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彰显了执政党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已上升为更加自觉的主体意识,十八大又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写入报告,提出四项任务及一系列具体要求.文化强国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操作层面实现突破,顺应了时代要求,回应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与企盼.报告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进一步揭示了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回顾了我国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的沧桑历史,通过对本国与世界文化的比较、反思与展望,提出了当前培养文化自信需要做到对待传统文化“不忘本来”,面对他国文化“不忘外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出发.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部署.对总结分析区域文化未来发展.重塑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区域文化现代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强国部分的最后提出了响亮的号召:“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4.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部署,坚持从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实际出发,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提出,就是我们党把文化自强建立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是党中央的指导思想的科学创新,它正确阐释了精神与物质之间文化的关系,开创性的提出文化强国不仅是思想意义上的文化强国,也是经济社会上的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2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医疗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发展绝不能再单纯依靠专业技术发展,文章在分析坚持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医院文化,对于医院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持续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医院文化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能够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软实力,是筑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稳固基石。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增强其文化自信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四方面提升文化自信培养力度,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加强教师“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以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为驱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以社会大课堂丰富实践载体,拓展文化自信培养场域;着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激发国家不断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内在力量,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核心精神和推动力量。新时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增添人民群众幸福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因而,探索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应然性及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文化自信有其特有的学理内涵与本质特征,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应然性,源于中华文化特有的智慧、神韵、底气、格局,源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源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导向;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实然性,一是对本国文化认知不足,二是对思政课的学习形式主义至上,三是对实践学习流于表面。文化自信的生成路径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以文化内容体系为基础;第二,高校思政课为载体;第三,以课外实践活动为渠道。  相似文献   

10.
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继续夯实经济,也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需要文化不断赋能。新时代必须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文以江南崛起发展的历史为例,多角度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未来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党对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创造,从来不是无根草,必须打牢传统文化根基,注入足够的优秀文化底气。增强文化创造活力的着眼点之一,就是要注重对历史、地域文化的重新审视、定位和传承,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在此基础上打造出能够充分展现地域特色的文化实力。以吴地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之所以能在中华历史上后来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日益占据重要地位的今天,我们与时俱进。在不断追随着文化的脚步。要跟紧其脚步就得正确定位自己的文化,就要有文化自觉。主要是通过对文化自觉的内涵、地位作用的认识以及把握,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路径。在努力寻找文化强国的路径上进一步推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赵书 《时代经贸》2012,(5):24-24
发挥首都国家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迫切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2011年发布的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体现了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传统,体现了首都百姓的精神文化追求。老字号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北京城的历史有多长,老字号的历史就有多长。  相似文献   

15.
韩凤芹  闫晓茗 《经济》2023,(7):26-2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列为2035年重要远景目标之一。自此,文化强国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有了科学的战略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为新征程推动建成文化强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但如何全面、系统、高质量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如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任务,从当前工作和长远的观点出发。必须着重坚持五个统一。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周初泰伯奔吴,德播天下,是中华道德文化的渊源,其生平事迹和道德思想被后人弘扬为至德文化。吴地积淀深厚的至德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在新形势下,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深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键就是要结合吴江的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为吴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作为最本质最深沉的自信,是文化主体在历史和现实、现实与未来的接续中,在民族与世界的比较中生成的文化认同及文化心理。文化自信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文化主体性重构,离开主体性谈文化自信,只会导致自信变成虚无。文化主体性重构过程,也是文化自信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明晰文化主体性及其构成,也要明晰自身文化及其面临的挑战。只有如此,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变成主体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