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解决农民贫困的出路为学界和政界所普遍关注,以往的文献中从多个方面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但大都只能涉及表面问题.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只要不利于农民状况的制度设计不变革.农民贫困问题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民的贫困是制度性贫困,农民摆脱贫困需要分析制度瓶颈发挥作用的经济学机理。  相似文献   

2.
肖萍 《魅力中国》2010,(33):264-264
反贫困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正确掌握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贫困政策。本文针对我国农民贫困的现状,分析农民贫困的基本原因,提出解决农民贫困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开放潮》2000,(4)
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指出,未来中国反贫困的五大目标是: 第一,提高贫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到2005年人均收入提高30%,到2010年人均收入提高60%-65%。 第二,保证贫困农民解决吃饭问题,保证其基本食物消费需求,每人每日2150大卡。既要提高贫困农民生产粮食的能力,更要通过提高他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进而提高他们购买口粮和其他食品的能力。 第三,为贫困农民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国家投资的“以工代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项目,应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鼓励和帮助贫困农民外出打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4.
农民贫困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从阐述我国农民贫困的现状出发,着重于从农民的收入与支出这两个与农民生活联系最紧密且最直观的视角来探究其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给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对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如何引导贫困乡村农民走向市场邓星燃,曾学龙目前,我国还有部分贫困乡村,那里的青年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根据调查,贫困乡村的青年农民对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普遍有"五盼"。一盼市场建设要加快。目前,许多贫困乡镇还没有一个中心市场,或虽搭起...  相似文献   

6.
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基础上,从经济状况和人力资本角度对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并不高,而有意愿定居城镇的贫困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县城与小城镇。贫困农民的定居意愿及定居选择与非贫困农民的情况相似。家庭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个人人力资本和家庭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经济状况和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民与非贫困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城镇化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宗耀 《老区建设》2008,(19):35-35
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两年多来,江西省安义县一方面认真做好贫困农户和低收入户及贫困村劳动力调查摸底工作,并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户有卡、村有档、乡有册、县有表”,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劳力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础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尤其是新型后备农民的关键。文章首先分析了新疆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疆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对策,从而为培育出符合新农村建设主体要求的雄厚后备新型农民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消除农民贫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求消除农民贫困.消除了农民贫困不一定就建设好了新农村.消除农民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就是二者的关系所在。几千年来.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看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同样.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0.
江苏响水县近年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多数农民早已解决温饱,率先过上小康生活,但仍有一部分农民在贫困中徘徊。这些农户为何没富起来?摆脱贫困,路在何方?我们从对响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17000户调查中看到:  相似文献   

11.
近日,瑞金市13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的30名贫困农民高高兴兴从市扶贫办领到了岗前技术培训费减免卡。为了全面实施农民知识化教育工程,尤其是解决部分贫困农民想学技术而苦于无条件学的难题,瑞金市推出贫困农民岗前技术培训费用减免制。即对家庭确实困难,但又想学技术的贫困农民,由所在乡村开具贫困证明,市扶贫办实地核实后,发给减免卡,贫困农民凭卡参训,所减免的费用由瑞金市扶贫办扶助解决。这一举措的施行得到多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瑞金农民喜领减免卡@李瑞明  相似文献   

12.
最近,湖北省随州市采取分层次随机抽样的方法,设置4大类100项调查指标,对随州市10个省定贫困村100个抽样农户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真实掌握贫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症结和突出问题,从中也能发现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潜力所在,为更好更快地推进扶贫开发,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一项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德政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4.
广角镜     
广角镜“中国科技扶贫模式示范推广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江西省上饶县下大力气消灭贫困,短短五年时间,全县贫困人口由15万下降到41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49元增加到2163元。10万贫困农民告别贫困踏上了小康路。1993年以来,上饶县抓住国家实施“八...  相似文献   

15.
陈芳妹  龙志和 《南方经济》2006,10(10):62-68
相对贫困假说认为影响农民外出务工的因素不仅仅在于城乡两地的绝对收入差距.也在于农民在农村参照系内感受到的相对贫困程度。本文基于作者2006年对江西两村54户家庭、183位个体劳动力的问卷访谈数据,验证了相对贫困对农民迁移决策的显著影响;研究同时发现可耕地数量与农民迁移决策的非线性关系,“种田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却不能解决收入问题”;教育支出已成为影响农户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农民因孩子的教育费用而离家务工。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完成了全面脱贫的伟大历史任务之后,我国进入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此阶段中,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成了更为关键的任务。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中,农民的主观贫困问题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以农民的主观贫困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创新性地将心理资本引入了生计资本的分析框架,使用probit模型对农民主观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物质资本均对缓解农民的主观贫困问题存在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一些贫困地区在扶贫后,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提高,但一旦脱贫后掐断了扶贫的供血渠道,他们的生活水平就比扶贫期下降。于是,一些地方的农民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与其掉贫困的帽子,还不如继续戴在头上好。他们开始主动制造贫困,等待外面的救济。当地干部也十分留恋贫困这顶帽子,不思进取。  相似文献   

18.
农民怎么奔小康,基层设计了一个路线图,起点就是消灭贫困。为什么要从消灭贫困抓起,原因就是差距拉大。只有消灭贫困,才能全面小康。大举措就是抓紧解决“三农”问题。这是重中之重。现在为什么重不起来,必须找出它的症结所在。全面小康,大部队是农民,大产业是农业,大阵地是农村。大搞“三化”,要着眼于农民宫格。立足“身边”市场,进军“天边”市场,是农民致富的必然选择。当前应把宣传普及WTO知识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来抓,不断提高农产品长期出口能力。因此,引导农民学经商、学外贸、奔小康、上“天边”,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向贫困宣战     
郑庆荣 《开放潮》2001,(6):26-27
贫困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难题,它曾象梦魇一样压迫着中国几千年。 中国劳苦大众始终没有停止过与贫困作斗争,为了求得温饱,为了生存的权利,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但都失败了。直至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都不能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反贫困而斗争,肩负起反对贫困的天职。 旧中国的贫困,主要源之于阶级性的原因,其集中表现在土地占有上。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共产党曾领导过土地革命,使广大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获得生存的权利,为解决中国贫困问题迈出了…  相似文献   

20.
《老区建设》2007,(12):36
今年以来,江西省高安市大力开展农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大大减轻了农民因病因灾等带来的贫困压力,帮助贫困人口摆脱困境,走向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