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全面实施"221行动计划"发展都市渔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介绍京郊渔业的发展历程和京郊渔业优、劣势的基础上,指出北京市郊区强化结构调整、发展都市渔业、全面实施"221行动计划"的战略意义,提出积极培育"四大主导产业",努力打造完善的"四大功能区",积极组织实施都市渔业"四大工程"的战略构想,并就此提出了五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析了"数字渔业"概念及其提出时代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设"数字渔业"进行SWOT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开展"数字渔业"建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渔业信息化的迫切性逐渐成为渔业界的共识等四个方面,渔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等六方面的劣势也不容忽视,同时要抓住来自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等七方面的机会,化解建设资金不足等四方面的威胁.以促使"数字渔业"建设在我国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提出了"大都市渔业"的概念及其产业特征,并从地缘优势、生产要素特点、渔业发展和渔业结构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发展"大都市渔业"的可行性必要性,最后提出发展"大都市渔业"可以从科技创新机制上对我国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0年春节后,"民工荒"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城市爆发,并逐步向中西部的部分城市蔓延.在"民工荒"背景下,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系统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对缓解目前"民工荒"带来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农民工自身的因素,积极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解决"民工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基于渔业保险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特点,渔业应该采取政策性保险方式.回顾渔业保险的演进历程,政策性渔业保险适宜走互助保险基础上的政策性保险模式.互保基础上的政策性渔业保险,可以在国家、渔民、协会三方协作下,具体走"先试点、再覆盖"、"先捕捞、后养殖"、"高覆盖、广受益"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三农"问题却日益突出。促进渔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渔民的收入水平,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本文分析了影响渔业发展的四个因素,包括水产种业、基础设施条件、渔业产业结构、渔业产业政策,并相应提出了促进渔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盘锦渔业布局与"增长极"效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如何展开经济布局,将是解决这个地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盘锦市渔业经济发展状况调研,认为盘锦市渔业发展的科学布局、渔业发展的"增长极"效用、大型渔业产业集团牵引作用,较好的完善了本地区渔业经济功能,使盘锦渔业经济成为滨海"黄金产业带".  相似文献   

8.
农业上市公司"弃农"行为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业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弃农",行为,具体表现为产业的完全转型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显著.企业"弃农"行为的原因可以从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外部环境主要指政府的宏观外部政策和行业特性,内部环境主要指农业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和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因此,农业上市公司"弃农"行为的有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双方协作,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和经营管理层面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安徽渔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需要重点解决的四个方面的技术难题,以及强化渔业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和推进渔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分析了泰州市"三资"开发渔业的现状、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三资"开发渔业、推动渔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价,以期全面把握长三角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文章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要求,创立一个由9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指数加权汇总和产业变异系数测度方法,对长三角农业高质量及一体化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对长三角与京津冀等相关区域定量评价与对比分析发现,长三角农业具备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在经营者素质、生产效率等方面质量不高,在市场开放、产业融合等方面一体化程度较低。[结论] 3省1市应按照问题导向,着力在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开放等方面加强协作,补齐短板,协同推进农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是长三角区域生态大后方,探索安徽在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发展中的创新路径,不仅有利于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破除制度性、结构性障碍,也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比较研究看,安徽在长三角生态一体化进程中既具有比较优势,又面临两难博弈;从区域一体化理论看,安徽在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监管方面与长三角其他省市存在博弈;从发展阶段理论看,安徽具有后发优势;从经济地理双核理论看,安徽具备建立自然生态保护示范区的现实条件;从实证研究看,安徽可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制度创新。因此,在长三角生态一体化进程中,安徽应发挥比较优势,化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首先要推进统一标准建设,在一体化中体现差异化和阶段化;其次探索建立大别山自然生态保护示范区;再次以完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制度体系为重点,推动生态一体化制度创新;最后以科技和人才为依托,打造生态一体化的安徽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基于2008—2019年长三角城市地价数据,实证分析地价增长及空间分异格局、机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地价历经复苏增长、相对企稳、快速增长和平稳增长4个阶段;(2)城市间地价差异整体缩小,并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依赖性;(3)不同层级城市地价受到核心城市地价变化影响而呈现出相似变动和关联特征;(4)长三角区域地价空间关联格局成因主要是要素流动聚集效应与市场联动。研究结论:当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城市地价一体化效应还不强,应进一步出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土地要素流动、土地市场整合与地价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与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之间的压价恶性竞争,通过建立实证模型阐述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城市间的博弈过程,为促进该区域间的合理博弈和协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Delphi法,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并且构建了最优地价模型.