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首先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其次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还未完成工业化,特别是还未完成工业现代化;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制造业基本上仍然处在中低端;此外,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这三方面决定了我国仍然必须坚持继续发展制造业。就制造业和服务业二者关系看,一方面,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功能服务化,促进制造业服务外包,催速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因而能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制造业产品和制造业企业的竞争优势都需要服务业的支撑和增强。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质化研究中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识别出企业集群环境下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影响因素和构成。在此基础上,采用对专家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及信息熵和三角模糊数组合分析方法对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构建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对温州永嘉泵阀产业企业集群环境下某企业进行了评价研究。旨在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和实用的研究方法,丰富和发展快速响应能力理论,为企业集群环境下供应链组织发展快速响应能力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祝承 《经贸实践》2023,(6):58-59
<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融合度不断加深,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结构、能力布局和运转逻辑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面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导致产业变革持续加速以及地缘冲突加剧导致产销衔接不畅的发展环境,作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产业链供应链抢抓数字发展机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转型升级,以提升稳定性、连续性、协同性和高效性,带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对于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和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制造业处于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仅要增加我国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要在变革我国制造业系统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柔性制造是适应全球竞争与变化的商业环境的重要制造技术与理念。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柔性制造技术,秉承柔性制造理念,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和客户变化适应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本文介绍了柔性制造的相关概念和要求,研究了柔性制造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相对于传统制造的优势和价值,并提出建立我国制造业柔性制造系统的具体对策,以期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廖显浪 《当代经济》2017,(22):18-21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全球制造业比较优势,改变全球产业分工与贸易格局,将给我国沿海制造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内涵的理解,对沿海制造业发展机遇、挑战、优势和发展劣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和梳理.在新一轮工业革命背景下,沿海制造业面临成本优势加速削弱、出口能力减弱、出口市场减少、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压力加大、转型升级阵痛带来经济增速下滑的风险等,但也意味着新的跨越发展的机遇.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沿海制造业要紧抓国内市场优势,发挥自身创新精神优势,补齐短板,早做准备、早做规划,把握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共生模式及相关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企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各类企业都是以供应链的形式参与社会大发展的经济活动。作为产业关联极高的制造业与物流业需要通过能力互补从而形成一种持续的依赖关系,最终实现两者的联动发展。本文借助共生理论研究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模式,并针对两业联动发展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郑康良 《经济师》2015,(3):273-274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当前面临着低成本优势丧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实现战略转型。文章分析了制造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提升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加快管理创新、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制造业布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本土拓展延链、多元弹性布局成为变化新趋势,制造业集中带成为各国竞争致胜的关键。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调整、各国普遍强化安全韧性发展的情况下,制造业集中带支撑国内产业循环、促进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国制造业在区域上呈现高度集中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制造业集中带加速崛起,中西部地区产业增长极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引领带动能力不足、联动协作不畅等问题。对标发达国家世界级制造业集中带,需要集中资源和政策支持,提升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竞争能级和分工位势,提高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分工协作和畅通循环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培育一批产业新增长极,不断增强中国产业体系的发展弹性、应对风险冲击的战略韧性和提高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能力底气。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也日益受到关注。但绿色供应链在我国起步较晚,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出发,结合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研究得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制造业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提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必将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针对目前我国国情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整体高效益,局部不经济这一主要矛盾,提出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徐东华 《经济》2022,(2):22-25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及未来制造业全球地位.智能制造发展重在把握时代特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趋势.当前,我国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交汇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制造业市场需求加大但供给适配度不高,产业链供应链显著优化但...  相似文献   

11.
过去几十年来,以美国、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比重快速下降到10%左右,而以日本、德国和韩国为代表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比重稳定在2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比重稳定组国家持续保持货物贸易顺差,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为全球制造,采取金融抑制、市场保护、产业政策等手段促进工业发展,夯实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引导和规制产业对外转移。制造业比重稳定组和下降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两种发展路径各有利弊。借鉴和参考何种路径需要结合和考虑我国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制造业比重出现下降的苗头,要高度警惕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发展路径对制造业比重下降的推动作用,借鉴日本、德国和韩国稳定制造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但也不能简单照搬其发展路径,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改革,强化基础产业及工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现代金融等对制造业的支撑,夯实和稳固制造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和发展基础,保持我国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吴真如  徐乾宇 《技术经济》2023,42(8):112-1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加强供应链韧性治理是构建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途径。供应链韧性具备系统集成性特征,企业为统筹经济效率与安全的双重目标,需要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与合作伙伴加强协同合作,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治理过程中的预测、响应、抵抗、恢复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供应链韧性治理水平。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治理,提升企业与产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能力,有利于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李小玲 《生产力研究》2014,(12):146-147
在分析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定量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研究区间内按线性趋势上升。最后,从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技术创新的转化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伟 《经济师》2010,(5):250-250
金融危机给我国制造业和物流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通过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发挥企业主体意识,坚持互利合作原则和供应链运作模式,加强产业服务保障,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物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陈明信 《生产力研究》2011,(10):91-92,109
随着全球化与信息科技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大幅缩短,信息传递和产品配送要求越来越快,企业产销配送体系面临巨大的变革。因此为了适应快速变动的外在环境,企业逐渐认识到须与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密切合作,透过信息科技整合与信息分享有效整合供应链优势,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响应顾客的需求。由此可知,商业竞争已从企业个体的对决,逐渐转移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有效的供应链整合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持久竞争优势之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业体量虽大,但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性和安全性尚未达到我国制造强国的发展要求。本文以制造业供应链为对象,通过系统地界定影响制造业供应链稳定发展的因素,并基于问卷调查法采集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AMOS软件,构建数字化转型程度、信息共享程度、供应链韧性程度和外部环境因素四大潜变量及其观测变量的指标假设模型,研究制造业供应链稳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四大影响因素对制造业供应链稳定发展均有着正向的影响,而且根据路径的总影响效应可区分其影响力的大小。本文为制造业供应链稳定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并期望为制造业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邱瑞金 《生产力研究》2011,(10):190-192
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信息科技的进步,在现代的商业环境,已由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取代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打独斗。因此,产业群聚可缩短地理环境的限制与物流的便利,可快速提供产品及服务满足顾客需求。供应链的伙伴合作关系,成员间协调合作相互整合,共同享有利益、共同分担风险,为达到彼此之间共同的目标以及个别的目标,并以此关系创造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特点2011年,中国制造业面临诸多瓶颈,钱荒、电荒、用工荒,成本高、高税负的"三荒两高"使我国制造企业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央紧急采取措施,使得我国制造业在极端恶劣的全球环境下仍然保持平稳发展。(一)制造业发展增速持续放缓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4)
21世纪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的生存支柱与利润来源。供应链服务行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供应链服务行业建立以产品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为中心的平台型供应链服务集成商。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并应用四流合一的模式,从软件方面升级,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助力。文章从中国经济现状入手,分析供应链服务行业的发展情况,引出,究其本质原因,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物流管理分工的专业化催生了供应链服务行业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节约了资源占用效率。外界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也给供应链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了供应链管理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席颖 《时代经贸》2012,(6):133-133
借助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我国零售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国外零售连锁巨头在我国市场的快速扩张使我国零售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和考验。本文从分析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现状出发,得出完善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并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