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但同时也遭到了许多质疑,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扒窃入罪及其相关问题的争论.笔者认为,此次扒窃入罪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对扒窃入罪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借鉴其他国家期货立法,对我国刑法中已有的期货内幕交易信息罪、操纵期货市场交易价格罪的构成要件提出了完善建议,并对增设期货诈骗罪、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罪、非法侵占或挪用客户保证金罪、非法经营期货业务犯罪等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走私犯罪已历经《刑法修正案(四)》、《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八)》共计七个条文的三次修正,所反映出的立法不完善可见一斑。目前走私犯罪在体系结构、罪名设置、量刑规定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以各种走私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利益及其危害程度,作为规范走私犯罪结构体系的前提与依据,完善罪名设置,均衡刑罚配置,保障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实现。《刑法修正案(八)》取消走私犯罪4个罪名的死刑适用尤其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死刑废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为严厉打击日趋严重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确立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但是,该罪自成立以来,备受争议,尤其是其法定刑被普遍认为过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立法目的。即将出台的刑法修正案提高该罪的法定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立法上的缺陷.加大了惩治反腐败的力度,但仅是权宜之计,为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需要加紧出台和完善其他的配套措施,如《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飙车案、醉酒驾驶案,造成了惨重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鉴于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共安全罪对此类行为处罚的不足,人们对设立危险驾驶罪的呼声不断,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对于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学界还有一些争论,主要是对本罪属于间...  相似文献   

17.
《全国商情》2010,(1):16-17
两院发布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增加“组织、领导传销罪” 2009年10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入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其中,“两高”罪名补充规定《刑法修正案(七)》第4条在刑法第224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224条之一,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入罪。  相似文献   

18.
危害人类罪是针对任何平民人口进行的广泛或有系统地攻击,侵犯着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严重地破坏人类的和平和安全。国际法文件《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以下简称《罗马规约》)对此进行了专门规定。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均逐渐意识到危害人类罪对保障与实现国家和平的重要性,相继出台一系列专门法律法规,而我国刑法还没有对危害人类罪做具体规定。因此,文章通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对于危害人类罪的国内立法现状与趋势,提出我国刑法增设危害人类罪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刑法及其随后刑法修正案、司法解释关于走私犯罪的立法违反了刑法谦抑性原则,导致犯罪圈不断扩大。以犯罪对象作为走私犯罪定罪标准也不符合类型化刑事立法原则,逃避海关监管的走私行为才应是类型化的标准。在个罪罪刑配置上也存在诸如刑法规定指向不明导致罚无适当罪、走私行为入刑化明显严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全国商情》2010,(2):16-17
两院发布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增加“组织、领导传销罪” 2009年10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入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其中,“两高”罪名补充规定《刑法修正案(七)》第4条在刑法第224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224条之一,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入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