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是收购资金"一贷难求"。在政策性经营方面,受托市收购贷款政策的影响,县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一般不具有托市小麦收购贷款资格,收购资金的供应和托市粮的存储期限基本由上一级中储粮企业掌控。由于收购资金申贷和发放手续繁杂,资金供应与收购难以同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在收购时间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北方春小麦、东北玉米、江南早籼稻和冬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这将对农发行业务经营产生巨大冲击与影响。1、农发行业务经营性质有部分改变。农发行在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上由完全的政策性贷款转向以政策性贷款为主,商业性贷款为辅,二者同时并存的格局。过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农发行向其充分供应资金完全是政策性业务。现在,对退出保护价的粮食收购,对企业来说完全是商业经营行为,农发行提供的贷款也相应是商业性贷款。以湖北省为例,退出  相似文献   

3.
正安徽省是粮食主产省,自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以来,省内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基本以政策性粮食收储为主,部分企业进行了市场化购销经营。为积极应对粮食收储体制改革对主产省粮食收购及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带来的冲击,提前做好预防,通过对以安徽省为例的主产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化收购资金筹集方式、资金总额、资金使用、经营  相似文献   

4.
2002年,广西全面启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实行了“一取消、两放开”,即“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打破了以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垄断粮食收购的局面,对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业务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1.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规模较以往出现较大萎缩。2002年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43万吨,比2001年减少44.58%;2002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76%,比2001年下降2.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粮改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信贷运行模式由原来的与多家商业金融机构发生信贷关系,改变为只能与国家政策银行即农业发展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新型运行模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新的信贷运行模式情况下,出现利弊共存的矛盾现象,应引起重视。一、新的信贷运行模式特点(一)政企分开。负责向粮食企业提供资金供应的金融机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而作为借贷方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则是面向市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企业。信贷关系上的政企分开特征,使得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时,能够保证其资金使用的充…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决定在粮食主销区放开粮食价格,实行购销市场化改革,是以省一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实施的。然而,主销区省份中,亦有重点产粮县,在这些地方,“三项政策”不再继续实行,农业发展银行也不再按保护价收购贷款方式提供收购资金。尽管农业发展银行仍然与粮食购销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条件地提供一些收购资金,但其本质已经由政策性业务转化为市场化运作。因此,研究放开省份重点粮产区购销企业的收购资金如何解决的问题,显得十分必要。收购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购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2002年,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伴随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开始,广西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粮食购销价格。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区粮食政策的重大调整,多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垄断经营的状况将不复存在,国有粮食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农业发展银行围绕国有粮食企业购、销、存三个环节发放政策性贷款的格局也随之变化,如果农发行的贷款发放与管理不作调整,业务不可避免地发生萎缩。因此,农发行的业务从政策性向政策性与经营性业务并存发展是一种趋势。这就要求各级农发行,除了服务好政策性业务如储备粮的收购、军粮供应、退耕还林粮采购等之外…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就湖南省沅江市而言,虽然政策性经营与商业性经营分离,但还不彻底,粮食购销企业仍然存在附营业务;虽然商业性经营企业分流了 1300多人,但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尚有 1300多人,比上级有关定编规定多 40%以上;虽然近两年来企业费用开支大幅度下降,但企业亏损仍然存在;虽然极大多数粮食实现了顺价销售,但销售毛利不高,不足以弥补企业的费用开支;虽然资金实行了封闭运行,但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上述问题,究其根由,主要还是一个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   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粮…  相似文献   

