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0年以来,方山县人行在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中坚持立足农村,面向农民求发展的指导思想,适时指导信贷投向,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支农再贷款的切入点.努力增加农村信贷投入。2000年至2002年4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1785万元,占全部贷款累放的90.8%,优化了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改善了经营,降低了风险,有效促进了全市农村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边缘斜坡地带,全州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151个,涉及支农再贷款业务的共9个市县、119个农村信用社。2000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5470万元,累计收回31410万元,余额9060万元,比1998年末的金额增加7110万元。近年来,我们在人行成都分行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政策导向作用,把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增产增收作为搞好支农金融服务的重中之重,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黔南州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社员群众的高度赞扬。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以来,人行郧县支行累计向辖区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2.18亿元,累计收回再贷款1.68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实现了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改善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了解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果,人行内江市中心支行对内江市三县两区5个农村信用联社所辖的基层社,按当地经济发展好、中、差的不同情况,选择了15家农村信用社和15家农村信用社所在地共计500户农户发放和使用支农再贷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支农再贷款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农户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支农再贷款的风险分析 1.再贷款限额比重过大.从1999年至今,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支农再贷款限额呈逐年增加趋势,占其资产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以该县为例,1999年至2004年6年间,农村信用联社利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余额分别为2300万元、3000万元、6500万元、10500万元、11400万元、12000万元,支农再贷款占该联社贷款的比例分别为18.01%、14.96%、23.41%、24.01%、22.16%、25.68%,而在某些地区这个比例甚至已经超过三成.  相似文献   

6.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资金不足而发放的专项再贷款。为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 ,真正把支农再贷款发放到农民手中 ,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截至 2 0 0 0年 7月末 ,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贷款 41 46亿元 ,用支农再贷款累计发放贷款 6 3 8亿元 ,其中 :累计发放农户贷款 46亿元 ,占 72 1% ,支农再贷款的发放 ,充分发挥了资金导向作用 ,激发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  一、突出支持重点 ,…  相似文献   

7.
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现实政策安排,对农村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扶贫”和“政策补贴”倾向性效应十分显著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明显地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声誉度,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以地处福建省北部农业经济区域的南平市为例,  相似文献   

8.
一、支农再贷款的效应及社会反响 今年1-8月份,全盟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4.58亿元,占全部贷款80.2%,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59亿元,占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34.7%.支农再贷款的及时发放和灵活使用,在广大的农村和牧区收到了良好效果和反响.  相似文献   

9.
张俊 《济南金融》2006,(2):63-65
<正>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支农再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助推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一度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追捧”和“青睐”。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经营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基层出现了到期或提前归还支农再贷款而不再继续申请使用的现象。为此,人民银行济宁市中支对辖内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需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0.
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支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信用社经营状况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以农业为主且欠发达的地区来讲,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离不开支农再贷款的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更需要支农再贷款政策的运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农户贷款而对其发放的再贷款。自1999年开办以来,支农再贷款作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政策措施对农村信用社增强支农资金实力、引导农村信贷资金投向、扩大农户贷款、缓解农民贷款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末,贵州省黔南州支农再贷款余额曾经高达36000万元,但是从2003年起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幅度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引导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增加农村信贷投入,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自1999年以来人民银行每年增加一定量的农村信用社再贷款,重点用于发放农户贷款。其效果如何,笔者最近二年来对支农再贷款运作的情况作了调查,就如何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更好地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支农再贷款,改善经营状况,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支农再贷款是具有支农支牧特定用途的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加大宣传力度和窗口指导,提高农村信用社和农牧民对支农再贷款的认识,通过支农再贷款的帮扶,引导农村信用社将服务重点转向“三农三牧”和民生领域,将贷款主要投向农牧户和农牧区个私经济,促使农村信用社支农支牧意识增强,进一步明确了其为“三农三牧”服务的市场定位。二是壮大资金实力,缓解了资金压力。改善了信用社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增强了信用社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甘肃金融》2002,(11):30-32
支农再贷款作为国家扶持农村经济的一项特殊政策,呈现持续性和增长性的特征.为了对2001年支农再贷款绩效做出中肯评价,我们对甘谷县15家农村信用社5000万元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总体评价是:短期效益显著,基本实现了信用社和农户"双赢"的目标;长期绩效将随着各种问题的逐渐显露,大大降低支再贷款的实际效果,在一些内部管理薄弱的信用社,绩效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支农再贷款为央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提供了成功经验。出台至今,不仅凸显了基层人民银行的“窗口指导”作用,而且推动了“三农”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信用社运营状况。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帮助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进一步科学、高效运营支农再贷款,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重点课题调研组到基层农村信用社和农户家中进行了走访,对几年来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支农再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助推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一度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追捧"和"青睐".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经营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基层出现了到期或提前归还支农再贷款而不再继续申请使用的现象.为此,人民银行济宁市中支对辖内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需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7.
<正> 安义县是南昌市郊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小县,全县11个乡镇(场),114个行政村,人口有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农户41291户,耕地面积27.9万亩,安义具农村联社管辖11个农村信用社,共有24个营业网点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 2002年安义县农村信用联社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紧扣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据统计,去年共投入支农再贷款1676万元支持发展种粮大户、养猪、养羊、养鱼等专业户;投入支农再贷款1000万元重点扶持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农村产品基地的发展。如石鼻信用社累计投入560万元支持粮食深入加工企业,安康达粮油食品公司发  相似文献   

18.
支农再贷款作为人民银行落实国家惠农、扶农政策的一项现实制度,在辖区运作近10年来,对农村信用社壮大支农资金实力,改善经营财务状况,提高社会认知程度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成效显著。对支农再贷款政策效益进行客观分析,使之在辖区更好地发挥对农村信用社改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支农再贷款是央行近几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经过几年的发展,该项业务从管理到使用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户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资金所需,也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同时进一步密切了信用社与农民的关系,改善了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于1999年实施, 云南省宜良县农村信用社从2000年起开始使用支 农再贷款资金,5年多来,已累计使用2.08亿元。这 些资金的注入,一方面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力 度,另一方面缓解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压力,支持 地方经济发展。但2005年年初,农村信用社使用支 农再贷款资金悄然发生了变化,2月6日向人民银行 申请的2500万元贷款,到3月17日就全部提前归 还,此后再未申请一笔。往日被农村信用社钟情的 支农再贷款一下子受到了冷落。调查后发现,由三 大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