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就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组共选取156例,结合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反流症状进行分组,观察组需连续用药维持,用药时症状缓解,但是一旦停止用药,就会在1周内复发。对照组指即便停药后也不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并能持续1周以上。结果 92例(58.97%)采用按需治疗,64例(41.03%)采取连续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Demeester积分和病程明显要高一些,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内镜检查发现Ⅱ~Ⅲ级RE患者占52.5%,而对照组行内镜检查发现Ⅱ~Ⅲ级RE患者占10.9%,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与DECA(下食管括约肌松弛)、UESP(上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炎症程度、Demeester积分、病程、卧位pH<4的百分率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结论对于伴解剖结构异常、年龄较大、夜间酸反流严重、食管动力功能低下、反流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多采用连续用药进行维持治疗,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于梅州市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餐前半小时口服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3次,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2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天临睡前口服盐酸雷尼替丁胶囊300mg,每日1次。疗程为8周。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每周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2.6%和77.8%,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分别为90.7%和7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三者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9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8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明显,临床症状消失较快,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ERD临床诊断及中医内科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西医治疗和中医内科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得到P<0.05,两组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ERD确诊后经过临床上积极规范合理的治疗,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效果更为确切,临床上应该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常规治疗伴有焦虑及抑郁状态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方法运用Hamilton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筛选出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黛力新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抑郁、焦虑等症状,并用症状评分及疗效判断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黛力新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Hamilton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积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黛力新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9%vs76.83%,P<0.05)。结论对伴有焦虑及抑郁状态的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应注意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的评估,在莫沙必利、埃索美拉唑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运用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耐信量表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耐信量表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可行性。方法:出现上消化道反酸、烧心等症状初诊患者,先行耐信量表(RDQ)测定,8分以上者均行C13呼气试验查幽门螺杆菌(HP)、胃镜检查、给予耐信抑酸降阶梯治疗或清菌基础上的降阶梯治疗;14周后再行RDQ测定,并随访6个月以上,同时比较各种方法的效价。结果:11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5:1,平均年龄41.7岁。RDQ分值≥8分且〈12分者为32例,占27.1%;RDQ分值≥12分者86例,占72.9%,最高29分,平均19.08分。表现为烧心的频度和程度都高于其它症状。当RDQ分值≥12分为GERD时,其内镜诊断为RE且HP为阳性的几率为56.98%。而当RDQ分值≥8分且〈12分时,内镜下无RE表现、HP为阴性的可能性为37.50%。86例患者经16周抑酸降阶梯或清菌基础上的抑酸降阶梯治疗后,复测的RDQ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如采用RDQ,则接受系统清菌治疗总费用为1336元(与传统治疗组每例1636元比较,P〈0.05),无需接受系统清菌治疗者为1036元(传统组每例1336元,P〈0.05),与传统诊疗方法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利用RDQ分值初诊GERD有一定可行性,较传统内镜方法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当设定RDQ分值≥12分为GERD时,其中56.98%患者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当RDQ分值〈12分时,内镜下无RE表现且HP为阴性的可能性为37.5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查GERD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诊治经验以提高水平。方法将我院经诊断为GERD的48例患者给予相关治疗,记录资料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48例患者中痊愈34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结论 GERD确诊后,经过临床上积极规范合理的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效果,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应用泮托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大连辽渔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患者,予以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灼热、反流、胸骨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Ghrelin、Leptin、IL-17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予以泮托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观察4、8周的临床症状改善和8周后的内镜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疗效、内镜检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较单独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柴胡舒肝散和乌及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河北平泉县中医院2006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和乌及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舒肝散和乌及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四联疗法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文将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3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并随机将其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四联疗法(雷贝拉唑、莫沙比利、硫糖铝混悬剂、铝碳酸镁咀嚼片),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普通治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而对照组总有效率69.12%;在停药后6个月随访中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其中治疗组有8例,复发率占总有效率的12.31%,而对照组有12例,复发率占总有效率的25.53%。结论通过本文的临床实践显示,采用四联疗法(即:雷贝拉唑、莫沙比利、硫糖铝混悬剂、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其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应用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双号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免疫球蛋白E低于对照组(P<0.05),干扰素-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实施治疗,有助于提升其疗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鼻部症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7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法莫替丁联合莫沙比利相比,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昌图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肠道功能、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上腹疼痛、腹胀、反酸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泌素、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8.33%,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采用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时性食管及食管胃交界区重复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9月8例同时性食管及食管胃交界区重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4例行经左胸食管及近端胃部分切除,胃食管吻合术;2例行腹胸联合切口食管部分切除、全胃切除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1例行食管大部切除、近端胃切除,结肠食管-残胃间置术;1例行剖腹探查术。8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8例食管及食管胃交界区重复癌患者术前均接受胃镜检查确诊。外科手术是食管及食管胃交界区重复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味真武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加味真武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真武汤+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糖及炎症因子。结果 在疗效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6.67%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尿频、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食欲不振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肾功能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糖水平方面,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炎症反应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加味真武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米力农联合乌司他丁应用于脓毒症心肌抑制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普宁华侨医院收治的70例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米力农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接受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脑钠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选择米力农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利于尽早改善心肌受损,缓解炎症反应,提升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和来曲唑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作为分组依据,以1∶1作为分组比例,于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各纳入40例患者。对照组在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CEF)化疗方案基础上指导其口服来曲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曲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α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53、CEA、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和来曲唑两者联合用药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具有显著控制病情进展疗效,于控制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血清学指标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障眼明片治疗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收治的86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障眼明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视力变化、眼部血流动力学、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与生命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视力指标、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视网膜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障眼明片能够减轻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改善眼底血管血液循环,提高视力与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有所减轻,且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接受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整体应用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