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一些地区在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和建设时,并没有把污水再生利用摆在重要位置。从目前各地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情况看,许多大型城市在污水处理厂建立时,普遍建在水域的下游,污水收集管网较长,造成长距离输送。处理后的再生水要输送至利用地,需要重新铺设管网,必然造成处理成本的增加。建设部有关专家指出,在制订城市水资源发展规划时,一定要明确污水再生利用是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是供水能力建设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前,城市污水作为第二水源进行再利用和回用,能够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这已经得到业界共识。近年来,城市污水回用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化,技术路线也在不断更新。在市政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中,如何在满足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下,优化污水处理,发展污水再生回用事业并合理利用污泥,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晋生 《经济师》1999,(10):48-49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以及地理环境的限制,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或即将达到可取用水量的极限,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更新观念,走水资源再生回收利用的道路,也就是污水资源化的途径。在人们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证明城市污水回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物产生量,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城市污水的处理回用,是清洁生产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也是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应该完…  相似文献   

4.
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长,若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会给城市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更加危害了百姓的身体健康,同时制约了城市各方面的发展。目前国家已经把城市排水作为基建领域的重点支持产业,污水再生技术、污水的资源化等不仅可有效保护水环境,还有利于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的实现,长远来看,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将是解决水环境恶化及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根据市政污水回用去向阐述了污水回用技术及典型方法以及对所存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水回用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推进污水深度处理,普及再生水利用的有效手段.从根本上实现了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保证。采用适宜的技术和工艺,推广使用符合标准的再生水,使污水资源化,将城市污水处理的战略目标由传统意义上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转变为以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的水循环再用,是城市水资源再生利用的重要思路。本文重点介绍了从城市污水中提取冷热量向建筑物供热、供冷,在确保没有污染的情况下变废为宝,再开发利用城市污水中蕴涵的可利用能源,为城市污水的资源化开辟新途径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再生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替代水资源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将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感知风险理论引入再生水回用行为研究领域,建立城市居民再生水回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利用问卷收集数据,并对523份有效样本数据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会影响公众的再生水回用行为态度;(2)公众对再生水的潜在风险意识会显著负向影响其再生水回用行为态度;(3)公众的再生水回用行为态度能显著影响其行为意愿,且还是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作用于行为意愿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正>再生水作为自然水外的补充性水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用于农业灌溉、景观用水、地下水回灌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对于再生水的利用是很多城市解决水危机的重要出路。但再生水毕竟是污水处理过后的水源,其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在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因此,对于再生水,我们不仅要加强综合利用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其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何谓再生水再生水是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非自然性水资  相似文献   

9.
杨益 《经济月刊》2010,(4):64-65
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全国各地建设了一大批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具较大规模。但是,这些处理后的污水绝大部分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较大浪费,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国家,污水再生回用对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减少污水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城市再生水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城市再生水回用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就是再生水市场需求非常有限。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城市再生水的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再生水需求函数模型,详细分析了再生水需求的影响因素。最后,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再生水回用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污水回用技术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回用经过40年的发展,人们通过对污水水质和水用户对水质要求的深入研究,对外排污水的不同用途提出了不同的水质标准,一批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污水回用技术先后开发成功并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不但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而且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处理技术也日趋成熟。而污水处理并不是最终目的,充分利用资源才是根本的出发点。本文指出:污水环境影响评价要从城市环境规划目标出发,对污水处理规模能否满足污染物总里控制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分析。在进行污水回用工程评价时,需分析回用水的利用途径、可行性和因此产生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目前污水回用现状,并提出了污水回用新技术,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及再生回用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污水处理是城市水环境改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污水的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污水处理是城市水环境改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污水的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规划是水利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流域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中进行水资源多种服务功能的协调,为适应各类用水需要的水量科学分配,水的供需分析及解决途径,水质保护及污染防治规划等方面的总体安排.本文基于水资源规划的概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阐述了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中污水利用方向和污水回用规划,并提出了污水资源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徐州典型居民社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研究了徐州居民对再生水的认知程度和使用意愿,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再生水回用宣传重点、使用再生水的影响因素及居民对再生水的支付意愿,为开展城市再生水回用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对稠油污水的水质特征研究分析基础上,结合欢三联稠油污水回用锅炉工艺流程,开展了稠油污水水质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稠油污水经过水质调节、浮选、过滤和弱酸离子交换等污水处理后,达到了注汽锅炉注水水质的指标要求,稠油污水得到了循环有效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是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对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汉城湖2012—2017年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生态效率测定及分析;利用STATA 12.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各影响因素对生态效率的作用。结果显示:(1)相较于传统水源来讲,引入再生水后汉城湖的生态效率涨幅提高了三倍;(2)非期望产出冗余是导致生态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3)产业结构和游客接待量正向影响生态效率,投资水平和环境政策反之。研究表明: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水平、扩大游客接待规模及规范环境政策可以提高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省15个建制市中,有7个市资源性缺水,7个市出现水质性缺水。其中,面临资源性缺水的昆明、曲靖、玉溪、个旧、大理、安宁、昭通等7市都是云南省的重要经济区,区域内人口总数占全省的63%,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82%,而人均水资源则不到1700立方米(危险控制线)。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已成为云南省的重要问题。中水回用是污水的再生利用,中水主要是指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工业上称“循环水”,市政共用及生活小区称“回用水”。中水回用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