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体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评价主体权重,以便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过程中予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二元区间数理论的评价模型。首先建立多指标决策矩阵,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利用数学中的余弦公式来确定企业每个指标与理想指标之间的余弦值,建立余弦矩阵;然后借助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区间;最后,根据所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四个企业的吸收能力进行了评价,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军队基层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是通过由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对基层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评价,以便发现基层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基层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文章论述了军队基层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军队基层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构建的现状,结合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和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特点提出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应具有的框架思路。即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应该有三部分组成:国家对地方政府官员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国资委对高耗能企业领导层指标评价体系、企业内部节能减排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客观而有价值的评定,而且可以通过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分析学校学生培养、专业设置、招生政策、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针对高校就业质量的指标确定和合理量化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测评模型,得到了指标层对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制定出了高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由此反馈专业建设的水平和层次,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叶春霞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7-22
文章以温州市以固定店面为载体的603个个体经营者的创业问卷调查为样本数据,首先对该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然后对结果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最终包含12个指标3个因子的量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最后对温州市个体经营者创业能力的三个方面即创新性、坚韧性和合作性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社会、政府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推进主体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本文旨在从政府视角出发,对鄂、豫、浙三地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进行实地调研,在结合国内外现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社会责任标准的基础上,利用AMOS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得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各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方法确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进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以期为政府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剖析了构建财务评价生态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并结合生态财务内部收益率、生态财务净现值以及生态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几个关键指标,讨论了基础设施建设财务评价生态指标体系的建立。该体系不仅将项目本身的财务效益和支出考虑在内,还将生产经营流程中的环境成本视为企业的潜在支出。本文还对如何定量分析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和治理进程中额外收益的获得,以及财务评价生态指标体系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单位内部控制五目标出发,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民航事业单位的实际,构建了包含五个一级指标以及十五个二级指标的民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部分企业内控管理现状,按COSO内控基本规范的要求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理论模型,结合目前企业常用工作方法,从设计健全性、执行合规性和运行效果等三个方面对内控体系要素进行评估,并设计运行效果监控指标,形成内控监控指标体系,对企业内控有效性评价结果进行评分,进一步判断内控体系整体有效性。通过对内控评价方法的优化与创新,更加有效地推进内控体系完善,提升内控评价管理水平,对优化企业内控评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州烟草公司全面推进内部控制评价,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德州烟草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内部控制经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基于COSO理论,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如何测度和控制农业供应链金融企业的信用风险变得愈加重要。选取76家农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选取了企业基本情况、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金周转能力4个一级指标以及14个二级指标构建农业行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比分析XGboost模型和Logistic模型的信用风险评估结果。实践表明,两个模型都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XGboost模型在性能和预测精度上略优于logistic模型。  相似文献   

13.
库区滑坡稳定性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影响滑坡稳定性的指标具有差异性、时变性,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稳定性的动态评价。通过改进可拓理论,建立多层次、多变量的滑坡稳定性动态评价模型,引入有效降雨模型替代日降雨量模型,采用差异系数替代传统CRITIC法标准差,建立基于关联函数矩阵的动态权重计算方法。通过对羊曲水电站库区内某滑坡体地表宏观变形、实时监测数据分析,证明了有效降雨模型的适用性,定义了有效降雨作用期,最终将改进可拓理论与有效降雨模型联用对该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动态评价,研究结果与监测数据表明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提出的方法具有可靠性及准确性。此外,构建的模型可以快速分析现场实时数据,实现随时间、环境变化的滑坡稳定性状态的动态评价,为滑坡体防治工作提供了一种客观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环境会计控制作为环境控制的一种方法,能够把会计控制的职能应用到生态环境的切实管理方面。风险评估作为建立环境会计控制体系中最重要的一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在研究众多评估方法之后,以共振矩阵为平台,提出了将企业内部宏观环境风险与内部风险相结合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从而研究为企业建立环境会计控制体系时需进行的环境风险识别及评估。  相似文献   

15.
评估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其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保障政策实施的关键,具有重要的行为引导功能,也是建立科学评估的基本工作。通过文献法明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评估维度,初步拟定制度规范、购买投入、承接能力、公正性、服务质量、满意度、影响力7 个二级指标和49 个三级指标,并通过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和小组讨论进行指标筛选,得到33 个正式评估指标,其信效度均得以保证。再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构造8 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求取每一个评估指标的相对权重,并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与分析,最终确定指标权重。研究结果显示,“满意度”“影响力”和“服务质量”维度的权重高于其他维度,“制度规范”和“公正性”维度权重居中,“购买投入”和“承接能力”维度的权重略低。  相似文献   

16.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中并购成功,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其必要条件之一。结合美国COSO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五大要素,构建企业并购内部控制评价指标,通过对深交所A股主板公司2012年发生的56个并购企业为样本,采用熵权赋值法分析确定各要素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从而建立更加客观、可靠的企业并购内部控制分层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及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过程及结果表明,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及评估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信贷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准确地预测出完整的信贷风险评估指标和信用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能快速评估和有效减低商业的信贷风险。一组实例结果显示该评估模型的准确率接近90%。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选取33个经济指标,从经济发展、教育和人力资源、交通及通讯状况及卫生及环保四个子系统综合反映江苏省各市的经济状况,使用SPSS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作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对各子系统内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对各市的单个因子得分及因子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然后,提取四个系统中,对各市子系统因子综合得分做聚类分析;最后,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8年深市475家A股主板公司的年报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深圳证交所颁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评价依据,同时引入2008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孔敏 《科技和产业》2013,(12):164-167
2013年8月16日发生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看似一个偶然事件,其实存在其必然性,暴露了光大证券诸多的内部控制缺陷。在此背景下,就光大证券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缺陷在“乌龙指”事件中的集中反映,旨在抛砖引玉,能够给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