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农民收入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体现在: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变化出现两强两弱,增长难度加大,低收入农户增收更难。当前农民增收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农民增收新旧动能正在进行大转换,迫切需要聚焦重点难点、调整和拓宽农民增收思路和路径:要从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促增收向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促增收拓展;要从发动千家万户齐上阵促增收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促增收拓展;要从引导农村劳动外出打工促增收向引导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促增收拓展;要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增收向深化农村改革确权赋能促增收拓展;要从着眼全民奔小康促增收向着力贫困户脱贫攻坚促增收拓展;要从支持农业产业增长促增收向为农业产业保险托底保增收拓展。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企业为主体的返乡创业潮悄然兴起,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新动能。应因势利导,强化政策统筹整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返乡创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使之成为今后"三农"工作的新载体、新  相似文献   

3.
正6月22日,农业部在京举办农民创业创新经验交流活动。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强调,推动农民创业创新意义重大,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以"创设落实一批政策、搭建一批平台、培育一批带头人、总结推广一批典型模式、建立一套服务体系"为工作布局,大力实施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程,推动农民在广阔天地创业创新,为农业农村经济增添新动能新活力。针对农民创业创新存在的融资难、用地难、吸引人才难、创业风险高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发展面临着多方面深层次的挑战。在新常态阶段,劳动力供给有限、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经济全球化不断升级、资本输出增加等特征影响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与农业生产率的提升。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发展存在土地、户籍、财税、科技和生态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转型发展:深化土地改革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消除户籍限制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改革财税体制以精准支持农业发展,鼓励现代农业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并加强生态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临邑县在"两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上循序渐进、梯次推进,努力实现"两新"的稳健发展,并逐步推进"两新"融合向"多新"延伸。即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融合发展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社会化服务站、新型(淘宝)专业村等"多新"的延伸。"两新"发展的现状(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11月19日,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博览会由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吸引全国5000多名创业型新农民和1000多家创新型新企业参加,集中展示了我国农村创业创新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准。博览会以"激情创业创新梦圆乡村振兴"为主题,分为"成果展示、高层论坛、创意大赛"三大板块,充分展示新农民新技术、新功能新价值、新产业新业态、新平台新载体。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大数据、智能农业装备、生鲜电商、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无人机配送、无人超市……11月9日,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简称"双新双创"博览会)在江苏苏州开幕,展会现场集中展示"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及新农民创业创新典型。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5日,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江苏南京开幕。开幕当天举办了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论坛,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双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发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会近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同期举行。江苏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创业创新高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后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省、农业电商试点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试点省、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建设试点省,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和繁荣农村经济拓展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新常态与优化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亦是"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互联网+"驱动农业信息化服务进入新常态。文章厘清了新常态的常态内理,解析了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机遇与挑战,剖析了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常态性问题,探寻了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优化的一般进路: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价值追寻贯通于农业价值生态网、优化目标内融于智慧农业、保障体外附于农业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农业的转型升级,现在的农村涌现出很多新行当:熟练操作无人机的"飞手"、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掌管"千亩土地的"田保姆"、物联网智能大棚操控员等,新生代职业农民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主力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文明、绿色的"生态思维"正切实影响着新农民,涌现出一批河段长、"树保姆"、保洁员、垃圾分拣员、"鸟管家"等;农民的腰包鼓了,脑袋也要"富"起来,要享受美  相似文献   

12.
<正>"人在干、云在转、数在算"。11月9日,苏州。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呈现出我国现代农业最前沿的风采。"来的全是新农民,带的都是新技术"。农业大数据、智能农业装备、生鲜电商、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无人机、机器人……"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新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农村在博览会上接踵亮相。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手段,到场的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农民身临其境感受着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展馆外阳光和煦,展馆内暖意融融。这里因创意而充满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新友谊农场在环兴凯湖区域进行了大规模农业开发,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开发路线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具体调研和案例分析,得出结论:新友谊农场是垦区境外农业开发在新时期二次垦荒创业的实践典范,是垦区实施"走出去"战略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4.
"金融超市+银行+合作公司+投资公司"的链式金融服务,对于破解农村金融服务缺位、农民贷款难、贷款担保难、农村资产流转难等系列难题,实现农民资产有限市场化和资本化做出了有益尝试"我想贷款不再难,需要担保不用烦;读书创业有人扶,足不出村办业务;家有资产动起来,增收致富乐开怀。"在福建南安市蓉中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163工程"展厅内,记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政策与2005年的期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新农业政策”标识的 2 0 0 4年中央一号文件 ,将在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转折的整个历史时期持续发挥作用。 2 0 0 4年的“民工荒” ,折射了这个文件促成的农民务农收入、创业收入提高的实效。新农业政策的“多予”部分 ,尤其是 2 0 0 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公共财力安排 ,要求较强的“政府能力” ;否则 ,宜取“少取”、“放活”的“能力稀疏型”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6.
<正>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农民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农民创新活力和创业潜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现就加强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农民是新常态、新阶段背景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人数最多、潜力最大、需求最旺的重要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创新创业蓬勃兴旺,不断为发展现代农业、壮大二三产业、建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而生态新农庄就是载体和平台。生态新农庄以其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的农业产业模式和优化的空间布局,集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将会实现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治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省临邑县在"两新"发展上,不搞"一刀切"、"一阵风",而是循序渐进、梯次推进,努力实现"两新"的稳健发展,并逐步推进"两新"融合向"多新"延伸。即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融合发展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社会化服务站、新型(淘宝)专业村等"多新"的延伸。  相似文献   

19.
职教资讯     
正近期关注农业部扎实推进农民创业创新2016年,农业部将继续全面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系列行动计划。筛选培养2000名创业辅导师,培育1万名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宣传推介1000名创业创新典型,举办好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加强农业领域电子商务和网上创业平台建设,组织召开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积极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统筹做好信息进村入户全面实施准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  相似文献   

20.
《上海农村经济》2009,(7):15-16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精神,奉贤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依托区位优势,遵循科学发展,围绕合作社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加大为农服务力度,创新为农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田头研究所"为农服务模式,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收入增长,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强农富民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