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香兰 《经济师》2000,(1):33-33
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形象成为竞争取胜的法宝。许多企业纷纷运用公关手段,欲在广大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由于觉醒程度的不同、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以及理论运用的失误,企业界普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机,诸如汾酒风波、长虹风波、万家乐风波等公关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形象的经营运作。为此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清楚企业公关危机的原因,对于缓解、消除危机,重塑企业形象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危机是危及或损害企业良好形象的潜在或已发生的破坏性事件。任何企业在运…  相似文献   

2.
当地时间9月16日晚,西班牙东南部城市埃尔切发生了焚烧中国鞋商货品的事件,联系到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的俄罗斯扣鞋事件、2003年冬罗马烧鞋风波、2004年尼日利亚温州鞋被列入“禁止进口商品名单”、今年2月俄罗斯内务部出动大量警力查抄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温州鞋,损失约3000万美元等一系列事件,人们不禁想问,近几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攻城拔寨又屡陷困境的温州鞋究竟怎么了?中国大量物美价廉商品出口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李欣  茅培华 《经济师》2003,(2):138-139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中小企业平时顺顺利利甚至红红火火 ,但不知什么时候 ,企业某一环节出现问题 ,产生危机 ,由于缺少办法和措施 ,导致破产。因此如何加强危机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杭州“双峰”、“美丽健”应对牛奶风波而采取的危机管理 ,从中找出中国中小企业危机管理的不足之处 ,分析并强调如何采用正确的危机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信任危机事件频频出现,对我国企业乃至经济发展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通过对价值链和信息不对称因素的研究,我们能够找出危机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期,国内部分企业相继出现危机,实际上是中国入世后市场运作逐渐走向规范化的体现。“万家乐”商标被查封事件无疑是典型的一例,其发生及发展,昭示着中国企业真正优胜劣汰的时代已经来临,行业整合的使命已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 “万家乐”厄运当头 2001年以来,因隆重推出“世纪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首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方便公众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危机的源头及推动力。危机四伏、危机频发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这是由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结果。以2011年为例,家乐福被指价格欺诈、康芝深陷致命儿童退烧药危机、双汇瘦肉精危机、蓝月亮荧光增白剂事件、奥的斯电梯事件、中石化"天价酒"事件、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酷6的裁员风波、康菲渤海油田漏油、百度文库"侵权"门等危机事件比比皆是。不同的企业在危机面前的反应和应对措施截然不同,有的企业可以逢危不乱,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将危机转危为机,重新树立企业形象。而有的企业则不以为然,在危机爆发时选择遏制真相、逃避责任最终导致企业形象毁于一旦。本文诣在阐述微博时代企业将针对时代特征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希望能够给予企业管理者以借鉴经验或是能够引起相关研究人员及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杨娜 《当代经济》2018,(7):104-105
在日常生活中危机事件并不少见,例如经济危机、婚姻危机、军事危机等.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也意识到危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影随形,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竞争激烈、网络信息媒体发达,人人都是“自媒体”,更是增加了企业出现危机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提早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危机事件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应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货币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0,(5):105-106,109
伴随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经历了数次演变.在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中央政府采用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在全球率先绽放了经济复苏的“绿芽”,然而一派生机的背后存在寿难以掩饰的“硬伤”。在历史地回顾当代中国货币政策一般演变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以来复杂的经济形势,试图对我国货币政策现阶段的实施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代企业危机公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弋佳 《经济师》2009,(6):241-24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企业出现的危机事件越来越多,而这些日益增多的危机事件正在威胁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危机爆发之前如何预防,之后又如何应对、如何化解,已成为当代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将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思考,以危机的概念为切入点.分析当代企业危机公关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企业危机公关工作的方法,目的是使危机公关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期货市场开放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 TO已将中国期货市场推上了历史舞台的前沿,加快发展期货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开放已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行为主体利用期货市场回避生产经营性风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企业向国际化方向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的过程,也是我们的企业和国家暴露在风险之中的过程。从1997年“株冶事件”,到2001年以来两次“大豆风波”和2004年“中航油”事件,进入国际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中国企业损失惨重。这一切或许还只是个开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中国企业和期货市场将更大范围和更…  相似文献   

