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王俪晓  尹鹏  杨毅 《科技和产业》2023,23(24):74-79
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标准差椭圆,对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中东多,南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青岛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最多,东营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最少;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分布空间集聚程度较高,呈现“两核-多中心”的空间分布密度特征;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南-东北”走向,与山东省区域分布方向较为一致;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受到人口规模、资金投入、经济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最后,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加强财政支持、因地制宜进行服务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形集聚维数的测算可以刻画酒店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从而为酒店空间分布优化提供相应的依据。选取上海市254家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以和平饭店为测算中心,计算出上海市星级酒店空间分布集聚维数,并计算其酒店空间分布关联维数。结果表明:和平饭店作为上海市星级酒店空间系统中心,中心吸附力强,具有良好的分形结构。同时,空间分布关联度较为紧密,呈分形集聚的特征。由此可知,应推动和平饭店中心外缘的商业建设,推动外围的酒店业发展,缓解中心与外缘的二元分异状况;同时,利用各酒店彼此间的关联性,使不同区位的酒店联动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2011~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揭示了民营企业的总部分布特征:500强总部集中分布在以杭州为中心的集聚区内,并在华东地区呈现集中-团块分布,且500强企业的收入规模集中度较高。从城市群角度来看,珠三角城市群更具总部吸引力,总部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从行业来看,制造业一直是500强的第一大分布行业,高新技术及服务业等行业优势突显;从整体的变化趋势看,总部数量、收入分布呈现出中心南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海西经济区的144个县市为研究空间尺度单元,选取人均GDP等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后结合ESDA分析其县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局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效应,但在省域内分布不均衡,部分县市呈局部空间自相关,其中以温州市辖区为中心点呈现H-H型集聚,而围绕福建省的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部分县域呈L-L型集聚,建议根据中心-外围理论以福建省为中心带动这些县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乡差异研究对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城乡差异指数,采用空间自相关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城乡差异的空间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影响城乡差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城乡差异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为正值,且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山东省城乡差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山东半岛和鲁南部分地区城乡差异较大,鲁西地区差异较小;城镇化率、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地方财政投资比重、进出口总额比重和高等教育规模是决定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空间格局的最主要因素;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是决定山东省城乡差异空间格局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兰州牛肉面的发祥地——兰州市为例,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法,探讨了兰州市牛肉面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其形成发展与空间布局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兰州市牛肉面馆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范围所在的黄河两岸狭长带状河谷之内,空间偏向性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城区之间的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兰州市牛肉面馆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扩散并存的分布态势,"多中心"空间格局明显,且表现出沿城市综合中心、重要商圈分布的特征,并形成了三大集聚片区,分别为城关—七里河集聚区、西固集聚区及安宁集聚区。受限于独特的河谷地形,城市分区之间相对孤立,难以形成连片集聚区。兰州牛肉面,这一独特地理饮食文化现象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必然的、关联的,其形成发展和空间布局均受到兰州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传承、民族构成、人口分布以及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众点评网POI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深圳市经济型酒店空间布局特征,形成以下主要结论:(1)经济型酒店在市域范围内呈现三大梯度的集聚分布,依次是南部集聚区、西部集聚带和市域集聚组团;(2)经济型连锁酒店存在两种空间布局类型,分别是以"如家"和"7天"品牌为代表的集聚型布局和以"维也纳"品牌为代表的分散型布局;(3)经济型酒店空间布局与交通便利度、商业繁华度和品牌差异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依据定义的休闲类POI数据,通过核密度分析技术、最近邻指数等衡量研究区休闲类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关联情况。结果表明:休闲类POI整体呈现集聚的状态,生活休息类POI的集聚效应最强,观光休闲类POI的集聚效应最弱,相对比较分散;各类POI的NNI指数与其数量没有直接的联系,造成其NNI值过小的主要原因是POI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依据核密度指数,休闲类POI呈现一种"大中心多分散"的分布格局;生活服务类POI的分布特征最接近整体,观光休闲类POI的空间分布呈现一种"多中心"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潘爱芹 《特区经济》2009,240(1):59-60
山东省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几年呈现扩大的趋势,不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很多,为此本文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17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聚类分析。找出影响收入差距大的主要因素,以便为构建和谐的山东经济社会提供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3~2011年浙江省69个县城的经济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勒指数、探索性空间统计等方法,从时空全局和局部角度测析经济总体格局、人均GDP增长、空间集聚度等.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逐年增大,城乡间收入不平等性呈逐年上升趋势;(2)县城经济存在显著的正空间关联,且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3)浙江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其中经济“高-高”型县城主要集中在东部.  相似文献   

11.
