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社区文化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与体现,也是社区居民在社区中各种精神文化生活的反映。一个民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努力地创建共同的家园。毫无疑问,创建家园只是理想的另一半,理想的另一半就是建设一座美好的家园。人们在那里生息繁衍,生产创造,享受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
崔佳源 《魅力中国》2014,(1):119-119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文明积淀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建筑装饰风格反映着别样风情的时代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心理和审美感受,是人类真善美的结晶,它还涵盖着民族的、文化的力量,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它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已被社会确认。  相似文献   

3.
精彩奥运在人们头脑中的光辉尚未消退,华美的世博会已款款地向人们走来。在世界遭遇金融海啸的当下,一次成功的、规模宏大的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文明进步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舞台,更是重拾信心、继往开来、创造美好明天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罗曼  陈志民 《魅力中国》2008,(4):101-102
窗不仅具有采光的实用功能,同时还是人们通过视线进行内外交流的渠道,观物纳景,是视觉的中心点。中国古代建筑是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是文化与艺术的具体体现。中国的农耕文明、封建礼制、哲学思想影响着传统窗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窗式对中国文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民族生存与进步的前提条件,它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智慧和文明成果,而且蕴舍着它走向未来、实现新的不断发展的精神基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决定着国家发展的 战略走向,同时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和平发展战略需要强大的文化实 力.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追求正义的民族,中国文化是一种真诚的和平文化,和平至上的文化传统和主张和平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商业文化是指社会商业活动过程中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共同创造、发展和保存下来的群体文化,它渗透在商品流通的各个过程、各种商品、各行各业里,它包括商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商品文化、消费文化、商业营销文化、商业环境文化、商业伦理文化等,商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把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融合于商业经济中,使民族文化和商业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推动商业进步和繁荣市场的文化力量;它通过对各种商业活动的多方面分析,开创商业经营、商业管理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因此它拓宽了商品使用价格的内涵,不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生存环境,弘扬着民族文化,传播着文明信息,为人民群众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宁波经济》2010,(5):M0001-M0001
一场人类文明的盛宴已经开席,无数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聚首上海黄浦江畔,流连忘返地品赏着城市文明的硕果。人们为城市文明欢欣鼓舞,也对未来城市之路追问,21世纪的城市将引向何处?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使得中西方人们对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对比英汉“红色”与“黄色”词汇,揭示其内涵意义中积淀的民族文化色彩,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水平,还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文明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走向文明和社会进步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城镇化在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维护社  相似文献   

10.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和民族的胎记,具有着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目前,“三农”问题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亦然是文明进取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软性需求.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们的生态意识逐渐被唤醒,生态文化成为实现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不仅预示着人类文明已从传统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而  相似文献   

12.
泱泱大国,文化为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对内凝聚起民族的价值与信仰,对外展示着国家的形象与软实力。在全球文化激烈交锋、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日益高涨的时代背景下,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正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它不仅是我国跻身世界文化主流,打赢全球文化战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3.
工艺美术晶既是物质文明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的载体,工艺美术行业是具有产业和艺术双重属性,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消费和收藏双重用途的特殊行业,它蕴含着地方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地方和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传承着地方和民族的历史和文明,担负着振兴地方和民族产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杨秀英 《东北之窗》2010,(21):68-69
一个家族的社会属性不仅体现在家庭物质方面,体现在家庭精神生活方面,尤其是对老人的关照。各民族尊老习俗是“民间社会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尊老习俗维持着家族成员间的情感.延续着每个民族繁衍,发展了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5.
郭平英 《中国报道》2009,(11):36-36
他不曾像梁启超那样认为西方文明需要中国文明去拯救,也不同于胡适只承认文化的时代性而忽视文化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6.
多杰 《魅力中国》2010,(32):298-298
茶的发现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滋味丰富的饮料。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主要探讨茶的文化在我国藏区的传播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留下的文明财富,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明与智慧,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009年"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尔滨冰灯冰雕艺术传播不仅是哈尔滨文化的传播,还是民族精神的传播.针对哈尔滨冰灯冰雕的传播与保护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全球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对经济、政治等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极大的影响着本民族的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面对多元文化,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如何在多元文化中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艳丽 《魅力中国》2014,(1):287-287
人们对各种颜色的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但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地理、历史、思维、民族心理、宗教等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人们对各种颜色所产生的联想不尽相同。因此,每个民族的语言都包含着大量的颜色词。同样地,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使得中西方人们对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可以说,汉英颜色词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为此,本篇文章将分别通过对英汉“红色”与“黄色”词汇的对比研究,揭示其内涵意义中积淀的民族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飞 《特区经济》2007,226(11):160-161
全球化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仅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面临文化安全威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发展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科学发展观统率文化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放,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创新力谋求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以增强国家文化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