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处在同一旅游线路①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在竞争与合作中旅游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对两地在旅游开发、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旅游业正处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型期。一方面,大众化、常态化、散客化和品质化已成为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旅游者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建设旅游城市已成为许多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强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目的地建设中一项基础性和综合性并重的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杨丽 《旅游学刊》2001,16(6):40-42
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是旅游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信息服务和在线支付能力有限,网络营销还仅仅是一种时尚,消费者的培育、旅游电子商务环境的成熟和政策法规的建设等等都还是亟待在发展中解决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大环境,以赶上信息时代的大潮.旅游企业与旅游网站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方式,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电子商务的现代经营方式与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军事上一句俗语,旅游开发,规划先行,目前我国的旅游开发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样流行,因此旅游规划热也就随之而起,之所以热:一是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使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和对旅游规划的需求超越了任何一个时期,也就是旅游大发展产生了推进旅游规划的作用;二是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从省一直到市县都面临着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任务,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对旅游规划的旺盛需求。在近年来的旅游规划实践中,发现我国旅游规划的一些怪现象,给我国旅游资源开发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旅游规划界急需要对旅游规划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探讨,尽快完善旅游规划的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旅游消费与收入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根据1994~2007年间的数据,利用Eviews计量软件构建了城乡居民年总国内旅游消费支出与年总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基尼系数与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之间的消费模型,得出城镇居民年总可支配收入增加100亿元,年总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增加6.4亿元,基尼系数每上升0.1,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下降0.0051;农村居民年总纯收入每增加100亿元,年总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增加12.37亿元,基尼系数每上升0.1,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上升0.0694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旅游市场效率及其博弈分析--以旅行社产品为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田喜洲  王渤 《旅游学刊》2003,18(6):57-60
虽然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际、国内旅游收入总量大,但是旅游企业的效益和整体市场效率却较低,旅游供需处在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点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本文以旅行社产品为例,从旅游市场低效率的原因入手,通过对旅游市场博弈及其均衡结果的分析,指出目前只有政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才是提高旅游市场效率的最佳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正处在大力发展邮轮旅游产业的历史时期.文章通过分析世界邮轮旅游的现状,剖析我国邮轮旅游产业的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推动我国邮轮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文章认为,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在宏观方面需要政府在制定政策体系、强化管理机制、培育引导市场主体、制定统一规划、引导游客等方面有所加强,才能够引导邮轮旅游业在发展能力和质量上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西藏区域旅游线路组织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辅东 《旅游学刊》2008,23(1):63-66
青藏铁路通车带来了拉萨市场的"井喷"现象,也是重塑西藏区域旅游线路的重要动力.本文运用区域科学原理,分析了旅游经济增长和区域游线优化组织之间的互动与制约关系,说明现阶段研究和提升西藏区域游线组织结构已成为推动西藏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铁路通车后西藏区域游线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放射性格局,大部分游线都是原路返回,这是区域游线组织处在初级阶段上的表现.西藏旅游业发展迫切要求西藏区域游线组织进行总体布局上的提升,而发展环线是优化区域游线网络的必经阶段.本文从前瞻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西藏区域旅游环线要遵循依托首府城市、连接相邻热线等5项原则,并以南(小)环线为案例探讨了西藏区域旅游线路发展在区域旅游生产力布局中具有的共性和雪域高原上的个性特征,对西藏区域游线组织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3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又将进入一轮新的增长期。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时期,旅游业在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高速稳定持续发展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中国将从一个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旅游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中国星空旅游市场快速崛起,然而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旅游新业态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采用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对国际暗夜星空旅游的发展脉络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1)在全球暗夜保护运动的推动下,星空的旅游价值得到发掘,暗夜星空体验项目在西方国家已趋于成熟;(2)国际暗夜星空旅游的实证研究于2011年起步,文献数量持续上升,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同步发展,但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3)通过分析与对比天文旅游,本文界定了暗夜星空旅游的概念并探讨了暗夜星空旅游的主要特征;(4)国际暗夜星空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光污染测量与暗夜星空旅游发展、暗夜星空旅游发展效益、暗夜星空旅游体验及其影响、暗夜星空目的地的旅游发展4个方面。对于正处在萌芽成长期的中国星空旅游而言,国际研究成果为此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促进国内学者结合本土暗夜星空旅游市场展开具体的实证研究,逐渐建立暗夜星空旅游研究的中西对话。  相似文献   