研究结论: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路网密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协议出让土地面积所占比例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工业地价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对工业地价形成的作用程度不同.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制定跨区域的国土规划、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构建新型土地税收体系是推进长三角地区从非理性博弈过渡到理性博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As China experienc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non-agricultural land, particularly industrial land, expanded significantly within its peri-urban areas. This paper takes two typical peri-urban areas: Jiangyi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Shund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s cases, and applies landscape ecology indices to analyze land use dynamics through overlay of their land use maps from 2001 to 2010. This research reveals that local cadres such as township governments and village collectives utilize land finance as a strategy to contest the reshuffling of central-local power brought about by the 1994 tax-sharing scheme. Meanwhile, under the stringent land quota system, local cadres allocated most quotas to the industrial sector in order to encourage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the fragmented governance regime, including county/city, township to administrative village and natural village, led to land fragmentation, which had adverse impact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general, the research on land use of peri-urban areas requires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生态保护红线正处于评估与优化阶段,尝试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与连通性提出简便且易操作的优化指标与阈值。研究方法:InVEST,CASA和RUSLE模型,STARS(Sequential T-test Analysis of Regime Shift)突变检验。研究结果:(1)长三角地区破碎度持续增加导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净初级生产力(NPP)4类生态系统服务呈显著下降趋势,存在4个以上的显著下降突变点,生态保护红线破碎度优化阈值为0.2;(2)长三角地区连通度指数持续增大显著提升4类生态系统系统服务,存在3个以上的上升趋势突变点,生态保护红线连通度优化阈值为90;(3)基于破碎度(0.2)和连通度(90)作为生态系统完整性与连通性优化阈值,长三角生态保护红线约17.25%的面积需优化,其中生态系统完整性不满足的占9.01%,生态系统连通性不满足的占0.02%,两者均不满足的占8.22%。研究结论:(1)建议将破碎度(0.2)和连通度(90)作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完整性与连通性的优化指标与阈值;(2)未来应加强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完整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弹性等多维度筛选关键表征指标,利用更多的景观指数及不同的阈值设定方案,建立一套更加系统科学、可操作的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虾蟹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发展虾蟹产业对优化渔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渔民增收,保障市场有效供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巢湖是安徽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水产品重要生产地,本文对巢湖虾蟹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剖析了制约巢湖虾蟹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必须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大做强巢湖虾蟹产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渔业产业化国际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产业化是实现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国际合作是推进渔业产业化的有效方式。我国渔业产业化国际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自90年代中期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开始成为我国渔业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目前渔业产业化国际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外商投资第一产业比例过低,远滞后于非农产业部门;二是外资投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较少;三是渔业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与全国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四是外商投资渔业效益低下,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科技含量不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软环境的改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龙头企业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在资源、环境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造成了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城乡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打破行政区域束缚,加强区域整体协调;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加强立法和管理,切实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产业空间匹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发展与区域优势要素相匹配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达到均衡发展状态。方法 文章从水土资源匹配和产业相对优势匹配两个角度定义了农业空间匹配质量,以长三角为例量化该地区41个地级市的匹配质量,随后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对农业空间匹配质量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对长三角农业经济增长效应为-0.146 4,空间计量模型的空间滞后影响力为0.27。长三角各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状况总体趋势上表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2011—2015年达到最大值。结论 水土资源匹配度对长三角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相对优势匹配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增长模型中体现了空间的适应性,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空间集聚。科技、劳动力和城市化都是其主要的驱动力,推动着水土资源匹配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