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支持公益性项目是农发行的重要责任,面对区域公益性项目建设缺乏资金支持的难题,农发行应当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支持区域公益性项目建设。本文立足信贷审查视角,从项目建设、融资主体、项目收益、风险防控等方面分析公益性项目建设信贷审查重点,并提出信贷方案要点。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村经济跨区域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农村经济跨区域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发展特色产业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促进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跨区域发展受到城乡差异下二元结构的限制,面临产业结构单调与配套滞后等问题。因此,必须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产业融合布局,推进区域资源互补,走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带动农业之路,从而实现农村经济跨区域的协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三个环节构建了土地增值收益的测算公式,并以北京市14个土地储备项目为研究对象,实证测算了土地征购—一级开发—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过程土地增值收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比例。研究发现:(1)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原住民所得比例最低,原住民、政府、开发商的平均分配比例分别为24%、31%、45%;(2)不同项目土地增值收益在三方主体中的分配比例无明显规律;(3)在区域分配格局上呈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土地增值则越高"特点。三个环节土地增值收益获得主体所得收益差距较大,反映不同环节分配机制的差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缺乏固定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制度安排和衔接中暗含"争抢"机制。  相似文献   

5.
合同节水管理引入社会化资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其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成为实施推广的主要障碍之一。结合合同节水管理特点分析其核心利益相关者博弈关系,根据实际项目中参与方的成本投入、节水效果、风险承担等不同进行Shapley系数修正以克服模型缺陷,修正后节水收益由节水用户与资金提供者向节水服务公司流动,节水服务公司与节水用户获取最大收益,通过实证分析可得修正后的分配结果更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6.
在公民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在世界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为了应对西方国家出现的财政赤字、经济滞涨、政府对民众的需要缺乏回应力等一系列问题,协调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治理理论应运而生。“中国制造业名城”——广东东莞市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市直辖的某些镇区之间存在各自为政、镇区间产业发展不协调、跨镇区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和公共事务治理失灵等困境。依据治理理论,东莞要突破这些困境,各镇区需要采取跨镇区合作的理念,完善各镇区之间多主体合作的组织网络,建立跨镇区间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互动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资讯速递     
《浙江林业》2015,(1):22-25
京冀试点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日前,北京市与河北省承德市正式启动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区域交易试点建设,将建立跨区域统一的核算方法、核查标准、配额核定方法、交易平台等,待成熟后将全面推广。承德市政府在参照北京市已有配额分配方法的基础上,使用相同的配额计算方法,与北京市建立配额分配协调机制,利用北京市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做好配额的核发和管理。根据河北省承德市的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实际情况,承德市先期将6家水泥企业纳入跨区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主体是在乡村治理活动中发挥作用的组织、群体与机构。通过研究大理环洱海区域乡村治理主体发现,在环洱海区域乡村治理实践中,乡村治理主体是多元、动态发展的,环洱海区域的各村委会、社会组织、村民等共同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各个治理主体之间关系协调,形成良好互动的局面是提高治理效果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环洱海区域的乡村治理才能向善治迈进更坚实的一步。论述了环洱海区域制度性和非制度性乡村治理主体的相关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者们对于跨域治理理论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同层次的见解,但对其本质特征的归纳大都趋于一致,跨域治理理论主要包含三大不同流派,分别为:传统区域主义、公共选择理论以及新区域主义。以此为基础,文章概括总结了我国跨域治理实践中存在的各类现实困境及其成因,试图为跨域治理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适当的经验启示,进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面实现奠定相应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阐释都市圈国土空间区域一体化分工分区与合作治理的逻辑关联与实践思路,为都市圈国土空间高质量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案例归纳法。研究结果:都市圈国土空间功能分工分区可以确立开发与保护的基本格局,实现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空间发展和分类管控。跨行政区空间合作是实现生态和经济收益最大化的空间分工发展的手段。毗邻和非毗邻地区的跨行政区空间合作,包括互补型、连通型、共享型三种类型,常常面临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空间规划不对接“逆向选择”和地域间合作成本收益不对等导致的不合作“道德风险”两种障碍,需要通过畅通信息渠道、组织利益协商、上级政府协调才能破除障碍,推动合作。研究结论:都市圈国土空间治理的核心要义在于空间分工与合作,分工是合作的科学依据,合作是实现分工的手段。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是合作的目标准则,信息沟通、利益协商、自上而下的协调是均衡地域间成本收益、推动合作成功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过程的水电工程全面动态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电工程风险的主要成因,论述了主要风险管理方法的特点,提出针对水电工程特点开展基于过程的全面动态风险管理,并给出了施X-阶段风险管理的流程及风险动态管理的运转方式。  相似文献   

