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企业合并商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并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而合并商誉及其会计处理问题又是其中的难点和热点。随着我国企业并购案的不断增加,对合并商誉的规范处理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对有关合并商誉确认和计量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负商誉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袁亚萍 《商业科技》2014,(23):228-228
随着新一轮全球并购浪潮的兴起,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文章先简要阐述新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式,继而分析合并商誉会计处理中负商誉直接计入当前损益和合并商誉后续处理方式减值法的弊端,进而基于国情提出细化负商誉的处理和探讨新型商誉摊销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美国对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并结合中美合并商誉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借鉴美国先进的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方法,为我国的会计准则提出在企业合并中商誉处理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季晓云 《商业会计》2006,(11):13-14
合并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世界各国对其会计处理方法不尺相同。七文从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入手,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合并商誉的最新处理方法,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有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2006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合并中遇到的商誉问题有了新的规定,提出了新的思考。本文对自创商誉、外购商誉与负商誉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理解三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更好地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与合并商誉相关的会计准则。合并商誉会计问题的方法选择直接影响到参与合并各方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重新整合方式,也影响到各方的经济利益。随着企业兼并收购业务的增多,合并商誉开始成为会计实务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处理方法,对合并商誉进行国际性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鲁学生 《商业会计》2011,(36):21-23
商誉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具有不可辨认性,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企业的整体资产和经营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收购、并购、合并、重组等不断兴起,为防止企业间利用合并操纵利润,规范商誉在会计中的处理成为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主要对商誉的本质、会计处理及其减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完善商誉会计的处理方法提出了看法和思路,以期有助于商誉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商誉及其会计处理问题是合并会计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商誉在企业的总体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合并商誉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从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出发,结合我国实际,对商誉会计的改进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郝婕 《商场现代化》2010,(10):87-88
合并商誉,也叫购入商誉或购买商誉,是指企业在合并过程中,预期被购并企业因其存在的优越条件使其在未来时期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在企业合并中,合并报表中要反映合并商誉,而对于如何处理合并商誉,各国会计界在理论上有不同的理解,在实务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本文就合并商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结合我国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从合理确认自创商誉、完善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合理确认负商誉、完善商誉会计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的会计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陶宇龙 《商业会计》2013,(13):26-29
企业合并业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问题就是是否确认商誉,以及商誉的计量和报告。本文主要侧重于从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两个角度对商誉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对比和分析,并从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两种会计计量模式分析了商誉的会计计量问题以及其利弊。最后,对我国商誉会计确认、计量中的特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运用了资产定价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整合管理理论,并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描述分析法对商誉进行了规范研究和统计性分析。通过对商誉减值的会计规范进行横向比较,综合比较了中国、国际和美国三个不同准则体系对商誉实质的理解,并对商誉减值的最重要步骤减值测试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在商誉减值处理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其次,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统计性分析研究,并对企业的商誉减值动机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商誉减值的因素主要为合并范围的变化和计提减值准备。最后对商誉减值的处理和商誉理论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常宇 《消费导刊》2009,(5):61-61
当今国际上对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普遍都采用减值测试的方法,我国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也明确了对合并商誉采用减值测试的方法进行后续计量。一旦采用减值测试对合并商誉进行计量,自然而然的会导致合并商誉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进而对所得税产生影响,本文将粗浅的介绍一下减值测试下的合并商誉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下外购商誉会计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有关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本文以新准则的相关规定为思考的出发点,通过与国际会计惯例做比较,分析得出新准则中商誉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高度趋同性,并主要就外购正商誉和外购负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企业合并中的负商誉问题,本文对负商誉的定义、本质和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且将其理解成一种"负债",宜采用"递延收益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波澜壮阔的全球并购浪潮中,并购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成了所有并购企业普遍面对的问题。不少并购公司在现行政策(购买法)下所编制的合并报表校易夸大商誉的价值,且其后续计量亦存在诸多造假黑洞。文章试图突破近一个世纪以来固囿研究思想的商誉创始理论观点,从全新的角度束阐述商誉的实质,提出商誉没有外购,只有自创,并对商誉的计量及会计处理作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透视全球并购浪潮中的商誉会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波澜壮阔的全球并购浪潮中,并购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成了所有并购企业普遍面对的问题。不少并购公司在现行政策(购买法)下所编制的合并报表极易夸大商誉的价值,且其后续计量亦存在诸多造假黑洞。文章试图突破近一个世纪以来固囿研究思想的商誉创始理论观点,从全新的角度来阐述商誉的实质,提出商誉没有外购,只有自创,并对商誉的计量及会计处理作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8.
杨頔 《致富时代》2011,(9):86-86
针对企业合并中的负商誉问题,该文对负商誉的定义、本质和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且将其理解成一种“负债”,宜采用“递延收益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頔 《致富时代》2011,(7):79-79
针对企业合并中的负商誉问题,该文对负商誉的定义、本质和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且将其理解成一种“负债”,宜采用“递延收益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郭尧勋 《商业会计》2007,(12):43-44
企业并购中商誉的会计处理是一个特殊问题,并日益成为各方面所关注的焦点。如何处理合并商誉,各国会计界有不同的理解,在实务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本文探讨我国合并商誉确认和会计处理方式的特点、不足及改进原则:[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