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卷首语     
<正>发展经济学中经典的"刘易斯二元模型",主要是基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基于中国特殊的国情,特别是城乡土地制度有别、土地市场不完善,陈雪原提出了同时考虑劳动力和土地两种要素的"双刘易斯二元模型"。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存在两个转折点相对应,农村集体土地的非农使用也存在两个转折点,体现其由充裕到稀缺的转折性变化和价格的不断上涨。该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对转型经济的发展过程做出更合乎实际的解释,更在于为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实现"带资进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形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问题,其实质是农民没有土地"退出权"。本文对退出权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首先说明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趋势,然后指出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并进行法理分析,进而探讨农民的土地"退出权"问题。结果表明: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应赋予农民土地"退出权",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市民化。本文总结已有文献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展望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由于集体土地入市存在“征地制度壁垒” ,导致政府征用集体土地过程中土地市场主体之间 ,尤其是政府和集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本文通过分析全国 3 5个城市样点 ,对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政府和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分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认为征地制度破坏了市场潜在的均衡 ,造成集体的经济福利损失。作者建议应该引入竞争因素 ,让竞争机制来决定政府和农村集体的土地收益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4.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我国实行的基本土地制度,即国家拥有城市土地所有权,而农村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在法律制度的限制下,国有土地可在市场自由流通,农村集体土地若想自由入市流转则需通过政府征地的方式来进行。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被限制进入市场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并未真正、全面地建立。本文以分别是安徽芜湖、浙江湖州、广东南海、广东深圳等四地的实践为基础,全面剖析了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参考已有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套制度构想,主要涉及土地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市场交易制度和法律政策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质在于其从农村中彻底退出并融入城市社会,城市住房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退村进城"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政策层面,农村土地产权不完整以及城市住房保障政策部分失灵,致使农业转移人口既无法获得土地财产性收入以满足进城租房购房的资金需求,又难以得到住房保障支持;在市场层面,房价收入比过高;在社会层面,社会资本匮乏;政策、市场、社会的选择性排斥加剧了农业转移人口住房解决难度和市民化漂浮困境。基于此,应允许承包地、宅基地、集体资产可抵押以及市场交易,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交易体系,以增加土地的财产性收入,形成对农业转移人口"退村"的推力;实施差异性住房保障政策、建构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市场主体市民化支持机制以及增加资本建设,形成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拉力。在综合运用政府力量、市场力量以及社会力量解决住房问题基础上,探索新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明显偏低,在城镇地区的经济融入、政治融入、社会融入和文化融入方面存在种种困难,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是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拦路虎,户籍门槛与福利差距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难的壁垒,等级制的城市行政体制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衡配置资源的障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延缓器,不合理的财税体制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到2020年,推动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难带易、以点带面、以小带大、以新带旧四大基本原则,坚持缩小城乡区域福利差距、强化市民化法律赋权两个核心导向,聚焦"进得来"、"过得好"、"离得开"、"可持续"四个主要内容,抓好随迁子女进城入学、家庭成员定居落户两个关键步骤。推动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举措包括,完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市民化导向的城市行政制度改革、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的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创新农业转移人口有偿退出与带资进城的土地政策、完善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权事权匹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转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其间伴随着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节奏和步伐加快。如何维护这支从农村进城的产业工人大军?本文就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谈些看法。一、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制度环境因素,也有传统小农思想影响,同时城镇就业歧视、劳动力素质和收入预期等一系列因素也都程度不同地影响着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推进步伐。1、户籍、土地等制…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土地集体产权资本化流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韬 《农村经济》2008,(3):19-22
由于土地权利的不确定性和法律的诸多限制,农民的土地权利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转这种土地的市场价值不能充分实现.应当在物权法框架下,按照产权资本化的要求,对农村土地产权进行市场经济条件的适应性构造,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土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资本化流转机制,以充分发挥农村集体土地的资产效益,促进农业化和农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集体土地市场比较活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逐年增多。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既显化了集体土地的资产价值,也使农村集体和农民从中获取了一定的收益。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市集体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对目前集体土地流转的效益及其今后发展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制度限制城乡统筹规划的因素,认为要解决北京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集体土地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改革我国二元结构的土地制度,推进土地流转的长期变革,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最终通过创新集体土地制度使农民享受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及其分配机制,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机制。