12.
简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越性及跟踪审计服务内容,详细探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土石方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这2个主要工作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及时纠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建设项目提高经济效益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保证合理、合法地使用建设资金,正确评价经济效益,总结建设经验,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欧辉明 《水利经济》2011,29(6):60-64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交通(水运)等涉水行业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政策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水利水电工程有明确的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政策,而交通(水运)工程却尚未有明确的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政策。以广西郁江老口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为例,对水利水电工程和交通(水运)工程的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政策进行梳理,从指导理念、移民安置与补偿办法、技术评审机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多视角比较与分析,并建议完善与统一涉水行业的移民安置政策和移民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国际BOT水电项目的 10个风险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定量确定指标权重,借鉴TOPSIS方法的思想,分别考察各项目与正、负理想方案间的关联程度并予以集成,构建基于熵权法和TOPSIS思想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对国际BOT水电项目投资风险进行评价。选取了5个典型的国际BOT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客观有效地对国际BOT水电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国际BOT水电项目的风险指标中地质灾害风险、征地移民风险、施工风险和经济与合同风险的权重较大,而政府信用风险、基础设施风险对于都处于相对落后地区的项目影响较小。最后由灰色关联决策模型对5个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排序。  相似文献   

15.
根据PPP模式中水利项目不同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PPP水利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从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建造风险和经营风险6个方面构建风险评价指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对水利项目中占主导作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旭辉 《水利经济》2017,35(1):66-69
大中型水电工程作为影响地区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基本都包含工作量巨大的移民安置项目,它不仅决定着工程进度和成本,更关乎地区社会稳定。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水电工程移民项目治理的合理性,进而采用多锥细分法和米切尔评分法对水电工程移民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分类识别,从水电工程中资源影响、关系程度、社会性3个方面进行分类,提炼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型利益相关者3种类型,总结这些主体的行为和风险,进而梳理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共举的水电工程移民项目治理结构。在治理理论的基础上,识别出水电工程移民项目的赋权与网络协商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为我国推进实施水电工程移民项目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敏  黄维华 《水利经济》2021,39(2):63-67
EPC管理模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造价如何有效控制是EPC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及难点。通过对工程建设EPC模式权责明确、效率高、总价承包等特点的总结,分析集成化管理手段如何对总价合同的全寿命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造价控制发挥作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表明,EPC项目造价集成管理通过资源管理的互补及合理利用,能够充分发挥EPC模式的整合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及作用,从而实现工程项目高效率、高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徐明  徐斌  刘文利 《水利经济》2006,24(4):53-54,57
通过建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投入论证评估机制,可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结论加以认定,也将有利于项目付诸实施的决策,有利于项目建设资金的规范使用,有利于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使拟建的项目能对国民经济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明确审核机制论证原则的基础上,探讨技术论证、效益论证、工程移民论证、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论证和社会政治影响与可持续发展论证。论证评价的结果只要能够确认,立项项目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障项目的完成和实现立项目标,项目既符合水利部当前的发展优先战略,又符合国家和所在地区的发展优先战略,就应当允许项目付诸实行。  相似文献   

19.
浅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天秀 《水利经济》2005,23(4):56-57
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建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人才市场及推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叶欣  李雯玥 《水利经济》2022,40(3):71-76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庞大,因其搬迁过程长期而复杂,整个群体在工作推进中不可避免涉及利益表达问题。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群体利益表达面临能力缺乏、表达渠道不够通畅、表达载体不够体系、表达形式不够理性、标准不够统一以及管理不够完善等现实困境,该困境对政府、社会、移民工作和移民群体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因此,消解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群体的利益表达困境迫在眉睫,应尝试从该群体的利益表达能力提升、表达渠道健全、表达载体构建、表达形式优化以及保障机制完善等方面着手突破,寻求有效的弥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