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方面的竞争.随着中国的入世和制造业的繁荣,"made in China"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中国的制造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人就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就此提出一些合理的策略,最后对现代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作为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脊梁,历经多年的发展,不断提升并巩固了在世界制造业竞争中的位置。但在全球制造业新的竞争格局下,突破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瓶颈,改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需要从战略上、模式上、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高"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还很不乐观,与现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还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制约着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只有致力于创造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环境、文化氛围以及人才脱颖而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国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中国制造业应深刻认识到"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而跨国投资就是推进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投资存在诸多问题,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意义重大。在对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投资相关基本理论解析的基础上,论述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在主体战略选择,区位战略选择和投资方式战略选择三个方面的现状和不尽合理之处,同时建议通过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法律政策的建立完善等宏微观措施,促进国内制造业企业更好的进行跨国投资。  相似文献   

5.
(1)我国仍有五年的缓冲时间可以利用。从WTO谈判的有关条件来看,对于电信设备等高科技产业的要求是:在2005年前,取消对电信设备和其他技术产品的关税限制。这一许可为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一些企业将在这段时间内获得较快发展。(2)我国突出的优势在人才的成本方面。中国的高科技人才成本通常只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建立在人才的智力劳动创新基础上的,只要中国高科技企业能充分认识到这点,那么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知识成本优势就可以演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一优势对于未来的竞争是最为重要与关键的。(3)国际企业的竞争原则与我们的不同。国内企业通常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但结果是你死我活的市场份额的抢占。而国际企业更倾向于战略联盟的建立,或者是股权的收购。即使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它们的首要目标也是要寻找国内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因此,这对有实力的高科技公司及各方股东都不是一件坏事。另外,在电信设备方面,我国市场早已向外商开放,世界电信设备制造业的“八大金刚”都已进入我国,已获得了国民待遇。我国加入WTO之后,竞争的强度不会有太大的增加,不会对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太大的冲...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具有持久性、动态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主要特征.它参与到了企业战略实现中的决策、执行、管理、文化、人才以及营销等过程,促使企业之间由静态竞争转为动态竞争.企业战略实施中,竞争优势的构建形成了企业管理的最基础模式,企业的资源战略、人才战略、营销战略、管理战略、组织战略、文化战略以及知识战略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促使企业通过管理资源的全面优化获得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竞争优势动态发展分析以及超级竞争和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对企业战略实施中的竞争优势构建提出了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低价策略对于当前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是无补的,因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建立具有内生的比较劣势.要建立自主品牌,中国企业必须克服这种比较劣势."品牌替代"不是当前中国企业的合意战略,因为"品牌替代"战略的零和博弈性、对抗性和战略趋同性使中国的产业升级事倍功半.而"品牌互补"战略以顾客价值为核心,超越了零和竞争的思维线路."品牌互补"战略并非单纯提升技术与能力,而是在公司的能力和顾客价值之间创造一种不断改进的和谐.实施以顾客价值为核心的"品牌互补"战略能够增强产品个性,提高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认可度,尽快改变中国产品被外国品牌覆盖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周念利  魏倩  沈铭辉 《财经研究》2015,(11):133-144
在制造业企业中间投入"服务化"的趋势下,文章聚焦于考察"中国服务业(运输、电信、分销、金融)市场竞争"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服务市场上竞争的引入和增强,会基于"投入-产出"关系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2)大型制造业企业"服务内置化"现象严重,中小企业因对外部服务投入依赖更深,更易于从运输、电信及分销服务业市场竞争中获益;但另一方面由于大企业多聚集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且受制于中国金融产权改革滞后,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是目前中国金融业竞争导向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受益者.(3)受中国制造业企业地理集聚特征影响,提高中国电信和分销服务市场竞争,将更有利于劳动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东部地区企业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而运输和金融服务市场竞争增强会更有利于资源依赖型制造业企业集聚的中西部地区.(4)运输、电信和分销市场竞争加剧,更有利于制造业内生产效率领先企业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由于中国金融业仍属于国有控股体制,金融改革的效率红利更易被位于生产效率低端的国有企业所获得.该现象虽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中国制造业行业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走向收敛提供一个技术性解释,但其本身也彰显出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实施金融产权改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梁卫平  邱欣 《当代经济》2005,(12):66-67
一、前言 当今,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了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企业人才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力量.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企业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国际形势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演化为各国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之间的实力较量.这些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从湖北省的实际来看,全省经济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处于攻坚阶段,结构调整处于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所有国企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在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管理在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供应链管理简介 21世纪的竞争将由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升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的优化将改变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成本结构与合作战略,进一步密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供应链"对于中国西部企业、特别.是云南这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地区有重要作用,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进入21世纪后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如何发挥,政府财政资源不能再是政治平衡区域平衡的工具,应用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此种状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参与世界分工。世界制造业也在全球化趋势下,进行战略性重组。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经济运行的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持。制造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将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而是适应市场需求、客户快速反应、准时供货等方面的竞争,传统生产销售领域的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现代物流理念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未来世界制造中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物流业在整体规划、服务标准、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制造业现代物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就失去了竞争的后劲。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应立足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精细化管理,向管理和技术要效益,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筑牢企业发展根基。本文主要结合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背景及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企业的节点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制造业集群内创新网络的企业节点类型。主要以无形知识网络为研究对象,以制造业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知识网络为落脚点,以网络集中度为主要衡量标准,在研究现有文献和考察我国一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在集群内的位置,将制造业集群内网络的节点分为3类,分析了各类型企业的特点和网络战略作用、发展前景等。提出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网络关系,增强集群竞争优势,增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关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新一轮的"人才大战"的硝烟已经腾起,中国企业只有在这快速而剧烈改变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并保持竞争优势,以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出了包含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中国制造业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及合作治理的结构特征3个层面的整合模型,提出了相应理论假设,并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研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组织吸收能力、组织沟通能力跨国公司的资源互补性,中国制造业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伙伴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信任水平、承诺水平,以及合作治理结构的正式化程度、集权化程度和复杂化程度对合作战略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企业家精神的战略演化模型,构建并阐述了从企业家精神、战略演化到产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的传导路径与机理.企业战略生命周期的本质体现为机会创造和利用过程;企业家精神通过机会识别、机会资本化、资源获取与控制、结构优化作用于企业战略,从而形成企业战略演化历程;由企业战略平滑化演化而沉淀的企业持久竞争优势,通过产业集群与国内竞争的乘数、集聚、交叉和渗透效应,最终驱动了产业竞争力的"创造性毁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战略的平滑化演化,驱动了我国工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中国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从"制造至上"过于偏向"市值至上"的趋势,将对以实业为基础的中国公司的战略演化造成紊乱.  相似文献   

17.
王锡群 《当代经济》2007,(21):50-51
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竞争力,并且越来越认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可以将评价标准以指标体系的形式加以量化,反映企业人才竞争力的现状,使企业能够客观地认识自身状况,找出存在的差距,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开发与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8.
王锡群 《当代经济》2007,(11S):50-51
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竞争力,并且越来越认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可以将评价标准以指标体系的形式加以量化,反映企业人才竞争力的现状,使企业能够客观地认识自身状况,找出存在的差距,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开发与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9.
人才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现象,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主义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现代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能不能在企业内部造成一种尊重知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内部人才的竞争,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职业学院是社会人才重要的输送渠道,在高技能人才被大量需求的社会环境下,职业学院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实施可行的人才培养战略,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校企合作是当前适应于职业教育开展的人才培养战略,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