邓吉祥  刘晓 《科技和产业》2021,21(7):157-163
景点POI的空间布局对优化城市整体旅游布局发挥着重要作用.抓取2010年11月长沙市景点POI数据,采用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区位熵等方法,从不同景点类型、不同距离尺度,探讨长沙市景点POI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长沙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整体来看,长沙市景点POI呈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密度不均衡、区域景点POI类型不均衡等特点;各类型景点POI集聚程度存在公园>城市广场>其他>风景名胜>宗教文化景观的差异;不同尺度的各类型景点POI集聚特征也有所不同,但总体表现为距离衰减规律;影响全市旅游业收入的正向影响因子主要有人口、POI数量和公路里程,人均消费水平与全市旅游业收入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检验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决定,并以此为依据具体考量了内地各省市与台湾地区的贸易联系程度。结果显示:内地各省市的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空间距离、台商投资和特殊的经济协作关系是决定内地各省市与台湾地区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应积极强化有利因素,弱化不利因素来挖掘海峡两岸的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广西国内旅游收入相关的9个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与广西国内旅游收入最为相关的因素排序为: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旅客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旅客周转量客运量星级饭店旅行社。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广西国内旅游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优质的区域品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以农业农村部注册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基础数据,运用ArcGIS制图、泊松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种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空间非均衡状态,不同地市之间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自然条件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山东省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国家相应的政策法规,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来推动当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逐步优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格局,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利用,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帮助农民增收增产,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收入在整个福建省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收集了2007—2017年间福建省旅游相关数据,并以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为因变量,选取福建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来自国内游客人均消费、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福建省公路通车里程和A级景区个数作为相应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继而检验参数,并进行逐步回归修正,最后得出结论:福建省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人均消费以及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影响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最主要的因素,并基于此提出福建省提高旅游收入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独特的品牌价值,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ArcGIS10.8软件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农业经济水平、交通设施、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均有影响,且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子的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体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人口跨省流动具有规模大、流向集中、备研究单元人口省际净流出规模和比重差异明显的特点。文章利用安徽省2001—2012年以县(地级市区)为单元的面板数据,以各研究单元净流出率为图变量,以流出地和流入地人均GDP比值为自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定量模型。研究表明:两者呈指数递减关系,随着流出地和流入地人均GDP比值升高,各研究单元净流出率呈指数趋势下降;利用历史分析方法发现2001年、2004年、2009年、2012年回归系数绝对值在下降.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人口流动对经济因子的敏感性在降低;通过横断面分析发现经济欠发达的皖北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因子的敏感性大于经济发达的皖南地区。研究还表明人口流动是区域发展差距导致,从财政、土地、基础设施、税收、管理服务方面创造承接转移产业和发展内生产业的积极条件,是提高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留住发展要素,吸引人口回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碳排放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东省1998—2009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数据,分析了山东省碳排放的演进特征,基于Kaya公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SPSS13.0对山东省人均GDP、能源强度、碳强度、三次产业与碳排放量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山东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和能耗大省,近十二年碳排放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线性高度相关关系,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强度均对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山东省应建立低碳工业化战略,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宣传低碳消费观念,促进产业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9.
宋钊 《科技和产业》2014,14(11):141-144
针对安徽省1980-2012年度数据,利用VAR模型和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安徽省近30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居民人均收入和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经济变量之间在数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各经济变量对GDP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和居民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20.
周勇 《新疆财经》2014,(5):51-58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收入的差距将会缩小,收入不平等将会逐渐趋同。本文利用1995年—2012年新疆15个地州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跨部门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考虑空间交互效应来检验上述预测对新疆的正确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教育程度、失业、产业构成、人均收入的空间滞后增长以及区域固定效应进行调控之后,人均收入存在条件收敛,而收入不平等则存在无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