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会芳 《时代经贸》2013,(14):142-143
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和基本服务的部门和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建设的命脉,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就其特征而言具有全局相关性、经济影响性、政治敏感性、服务广泛性、社会制约性、政府指令性等特点,因此,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不仅体现着一个地区政府的工作情况和城市的管理水平,同时,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抓住机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在这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由于历史的欠帐以及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普遍是个薄弱环节,跟不上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7-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SYS-GMM和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分布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中倒"U"曲线中的上升阶段,但部分地区存在过度或集中投资的现象;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在前期冲击效应波动较大,但长期影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我国城市地域与规模差异视角下,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研究了基础设施、 科技、 教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财政支出规模对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与检验,笔者发现与以往集中于省级层面研究不同的结论:(1)在省级层面不能明显促进经济增长的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在聚集经济作用下通过吸引和积累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2)科技和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具有时滞性,并受城市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和人才流动方向的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差异化影响.(3)基础设施投资性支出并未表现出对经济较落后城市的显著增长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内面积约80平方公里的中新合作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了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称号,它启动了中国城市以商务旅游为主题,以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为主体的创新型、体系化、样本化建设。本文纵观世界优秀商务旅游城市发展经验,总结出优秀商务旅游城市的形成依赖于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宏观环境体系,包括了城市等级、城市经济、跨国集团总部、自然文化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包容性等六大主要方面。在宏观环境层面上,实质反映了城市综合实力的国际化竞争状况。商务旅游与城市宏观环境形成了相互生成与提升的关系。商务旅游是城市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共同演化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而这个产物一旦生成,便以其可观的价值,主动地引导和激励着城市为适应它的快速发展而进行自我提升,终于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城市水务行业现状 1城市水务行业的特点。城市水务作为城市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务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承载能力,因此是政府管理的重要方面,它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第一,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十六大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同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的新路子。这说明长三角区域经济正获取新的发展契机和增长动力,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历史任务,也就是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推动和加速实现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和一体化发展。最近几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联动发展的共识已经基本确立,一体化发展的势头比较快。特别是自上海和江、浙两省市政府提出要把发展放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去考虑的战略决策,以及区内城市之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出现较大突破的情况以后,长江…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基于“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两个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的创新驱动作用具有动态可持续性,但“智慧城市”的创新驱动作用不及“宽带中国”;(2)“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协同效应,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作用在“宽带中国”与“智慧城市”双试点城市大于“宽带中国”单一试点和“智慧城市”单一试点城市;(3)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财政投入是“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驱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机制;(4)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创新驱动作用在东部城市和普通城市更加显著。本文研究为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时空布局、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的协同效应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基础设施往往反映着一个城市及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日益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力图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角度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并提出改革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1.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对于重塑传统经济体系、推动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通过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4个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普遍较低,但存在随着年份逐渐上升的趋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城市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城市自来水供水设施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自来水供水水质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明进步的最重要标志之一。目前上海城市自来水供水水质已经达到了国家标准,但与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在上海新一轮的发展中,城市自来水将更多地和城市景观、人居环境、城市功能联系在一起,成为上海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齐 《经济师》2006,(6):62-63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文章从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探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问题,指出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制度重建,突出法制建设和战略规划,从内外部改革现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扩大公众参与范围,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性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覃一冬 《当代经济科学》2012,(5):118-123,128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关于经济空间集聚的研究视角,采用我国2003--2009年间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集聚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Marshall所强调的三个外部性经济均显著影响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但是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和知识外溢却呈现出离心力作用。此外,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扩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增加教育投入能促进城市经济集聚,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则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经济区是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区域增长带动作用功不可没。密切的区内经济联系有助于中心城市增长极的扩散和经济辐射。市场一体化水平决定区内经济辐射的有效性。周边城市在接受中心城市产业辐射的同时,更多的是利用中心城市吸收外来资本的优势,创造自身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条件,凭借地理、开放的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的有利条件,提高接受辐射的能力,弱化中心城市对其资源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城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进行的热火朝天的现代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城市现代化。新城迅速崛起,旧城翻新扩展,中心城市和大都市不断壮大以及城市恬的形成,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给人留下中国加速现代化的强烈印象。与世隔绝种城市急剧膨胀和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相适应,城市经济学也日举国受到重视,由一门无人问津的冷学科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学苑中的“显学”。不仅大学中普遍开设城市经济学课程,成立城市经济学院系和研究所,以及城市经济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大扩张,而且各地城市政府也广泛开展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更开拓出广阔的城市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应旭 《经济师》2012,(4):72-73
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中心考察稀缺资源配置状况的学科。城市经济研究源自区位理论、集聚经济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城市经济研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可以归结于城市经济的行政化集聚与扩散和市场化集聚与扩散。文章认为这两种路径应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交替实施,需要关注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的边界。  相似文献   

18.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北京城市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晶 《现代财经》2003,23(1):49-52
人口、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经济及其相互关系,是一个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调整北京城市的空间结构,建立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吸引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就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科学衡量数字经济及其相关效应成为学界的热点议题。文章从知识与信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及数字化治理与公共服务等维度,构建了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的空间分异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分异明显,呈现东部沿海城市及省会城市领先发展的态势,形成包括核心节点—次核心节点—省会级数字经济中心—市级数字经济中心的等级体系。分维度看,数字化服务与治理平均发展水平最高,产业数字化平均发展水平最低;城市间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差异最大,数字化服务与治理水平发展差异较小;城市间数字产业化维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维度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特征突出。ICT产业集聚、政府支持、人力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应对外部冲击、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2011年至2019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不仅可以增强本市的经济韧性,而且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周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本市与周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数字化程度的推动作用则并不显著;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程度会因为城市地理位置、行政级别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以及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间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因此,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城市间的经济活动联系,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结合城市特质规划数字产业布局,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程度;激发城市创业活力、调节城乡收入分配机制,打通数字金融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间接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