11.
马轶群 《旅游学刊》2016,(12):18-27
我国家庭债务与旅游消费存在非线性的阈值协整关系.文章使用非线性平滑机制转移函数模型检验了家庭债务等因素对旅游消费的阈值协整效应,发现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家庭债务的变化是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变化的原因,随着家庭债务的上升,家庭债务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是不断变化的.当家庭债务低于阈值时,可以促进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但是随着家庭债务上升超过阈值时,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城镇居民必需品消费的增加不断增强家庭债务的作用,城镇居民对必需品的消费习惯负向影响旅游消费,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总体为正.二是家庭债务目前还没有影响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但农村居民的必需品消费和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所起的示范效应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影响.文章还就如何推动旅游消费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戴斌 《旅游学刊》2005,20(3):9-9
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发展,中国旅游市场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结构上都已经在全球占有一个不可忽视并且日益上升的地位。特别是由于出境旅游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是国际旅游产业界的显话题。在这一背景下,“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尽管我们可以从入境旅游者的数量、外汇收入、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科技含量、专业人才的品质与数量、政府的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对这一战略目标加以解读,我们却无法否认这样一个基本的前提:在国际旅游产业中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群的发育与成长是“旅游强国”的必然内涵。  相似文献   

13.
《山西旅游》2006,(3):11-12
2006年“五一”旅游黄金周,我省各级旅游质监机构坚持24小时值班,保证投诉渠道畅通,及时受理投诉,解答游客旅游咨询。“五一”黄金周全省共接到旅游咨询电话1025余个,受理各类旅游投诉107件。比去年同期的78件上升了37%。其中:旅行社问题的55件,占总数的51.4%;旅游景区(点)问题的25件,占总数的23.4%;交通问题的6件,占总数的5.6%;宾馆、饭店餐饮问题的6件,占总数的5.6%;其它问题的15件,占总数的14%。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及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审视省区旅游业发展的差异,是实现中国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文章通过选取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百分比、旅游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等表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6大统计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估了中国2000年与2010年旅游化指数的省区差异,发现近10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仍然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非均衡性,一些中西部后发优势的省区旅游化程度在明显上升.其中,区位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基础设施、节庆事件等是导致各地旅游化程度差异及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行政区经济制约下,城市旅游发展易陷入"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的发展瓶颈。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以广东旅游差异化和多中心战略为研究目标,构建了城市旅游关联网络结构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测度方法。文章以1996~2011年为研究区间,探讨城市旅游规模引力以及经济区域、都市圈的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各城市旅游业存在一体化趋势。广州作为核心其重要性不断上升,珠三角其余城市作为旅游关联网络重要节点的重要性逐步下降。粤东、粤北和粤西经济区域重要性则逐步上升。珠三角各都市圈间旅游发展一体化趋势快于广东各经济区域间一体化趋势。最后,从区域协调框架、行政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对时空演变原因进行动因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09年西安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0~2002年快速变化和2003~2009年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合协调度呈现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实现了从2000~2005年失调阶段向2006~2009年协调阶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论坛(wodd Econornic Forum)于2008年3月4日在日内瓦发布了<2008年旅游竞争力报告>,该<报告>中公布了2007年全球旅游竞争力排行榜,在其中旅游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中国在1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62名.在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在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日本、塞浦路斯、韩国、马来西亚、以色列、卡塔尔、泰国、巴林、中国台湾地区和土耳其之后.2007年公布的<2007年旅游竞争力报告>中,在124个国家中,中国的排位是第71位,似乎这次的排位还上升了一些.2008年这份报告的详细摘要中关于中国的旅游竞争力做了这样的点评.  相似文献   

18.
王健 《旅游学刊》2004,19(1):5-6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似乎过多地沉浸于我国旅游业以及与此相关的旅游教育、旅游科研取得丰硕成果的欢乐之中。诚然,这些成果是不容置疑的: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旅游业经营也在不断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作为我国旅游管理人才输送基地的各类高等  相似文献   

19.
尤海涛 《旅游学刊》2014,29(12):10-12
正我国正处在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变之中,后现代思潮对旅游思维与行为模式有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新旅游(new tourism)的兴起及旅游模式由传统观光向深层休闲的渐变。作为新旅游的一种,近些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显然受到了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双重推动。在许  相似文献   

20.
穆强 《旅游学刊》2001,16(3):7-8
当前,旅游业正处在发展的高峰期。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为称之“无烟工业”的旅游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但如何利用好资源,优化环境,使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得以改善,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