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银企关系呈现恶化趋势,而银行改革势必对银企关系特别是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在银行改革过程中建立以信用和契约为基础的平等、互利、合作和相互选择的新型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双赢,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会同县为例,就银行改革对欠发达地区银企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银企关系呈现恶化趋势,而银行改革势必对银企关系特别是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在银行改革过程中建立以信用和契约为基础的平等、互利、合作和相互选择的新型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双赢,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会同县为例,就银行改革对欠发达地区银企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银企关系问题是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企业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地制约了当前企业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严重障碍。这两方面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银企关系的正常发展。本文就目前银企关系的现状、产生原因和如何建立新型银企关系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当前银企关系的现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是银行扶持的结果,从而形成目前企业高负债经营现象,许多企业的银行债务占企业债务总额80%以上。企业的高负债…  相似文献   

4.
新型的银企关系,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银行与企业互惠互利、平等合作、协助服务、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的银企关系。就目前我国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极不协调的现状,对于重新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重建新型银企关系的措施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拓展资本市场,增加信用工具。当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市场并存的金融体系,逐步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扩大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范围,改革单一银行信用形式,增加信用工具,加大资本市场的开拓力度,调整信贷和…  相似文献   

5.
转轨期银企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与企业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银行与珠内在联系决定了银行企业的重要性,银行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当前体制改革的两大热点和难点问题,能否妥善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因此,重建新型改革的进展问题,因此,重建新企关系,积极探索银企改革的新途径,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银企关系、银行竞争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还存在争议。本文系统梳理了银企关系和银行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相关文献,从中小企业借贷可得性、成本和风险的角度,全面考察了银企关系和银行竞争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银企关系、银行竞争会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产生影响,且银企关系与银行竞争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但银企关系、银行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影响方向、大小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在考察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需要结合宏观经济和信贷市场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理论的适用性,以期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防范信贷风险关键是深化银企改革□林晓防范信贷风险牵涉到方方面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但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深化银企的改革,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一、缓解国有企业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加速银行贷款的周转。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发展直接融资,这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企业对银行资...  相似文献   

8.
从银企关系看日本金融改革的难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威 《金融论坛》2001,6(12):48-51,57
日本在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模式下形成了以主办银行制为基础的债权债务关系、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以银行为主导的人事渗透关系三种模式的银企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银企关系越来越不协调,最终促成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生成和崩溃,也成为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由于企业长期高负债经营,导致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问题难以化解.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人事渗透弱化了社会对银行和企业的监督,加大了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因此,要想确保金融改革的成功,日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建立新型银企关系.这一点对当前改善我国的银企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模式下形成了以主办银行制为基础的债权债务关系、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以银行为主导的人事渗透关系三种模式的银企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银企关系越来越不协调,最终促成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生存和崩溃,也成为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由于企业长期高负债经营,导致银行的巨额不良权问题难以化解。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人事渗透弱化了社会对银行和企业的监督,加大了代理成本的道德风险,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因此,要想确保金融改革的成功,日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建立新型银企关系。这一点对当前改善我国的银企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银企关系研究更多地关注于银企关系中的价值链而忽视了风险链,这一导向易将银企关系引入误区,银企关系中价值链的双方参与性与风险链一边倒的银行主导性形成了鲜明对比,开展基于对账视角的新型银企关系研究即是寻求银企关系中价值链与风险链之间的平衡、风险链中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共赢与制衡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微型企业与商业银行关系的现状、成因与新型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微型企业和商业银行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新型微型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关系应具备的特点和形成机制,试图通过构建新型信息平台解决银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创新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安全合作,通过渗透性服务实现全方位合作,以构建微型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2.
Using the context of the financial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state sector in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we examine the roles that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property rights play in the allo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bank credit. We find that foreign banks and policy banks exercise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and that local commercial banks, larg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national joint-stock banks, local city commercial banks, and rural commercial banks not only exercise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but also provide significant “financial support” to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by providing more lending opportunities and larger loans. However, when enterprises commi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violations, the local commercial banks, national joint-stock banks, local city commercial banks, and rural commercial banks reverse their credit decisions and begin to exercise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larg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continue to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to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 also fin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disclosed by enterprises has a moderating effect rather than an intermediary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erty rights and bank loans. Overall,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ine new light on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provide new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supply of bank credit. Our findings also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olving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3.
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管理职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琴 《金融论坛》2006,11(2):36-40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既是一个宏观层面的课题,又涉及企业微观个体。在这一进程中,作为微观主体和改革对象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围绕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产权变革;作为管理宏观经济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政府,其角色和职能也对改革影响深远。本文从政府角色论的发展演变入手,逐一分析市场和政府、企业和政府的相互关系,通过阐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特殊性和行业特殊性以及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性,进而指出在其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政府应当在制定战略规划改革方案,支持财务重组和产权重组,规范推动公司治理,实施有效监管,创建良好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应有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4.
流动资金紧张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一个难题,但这一问题却不是仅仅依靠银行增加流动资金贷款供应数量就能解决的,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和体制原因。本文从经济制度的转轨与变迁,以及社会资金配置方式与经济增长、发展的内在联系等宏观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流动资金配置方式的变迁过程,揭示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与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高不良率等问题形成的逻辑,提出化解这些难题的整体战略思路:在宏观战略层面上,转变发展战略和改革社会资金配置方式;在微观操作层面上,改进企业、银行以及政府的微观机制,使其行为和相互关系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是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信贷和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机制和理论模型,比较利率管制、利差管制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资本所有者、资本中介者和资本需求者的行为模式,指出利率市场化对资本所有者的收益、资本中介者的经营效率以及企业的融资结构、企业融资约束的放松都产生了积极正向的效应。"十二五"期间,我国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惠平 《金融论坛》2006,11(7):28-32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王雄元  曾敬 《金融研究》2019,463(1):54-71
既有文献较少从银行视角关注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银行更有能力解读年度风险信息,银行利益也更直接受到年报风险信息的影响,银行贷款利率更能体现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本文基于2008-2017年单笔银行贷款利率数据的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降低了银行贷款利率,说明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更符合趋同观假说。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银行风险感知水平进而降低了银行贷款利率,即信息质量和风险是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影响银行贷款利率的不完全中介。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与银行贷款利率的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紧缩组、非国有企业组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组。本文首次研究银行贷款利率与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关系,有助于丰富风险信息披露文献和银行贷款文献。  相似文献   

18.
关系型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检验企业贷款是否存在关系型借贷,结果发现:大型企业的确存在关系型借贷行为,且对企业的贷款量有显著性影响;中小企业关系型借贷对于贷款量的影响较小,且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商业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时,注重对“硬”信息的考察,同时中小企业并没有同某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保持长期关系。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体系,并实现信息共享,在贷款过程中增强对“软”信息的考察,积极培育一批资质较好的中小企业客户并建立密切的联系;中小企业则应该规范财务制度并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同银行建立长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绩效与风险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引入Herfindahl指数衡量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程度,通过建立多元化绩效、多元化风险以及风险—绩效模型,运用2000-2010年间我国19家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经营绩效以及风险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多元化有效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但是其对绩效影响并不明显,银行绩效的改善主要还是来自近年的产权改革、引进外资等治理机制上的变化,以及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这一结论对于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型优质企业历来是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对象和创收的主要来源.随着国内大型优质企业纷纷建立财务公司,以其替代商业银行的融资功能,这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综合化、个性化服务的新要求.中国工商银行淮南分行在服务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的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审批链条长,时效性较差;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有待提高;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绩效考核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办理效率;整合营销,发挥协同作用;完善客户经理制,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员土工作积极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