11.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企业的经营管理亦是如此。都经历过各种危机事件。如何应对危机事件,即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危机意识较淡薄,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可以说危机观对中国企业,也是一门切切实实的必修功课。 案例一:“泰诺”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市场的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收入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是,近几年来却接连发生“百龙问题”、“巨人倒台”、“三株现象”、“南德事件”、“爱多风波”,给快速发展的我国民营经济蒙上了阴影。因此,探讨影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因,研究其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中国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的轨道上转过来的,这个转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变革过程。几十年历史的计划…  相似文献   

13.
记者日前在创维集团获悉:经过2004年11月份香港廉政公署“虎山行动”风波之后,创维集团在2004年销售收入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再创历史新高。截止2004年12月份,创维集团全年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2005年1月份,销售额双双嘉迎开门红,达到20亿元人民币。可以预见,创维集团顺利地渡过了2004年香港事件所引发的企业危机。  相似文献   

14.
A.两次危机的共同特征东南亚金融风波之所以被一些学者称为“墨西哥式”的危机,主要是因为这两次事件有许多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1.危机爆发前的政治、经济背景相似.墨西哥危机爆发之前,曾由于社会贫富悬殊问题引起农民武装暴动和党派之间的激烈冲突,有不少地方发生战争.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加重,矛盾和冲突层层升级,使国外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抽走,从而造成比索的大幅贬值.  相似文献   

15.
李虎 《环境经济》2011,(11):4-4
从频频发生的“血铅事件”到震惊全国的“镉米风波”,我国重金属污染警钟频频敲响。我国重金属污染正由大气、水体向土壤污染转移,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化工产业是我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工业园区是近年来国际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型模式.近年来,工业园区危机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在应对化工业园区危机事件、政府、企业及周迪居民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建立行之有效的联动机制,实现三方联动,才能更好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浅析了当前中国化工业园区事故频发的现状以及它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经济中介机构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中介机构是政府、企业、个人相互之间经济联系的居间者,充当着沟通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桥梁,承担着政府转化给市场的部分管理职能。独立、客观、公正是中介机构最基本的执业标准,中介机构提供中介服务目的在于维护和促进信用交易的顺利进行,以维护社会信用关系,降低交易成本。然而,近些年一些中介机构却违背了其执业标准,出现了很多失信行为,并导致信用危机的产生,如“银广夏”事件、“琼民源”事件、…  相似文献   

18.
危机以其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给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当前的“非典”事件因其突发性,难预测性和结果严重性,故被称为“非典危机”。通过对政府处理“非典危机”所采取措施分析,阐述了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不足,以及政府危机管理给企业危机管理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危机演化生命周期,并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后危机时代”不仅是产业重组的时代,是资本运作的时代,而且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好时机.从中国的经济走势判断,无论是市场行为,还是政府主导,新一轮的资产重组、企业购并潮将不断涌现.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无论在亚洲、非洲、美洲、还是澳洲都可以看到中资企业家海外扩张的身影.那么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在以兼并和重组为主要特征的“后危机”时代,面临着怎样的机遇?笔者认为,“走出去”是迟早的事情,晚走不如早走.原因很简单,企业的扩张客观上需要银行为之提供配套服务.本文在回顾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历程的基础上,结合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发展趋势,从宏观层面剖析“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战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不仅是产业重组的时代,是资本运作的时代,而且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好时机.从中国的经济走势判断,无论是市场行为,还是政府主导,新一轮的资产重组、企业购并潮将不断涌现.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无论在亚洲、非洲、美洲,还是澳洲都可以看到中资企业家海外扩张的身影.那么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在以兼并和重组为主要特征的“后危机”时代,面临着怎样的机遇?笔者认为,“走出去”是迟早的事情,晚走不如早走.原因很简单,企业的扩张客观上需要银行为之提供配套服务.本文在回顾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历程的基础上,结合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发展趋势,从宏观层面剖析“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战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