9.
一、调整贷款取向,真正发挥农发行政策性银行强农惠农的作用。农发行首要的职责任务是提供粮棉油贷款,针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实际情况,重点支持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参股的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贷款,对贷款主体、资格条件要重新认定,切忌单纯规避风险,不放贷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农发行的主要贷款对象,其贷款承受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发行收购资金贷款的安全程度,关系到收购资金能否实现封闭运行。为此,在调查分析单个粮食购销企业的基础上,对粮食购销企业贷款承受力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特殊性(一)流动比率低,负债率高,甚至资不抵债。用衡量一般工商企业贷款承受力的指标来判断,多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已不具备贷款承受能力。目前,在评价工商企业偿债能力方面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反映企业长期偿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深入,粮食定购任务的取消和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的完善,原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靠政策性补贴维持企业生存的局面已成历史。新形势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何去何从?笔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12.
粮食购销市场化是我国农村流通体制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 ,农发行作为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主体 ,无疑要直接面对和承受这一改革带来的巨大影响。具体的讲 ,这种影响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粮食购销市场化后 ,农发行的市场定位必须作出重大调整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其经营管理受到国家政策的极大制约。过去农发行以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主 ,但实质上“粮棉油收购银行”的市场定位已远远难以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深入的需要。目前 ,基层行的一些干部职工担心农发行会被撤销 ,对农发行今后的前途深感迷茫。因此 ,随着经营…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农发行总行明确提出"上年发放的粮食收购贷款原则上应在今年同品种新粮收购季节开始前收回贷款本息"。2011年至2012年,农发行陕西省眉县支行5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贷款本金8105万元,全部实现"双结零",达到了政府满意、企业盈利、银行放心的"三赢"效果,国有购销企业粮食收购贷款管理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付兴芬 《齐鲁粮食》2007,(11):33-35
积极稳妥地处理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帐.是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减轻企业包袱,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关键所在。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逐步解决粮食财务挂帐的政策也是基于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历史和市场化改革需要做出的正确决策。根据中央五部委《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财务挂帐处理意见》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粮食财务挂帐认定及从企业剥离工作的通知》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今年夏粮收购,是农发行在粮食完全市场化条件下履行职能的“第一仗”,做好今年夏粮收购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江西省分行认真贯彻国家早籼稻收购政策和总行明传电报精神,转变作风,贴近企业,优质服务,把做好夏粮收购资金供应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履行职责的头等大事,积极支持企业多收粮,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夏粮收购中的主渠道作用。截至8月20日,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早籼稻8.4亿公斤,同比增加1.75亿公斤,江西省分行对企业发放收购贷款15亿元,同比增加7.1亿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决定在粮食主销区放开粮食价格,实行购销市场化改革,是以省一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实施的。主销区的省份,仍然存在粮食主产区的地、市和重点产粮县。在这些地方,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以后,粮食主产省份可以享受的“三项政策”不再继续实行,农业发展银行也不再按保护价收购贷款方式捉供收购资金。尽管农业发展银行仍然与粮食购销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条件地提供~些收购资金,们其小质已经由政策性业务转化为市场化运作。因此,回顾和研究放开省份重点粮产区在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如何解决购销企业的收购资金的问题,显得十分现实和必要。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模型进行效率对比,提出优化产权结构、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推行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来提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鸡西市粮食企业按照国家、省、市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以市场化取向为目标,以增强企业活力为重点,以招商引资盘活资产和创新机制为主要手段,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今年2月末,全市粮食系统已有13524名职工置换了身份,5600多名职工实现再就业,分别占职工总数的91%和41.4%;粮食经营购销两旺,收购粮食49.1万吨,销售粮食227万吨,全局引进到位资金1.4亿元,盘活资产1.2亿元。更新观念,为企业改革提供可靠保证随着国家粮改政策的出台和国内粮食购销市场化格局的形成,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9.
一、粮改要考虑州情甘孜州是四川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试点地区。粮改政策和办法应从州情出发,和内地有所区别,以保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甘孜州粮食行业点多面广,站(点)分散,交通不便,粮食调拨运距长,大部分站(点)地处高寒边远山区,粮食经营量小,自身盈利能力很弱。计划经济时期,靠国家补贴过日子。粮食购销市场化后,仍需国家关照。为确保全州粮食安全及退耕还林补助粮供应,州内部分县属粮食购销企业及部分基层站(点)不宜撤并,政策性的地方商品周转粮计划也不宜全部取消。二、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模式通过对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近几年…  相似文献   

20.
基层粮食企业的路,随着购销市场化,越走越窄。究其原因: 一是政府定价,企业收购,不看是否销得出。若企业不按此价收购,就违纪罚款,按此价收,就成企业购销倒挂。 二是农发行作风霸道。按理说银行只是贷款,与企业经营无关,但事实上银行当了半个家。粮食销售不顺价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