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全民所有制内部,实行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是当前企业界所关心和要着重研究的课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下简称两权分离),就是把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经营权从国家手里转移到企业手里,形成所有权由国家掌握和行使,经营权由企业掌握和行使的一种新的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实践证明,两权分离的体制是可行的、有效的。 然而,由于两权分离是一件崭新的事物,还处于探讨、摸索和试验阶段,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两权分离条件下企业会计工作地位的转变对于全民企业,实行两权分离,把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使企业逐步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有力措施,也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两权分离对于搞活企业、改变国家机关职能以及发展商品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将使生产关系得到更加完善。但是两权分离以后,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会计工作,要求更高。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企业改革,目前已进入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有人甚至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探索的最后一张王牌。然而,试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步履艰难,这表明我国企业改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操作上,尚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试就其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财务监督问题作一专门探讨,以为理顺两权分离条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提供一些务实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国营企业中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一改革,被简称为“两权分离”。后来制定的《企业法》对此加以肯定。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按照两权分离的思路进行改革是完全正确的。扩大企业自主权,  相似文献   

5.
从代理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正> 与我国15年来经济改革的成果相比,国有企业的改革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进展缓慢。面对这种状况,人们普通认识到了既有的改革措施(如经营承包制)的局限性,在股份制的导入上取得了共识。然而,不可否认,在关于如何进行股份制改革方面还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其中有的人认为,解决国有企业负盈不负亏问题的一个可行之路是彻底实行国家所有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给企业自主经营权。这一认识的问题在于它仅仅把眼光放到了放权让利的激励效果,而忽视了现行国有财产管理制度固有的制度缺陷。也就是说,这种看法只看到了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两权分离的表象效果,而没有注意到导致这一效果的必要条件和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政府职能转变与法治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有争议的古老而又永新的话题。政企分开,两权分离,也是我国改革初期存在激烈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讲话,对改革的理论和政策作了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职能转变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这些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此都十分重视。经过艰难的改革历程,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和创造。但是,由于传统的体制和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政府职能转变远远没有…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制度改革的启示:产权明晰化与产权分散化是唯一出路(一) 产权模糊是企业改革面临困境的症结所在回顾十年改革的历程,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从根本上讲,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这一基本特征仍然没有改变;而且,在改革过程中企业行为日趋失常,严重偏离了改革的预期。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不得不对企业改革的过程进行反思。企业制度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分配制度、劳动制度等诸多方面,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改革中,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推出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资产股份化”等种种思路。但却忽视了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机制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同步性,以至仅仅把政府职能部门的改革简单地理解为“放权让利”。 因此,我们认为,在优化企业经营机制的同时,必须实施“适度分权制”这一优化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开始到 1 984年以后关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 ,实行两权分离 ,简政放权 ,实行厂长负责制 ,企业承包经济责任制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抓“大”放“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至今 ,其指导思想和目的都是想深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 ,增强企业活力 ,发展国有经济。目前 ,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不是一般性的问题 ,暴露出来的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 ,涉及到实质性的还是政府体制和机制不适应的问题。政府管理部门滞后于市场经济行为 ,在不同程度上阻碍…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出路的选择,是重塑微观经济基础的关键,面微观经济基础的重塑又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之根本,因此,有关国有企业改造的思路接踵而至,至今仍莫衷一是。本文拟对近年来的十大主要观点作出简要述评。观点一:完善全民所有制说持完善全民所有制说者,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坚持“公有制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方向。目前这种企业所有权归国家,而经营权归企业的两权分离模式是正确的。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是因为没有掌握好适当的两权分离度。因此,主张调整好企业扩权的程度,完善现有全民所有制,并以此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对此观点,理论界绝大多数同志持反对态度。王冀民和吴天然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参见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资金     
<正> 一、企业资金存在的必然性本文所称企业资金是指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收益中扣除应上缴的税利所余,归属于企业支配的资金。在现阶段,企业资金存在的必然性如下。 1、遵循按经营成果分配的原则,必然导致企业资金的存在国有企业改革从扩权让利开始,国有企业中的国家资产与企业经营的分离即已发生。企业资金的出现即是这种分离的产物。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肯定我国正处在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同时也正式确认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此后,伴随两权分离改革的深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生产经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在寻求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同时.也必然要相应地进行更深入的企业制度的改革──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一、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有企业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计划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年代里,我国为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曾进行过放权让利的改革,继而又实行过经营承包责任制等的改革,实行两权分离,以推动企业进入市场。这对调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进行经营决策组织生产和稳定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狠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资金短缺、人才缺乏、职工失业、待业严重等。这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由改革的方式方法不对头或经验不足等造成的,但我们认为,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归根到底是一个认识问题。因此,必须从提高认识的角度出发,正确对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度第一个难点是国有产权制度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联系的产权制度,是一种与市场…  相似文献   

14.
李江涛 《经济论坛》2000,(17):28-28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困扰我国市场经济的一大顽症,既给国家和广大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妨碍了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如何针对虚假会计信息制定有效对策,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   一、会计委派制的理论基础   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由于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管理全部公司财产,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财产所有者即投资人的目标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投资报酬最大化,但是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可…  相似文献   

15.
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深化企业改革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和规范企业与政府关系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从企业改革实践来看,围绕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以政策调整为特征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并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主要表现是:没有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全民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在前一阶段主要沿着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思路进行的,这在一定阶段上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因为在传统的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经营的独立性,是行政的附属物,缺乏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而在改革的开始必然强调两权即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这是正确的。但是,仅仅强调两权分离,甚至把两权分离绝对化,把它看做是全民所有制形式改革的唯一出路,那就不正确了。从有利于经济发展这个根本角度来看,我们  相似文献   

17.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政府主导型"的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中国金融改革在走过了一段曲折历程之后正处于一个新的"节点"上,学术进步突破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及诸多因素这限制的重要方式,也是深化金融改革的一种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并提出了实行租赁、承包(包括资产经营责任制)等形式。前一个时期,部分同志又提出了国有企业股份化的设想。企业扩大自主权、租赁、承包的实践离不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股份制实际上也是以两权分离为基础的。因此,要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评价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和实践。笔者仅以对两权分离理论根据的质疑为出发点,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一、两权分离不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趋势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赞成两权分离说的同志是用这样的三段论来回答问题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生产是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十多年科技体制的改革,嘉兴市技术创新工作成效显著,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一批技术创新型的企业已经基本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具备了一些超前的研究开发能力,也初步掌握了一些核心的技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李路曲 《经济问题》2000,(11):46-49
东亚经济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政府主导型的政治--经济模式,政府在制定发展计划、实行宏观调控、控制金融业、依靠国有企业甚至干预私有企业方面都深深地卷入了。这种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留下了一系列的问题。目前各国都在程度不同地进行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主要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经济接轨为目标。但政府主导型是东亚各国习惯性的管理方式,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因此,目前东亚深层次的改革还有待于下大力气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