研究方法:部门调研、案例分析与归纳推理。研究结果: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为依托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通过对农民住宅拆迁补偿与宅基地置换安置,使农民获得了区位条件更好的两套以上的公寓住宅,为农民通过"房东经济"长期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与现有的土地征收一次性补偿相比有所改进。研究结论:(1)"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完全是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其中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配置主要通过土地征收实现,本质上并没有突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制约,仍然没有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利;(2)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和机会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政府在项目中的价值取向和决策,而非基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结果;(3)保障农民长期稳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仍需要打破国家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垄断,让集体土地所有者在规划控制下自愿平等地、直接地参与土地市场交易,主导土地要素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困境,探索从困境中解脱的出路,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收革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关键在于是否赋予集体完全的处分权和收益权,集体土地所有者是否具有土地发展权,土地收益在三级所有者之间以及集体和农民之间能否实现合理分配,集体土地资产能否合理管理等。研究结论:通过编制集体才地利用综合开发规划赋予农村集体用地自主权;改革上地税费制度,上地收益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合理分配;在规划管控、用途管制机制下推进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向企业转移,以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日益活跃,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交易平台,极易导致集体和农民利益受损。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让农村资产资源等产权流转交易在阳光下运营,让产权合理合法流转,从而有利于实现农村资产向资本转化,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路径。一、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正>工业化与城镇化引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流动,农村集体土地交易市场随之浮出水面。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势必有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往城镇集中。而只能是"集体成员"拥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集体和社会的变迁,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集体所有、成员承包与使用的制度下,农地交易市场针对的并不是所有权和承包权,而是从承包权中脱离的经营权,这也是农地市场在土地根本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对农村集体经济福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制度限制集体土地直接入市 ,导致土地市场主体之间尤其是政府和集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本文从寻租经济学的角度 ,对土地征用——出让市场进行经济学分析 ,认为这种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地市场潜在的均衡 ,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福利损失 ,建议政府对集体土地入市的管理工作应从“介入经济关系”转向“只管理 ,不介入”,并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福利  相似文献   

16.
论基于“小产权”房市场的农地发展权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及相应的土地管理制度,不断上扬的房价,农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城市化过程中住房需求的增加,地方政府管理缺位等是"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小产权"房市场中存着农地发展权缺失问题.虽然我国的土有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个产权主体,但是这两个主体的地位是不可比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没有最终处分权,国家可以动用征地权来获取集体所有土地,甚至通过征政力量侵犯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收益.因此,确保农民利益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农民真正完全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国有与农村集体土地同地同权.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合肥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提出了发展"三农旅游"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三大途径,并提出通过三个战略转型保证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战略对策,即农业供给结构战略转型以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可做,农民思想观念战略转型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愿做,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战略转型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能做。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深入挖掘农地依赖性、农地处置方式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意愿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自由选择市民化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农地资源禀赋、农地功能认知、农地产权安全性、农地产权认知及农地流转服务均通过影响农地处置方式间接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决策产生影响,其中农地产权安全性还会直接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决策;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过程中更倾向于以农地转出方式处置农地,农地产权认知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意愿的最重要因素。研究结论:为缓解农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束缚,政府须加速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实施,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及其配套制度体系,构建有效的农地退出机制并设置农户农地退出门槛。  相似文献   

20.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二元经济发展内在机制,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中国面临的二元经济问题最核心的就是在公有制条件下突破刘易斯二元发展模式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本文的思路是在借鉴国外二元结构转型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制度条件,通过建立城乡就业、户籍和土地利用制度的联动机制来构建二元结构转型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