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监管的逐步放开,市场化的金融市场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浮动的利率汇率环境将货币的成本引入企业的资源管理考虑之中,并催生出对资金管理职能的需求。企业开始集中自有资金、关注融资结构,并认识到汇率对企业损益表的影响。但是,企业资金管理人员要明白,确定汇率风险敞口并进行管理在先,而汇总并形成报表在后,切莫被报表误导。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风险正逐步上升为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内容之一。2004年底,银监会以10号令出台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管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正确认识利率风险,明确利率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路径,对于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防范金融风险,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张琦 《中国外汇》2006,(6):34-35
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金融市场上推出了一些新的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如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比起银行、企业所熟悉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掉期业务则是一个新面孔。同样是避险工具,掉期业务与远期结售汇业务有何不同的“避险之处”呢?它能为银行,企业带来哪些好处?银行、企业在运用时该注意哪些问题?编者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加大、汇率风险无处不在的今天,这些问题值得银行、企业及相关学者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央行在2月份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再次进行了总体部署;温总理在3月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央行在3月17日调整房贷和超额准备金利率;7月21日起实行新的汇率机制;8月份发布了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政策.一系列的举措表明了中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机制改革的进程正在不断地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变化,我国出口企业在借款用于生产出口收到外汇货款过程中,面临很大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本文用变量表示双重风险、用方差度量双重风险大小,用人民币利率远期、外汇远期和外汇期货等衍生工具对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进行静态同步管理,用GARCH模型拟合双重风险波动的聚集性来对双重风险进行动态同步管理。最后,本文结合企业实际,对研究结果进行实证分析,使企业可以灵活使用动态同步管理策略和静态同步管理策略,同步规避所面临的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  相似文献   

6.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钉住美元汇率制,这种汇率制度曾使中国成功地渡过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为国际经济社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并使中国的经济得以持续高速增长。但随着资本项目可兑换步伐的加快,国际资金流动的飞速增长,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完成,现行汇率制度会越来越与外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新的汇率制度将会应运而生。即汇率制度由钉住汇率制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制转变。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如何由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向市场汇率转变所需的一些措施最终引导人民币汇率走向市场化  相似文献   

7.
付淦 《西南金融》2004,(2):18-19
当前,利率市场化正有计划地逐步推进,本分析了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即将面对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阐述了中小银行如何规避市场利率风险、重视和完善全行流动性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青  刘尔卓 《金融研究》2022,506(8):132-151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数据,测算了企业价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汇率敏感性(企业价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汇率敏感性与企业贷款利率之间显著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在拥有境外收入、境外投资和使用外汇衍生品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存在密切银企关系、较大的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以及抵押品价值较低的企业,汇率敏感性与贷款利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贷款利率将会更加显著地反映企业的汇率敏感性特征。这种效应对于存在海外业务、银行更了解借款公司信息,以及违约可能性更高的公司更加明显。本文研究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完善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企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小之美     
在中小企业业务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恒生中国,希望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大潮下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虚假贸易融资监管,以正问解决企业融资困境为突破口,加快推逬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落实穿透式监管理念,加强对银行的监督和指导,以更好地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