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读百二十回版《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感受甚为不妥,令人摸不着头脑,仿佛是在一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图上泼了层清宫净房收来的污水.原谅我粗陋的比喻,但这绝非曹雪芹本意,他也断不会如此捉弄自己笔下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八十六回中关于林黛玉论琴有一段经典的话语,表面上是论琴,实为论"情",她正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向宝玉传递自己内心的情感,试图唤醒在爱情道路上懵懂的宝玉,让宝玉在真正意义上回应自己的爱.但宝玉毕竟是一块"顽石",他的改性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黛玉一次次的点"情",始终没能唤醒宝玉的心智,她的幻想最终还是破灭了,她美好的情感愿望,只能幻化成"木石前盟"的美丽神话.  相似文献   

3.
袭人的阴谋     
袭人在<红楼梦>一直保持着温柔贤惠,然而在这"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外衣下却隐藏着她的阴谋--成为宝二姨太太,满足自己争强好胜、荣华富贵的权财之心.为了这个自私的目的,她极力去得到贾母、王夫人、宝玉的信任,为自己的姨太太之梦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一部洋洋洒洒、上百万字的《红楼梦》,问世以来倾倒了多少少男少女,痴迷了无数文人墨客。而曹雪芹在编织他的《红楼梦》时,哪里想到,几百年后,会有人把他的荣华富贵、风流似景而又历经兴衰的故事背景地——大观园。用古建筑微缩艺术景观逼真地再现给世人,让《红楼梦》达成了文字与立体视觉统一的完美结合。 与曹雪芹共筑《红楼梦》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男人,他今年49岁,祖祖辈辈生长在天津。所不同的是,他做事的执著。他的梦缘自于13岁,因为那时他看了一场《红楼梦》的电影。他被电影中大观园的全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他开…  相似文献   

5.
《商周刊》2012,(12):84-85
与其说周汝昌先生是在研究《红楼梦》,不如说他是在续写《红楼梦》的精神——追求爱与美、平等与自由的情怀。周汝昌先生去世了,一代斯人,终成绝响。他是新红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特色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笔锋常带感情"。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 作为中国长篇古典小说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作,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后四十回的价值问题伴随着对其探索的不断深入而展开.本文单从爱情脉络这一主要线索来看,后四十回是对前八十回的继承与发展,其情节的衔接、 人物命运的发展较为合情合理,实现了 《红楼梦》 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 作为中国长篇古典小说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作,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后四十回的价值问题伴随着对其探索的不断深入而展开.本文单从家庭脉络这一主要线索来看,后四十回是对前八十回的继承与发展,其情节的衔接、 人物命运的发展较为合情合理,实现了 《红楼梦》 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诗词并非点缀之笔,而是隐喻人物命运的伏笔,与人物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在《红楼梦》中多处使用"诗谶"的方式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使《红楼梦》这部作品成为诗意与写实充分统一的佳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解金陵客"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看起来是一句平淡无奇的话。曹雪芹先生当年写《红楼梦》,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刘姥姥那里寻出一点记事的头绪,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句刘姥姥教训她女婿的话。说起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后...  相似文献   

10.
红楼人物历来就是读者和评论家们关注的对象,但对小说中的嬷嬷们,研究者却较少涉猎。在《红楼梦》的女性世界中,嬷嬷是一个别有意义的群体,她们地位特殊,阅历丰富,精于算计,惟利是命,其审美价值在于她们的形象既揭示了这类人物独特的生命内涵,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宝库,又是全书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红楼梦》的作者艺术地再现了自己所品尝过的人生百味,“辣子”也是“其中味”:曹雪芹塑造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时,心情非常复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后世读者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失之于偏颇。  相似文献   

12.
李光斗 《经济》2011,(12):128-129
中国是世界奢侈品的发祥地,当我们的祖先在享受锦衣玉食时,欧洲人还在茹毛饮血,《史记》有载: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值)干金。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奢侈品的描述更是登峰造极,那颗集四种花蕊之精华,吸四节气露水之灵气,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打造而成的冷香丸,让如今国外所谓的奢侈精油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3.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个次要人物,但却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典型。小说通过对刘姥姥形象在个性 化语言、细节描写和对比映衬的表现手法的分析,探讨这一出色的典型形象塑造成功的奥妙。  相似文献   

14.
刘佳 《经济》2012,(12):172-173
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对于历届主办城市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作为中国第一个奥运主办城市——北京,越来越有"文艺范儿"的奥运场馆似乎正在向世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让我们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开始,踏上奥运场馆的"文艺之旅". 定位高端演出品牌 2008年奥运会后的第12天,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依据"水立方"场馆特色,推出大型文化演出品牌"梦幻水立方",以丰富海内外游客文化生活.至今,"梦幻水立方"已成功举办4期,共计演出160场,观众逾60万人次.今年6月,已经5个年头的"梦幻水立方"又迎来著名导演李少红和她倾情打造的大型水景秀《红楼梦》,这是"梦幻水立方"回归中国古典题材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15.
文化界曾认为:“文革”期间的中国是现代思想史上的一段荒芜时期.现在,由于一个人及其著作的被发掘,已经改写了上述论断.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顾准文集》,无疑是一部由血泪与智慧凝成的大书,因此而引起了大陆文化界日益广泛的注目与思考.“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其道德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和陈染《私人生活》的文本分析,揭示了当代女性文学由于缺乏真正的个体人格独立和人道主义的大背景,而被误置为一种消解女性、最终消解个性的文学,由“先锋”而落入了《红楼梦》式的传统陷阱。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著,其翻译工作无疑是浩大而艰巨的,即使是所占篇幅极小的章回目录的翻译也是颇值得讨论的。目前,《红楼梦》有几十种英译版本,其中具有权威性的代表乃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这些译本分别代表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及在各自理解基础上进行的翻译。文章从杨氏夫妇的译本对古典章回小说的目录翻译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8.
师者雷洁琼     
《商周刊》2011,(3):76-79
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创始人之一雷洁琼先生,因病于2011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走完了她106载的传奇人生。雷洁琼是一位览尽中华百年风云,见证民族沧桑巨变的伟大女性。在中华民国时代,她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亲历“下关惨案”,曾和毛泽东商谈建国大业。以“民主斗士”著称;在共和国时代。她虽久居政坛,却基本没有离开过讲台。对教师职业的绵绵深情,持续了一生。抛开众多耀眼头衔,这位世纪女杰的教育情怀、师者魅力、学者气度、长者风骨。仍足以让世人敬仰与怀念。  相似文献   

19.
端木对女性的描绘与抒写,体现出其小说作品的阴柔清秀之美,是缘自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红楼梦》为他提供的卓越范例,或可以称之为"红楼梦眼光"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探春,在治家过程中表现出见识长远,措施正确,精明、干练的管理方略进行分析,指出现代企业管理也应对此方法借鉴和深思,从而使企业"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