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的角度出发,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合并的综合数据库,根据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考察OFDI对中国企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同时,本文还使用动态估计的方法对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做了进一步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即OFDI具有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于不同的行业和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显著差异;对不同生产率水平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引起企业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也不同;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利润率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正向的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2.
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走出去"战略是政府现阶段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为2005-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倍差法考察对外直接投资能否缓解企业的产能过剩。研究发现,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后产能过剩指数出现显著下降,并且过剩行业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更为突出,但产能过剩越严重的企业越缺乏意愿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检验OFDI的规模效应和滞后效应后发现,增加OFDI国家的数目显著地降低了企业的产能过剩指数,OFDI对企业的产能过剩指数有长期影响。为了缓解当前的产能过剩,政府应该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尤其要鼓励过剩行业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天生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指的是成立短期内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这类企业与其他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别,本文以成立3年为标准对其进行界定并展开实证研究。在匹配《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微观数据库的基础上,本文使用二值选择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在内部因素中,就业和资产规模较小、管理效率更高的企业有更大的倾向成为"天生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区位因素中,对劳动成本较低及风险较低东道国进行投资的企业有更大的倾向成为"天生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此外,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差异性进行的分组回归也表明"天生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具有类似的影响因素,验证了本文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整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商贸服务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促进效应显著,当地生产销售型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带动资本品等的出口;总体看,2005-2009年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向影响出口贸易的发展,在改变样本匹配方法和模型设置以及控制加工贸易等情形下,这一结论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为协调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等宏观决策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3~2013年我国匹配后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对国内就业、 投资和产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国内制造业企业快速OFDI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对异质性企业投资动机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市场寻求型企业OFDI有利于增加国内就业和产出,但同时挤出了国内投资;生产资源寻求型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OFDI带来了国内"产业空心化";战略资源寻求型企业OFDI对国内就业具有替代作用,短期不利于国内投资和产出,长期促进国内投资和产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5—2015年"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库与万德金融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东道国风险水平、东道国自然资源水平及二者交互项如何影响中国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与东道国的风险水平呈正相关,即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风险偏好"特征;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与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呈正相关,即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自然资源偏好"特征;东道国的风险水平与自然资源禀赋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系数为负,说明风险和自然资源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当国有企业同时面对这两个因素时,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国有企业在自然资源与风险之间进行了权衡取舍。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趋势,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企业间工资差距存在动态非线性影响,其影响趋势取决于OFDI母公司与其他企业对外来技术的吸收能力。在实证层面,基于2002-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的合并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间工资差距存在动态非线性影响的理论假设。研究还发现:在对外直接投资一年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间的工资差距并没有造成影响;在对外直接投资三年后,工资差距在显著扩大;在对外直接投资五年后,国内工资差距虽仍在扩大,但其扩大速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3-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最小二乘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协整关系,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系数R有单向影响:OFDI每增加1%,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增加0.017%。因此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并为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以及全球最大的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检验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在服务业领域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适用于对服务企业的研究,同时不同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并不存在"生产率悖论";服务业跨国公司存在与制造业跨国公司相同的特征,企业规模越大,跨国经验越丰富,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也越大。并进一步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对中国服务企业OFDI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情况,从对外直接投资的二元路径——顺梯度OFDI与逆梯度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研究了二元对外直接投资影响贸易结构的机理,并利用我国1984-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较大地促进了我国贸易结构的升级;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与研发利用率提高均能优化我国贸易结构;汇率水平的变动在我国贸易结构长期调整中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