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旨在他解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体系利率风险。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完成了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标志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也意味着金融衍生工具将成为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的重要手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要闻回顾     
《中国金融》2006,(5):4-4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作为试点,完成了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标志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亮相,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月12日国际清算银行亚太特别行长会议及亚洲顾问委员会会议在上海召开。国际清算银行亚洲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并主持会议。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及美洲、非洲、欧洲成员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的20多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为标志,我国公民自由利率互换市场正式创立。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对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完成了酝酿已久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由此,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新型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本文阐述了基于比较优势的利率互换原理,分析了光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第一笔利率互换业务,介绍了国内利率互换业务的开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前景,指出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和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利率互换这一金融衍生品将会成为众多企业规避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外资银行即将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外资银行在华开展人民币业务将进入全面发展期,各种国际普遍适用的本、外币衍生交易将在我国呈现繁荣发展局面。本文借鉴外资银行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实际操作及风险管理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利率互换业务管理的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2016,(15)
本文首先通过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例子阐述利率互换的概念,进而研究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较之其它金融衍生产品的优势,并对金融市场的作用进行介绍,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使交易双方通过利率互换大达到规避风险抑或对冲风险的目的,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试点利率互换。为丰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规范和引导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人民银行2月9日发布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8.
关于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市场的初步建立,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又一里程碑式发展。文章介绍了利率互换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并指出当前推广利率互换交易应重点研究解决人民币基准利率问题、制度建设问题以及市场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SHIBOR:背景、机制及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机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准利率是各种金融产品准确定价的基础。SHIBOR的推出将扭转我国没有真正统一基准利率的局面,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SHIBOR的推出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建立起了真正的价格中枢,将为各种人民币衍生产品提供定价基准,促进人民币衍生产品特别是利率互换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利率互换的推出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接轨的趋势。该文展望了人民币利率互换的近期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利率互换业务所需要完善的宏观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陆学佳  黄健 《新金融》2006,(8):53-55
2006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3天后光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为50亿的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互换交易第一单正式完成,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我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那么究竟何为利率掉期?在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利率掉期的开展将会起到怎么样的积极作用?又将会面临怎么样的问题呢?本文将试图从这些方面作一些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沈可挺  刘岩 《银行家》2006,(3):76-77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启动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业务。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随即于当天完成了首笔名义本金为50亿元人民币的利率互换交易。这意味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市场转型的背景下, 开始逐步进入由金融创新驱动的主动的利率风险和资产负债管理时代。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双语     
2006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下的我国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国推出了利率衍生产品一债券远期。此后两年,又相继推出了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开始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衍生产品时代。目前,我国已有的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均属于OTC(场外交易市场)产品。从长期来看,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推出人民币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利率互换市场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标准利率互换协议中的条款进行变化,市场创造出了非标准的利率互换交易模式。一些市场参与者尝试通过非标准利率互换交易组合用于企业间资金借贷,偏离了利率互换交易的基本功能,有违监管要求,同时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当否定其法律效力。资金借贷有资金借贷的合法途径,利率互换不能成为借贷工具。  相似文献   

16.
利率互换作为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利率互换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引起了越来越多市场成员的关注,这就有必要对利率互换及其定价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具体分析了利率互换的含义、市场状况、市场上对利率互换的需求以及利率互换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利率互换可行性及其市场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鹏 《上海金融》2005,(12):19-21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目前几种比较适合推出的人民币利率互换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如何构建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试点以来。虽然各家机构部衰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市场成交始终未见活跃。笔者认为。缺乏公允的即期利率曲线和浮动利率基准、信用风险难以度量和税收会计制度不明确等问题是阻碍利率互换交易发展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对此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9.
冲销与电子化交易确认是当今国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新兴交易管理业务,代表着危机后场外衍生品市场信息更透明、更集中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利率互换交易规模的扩大,制约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因素逐渐显现。为此,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国际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备推出了利率互换冲销和电子化交易确认业务。相关业务的推出与不断完善有效提高了银行间利率互换交易的标准化程度,降低了市场整体风险,提高了市场成员的资本利用效率和授信管理效率,是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王玮 《新金融》2020,(4):31-37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开始在场外市场大力推行集中清算制度以增强场外市场的透明度和降低系统性风险,场外利率互换的交易成本迅速提高。随着场外利率互换集中清算比例的不断提高,场内化的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期货开始出现,这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一个新趋势。为此,本文重点对美国CME集团上市的MAC互换期货和Eris互换期货的市场发展情况和合约特点进行分析,并介绍利率互换期货在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功能。最后,建议我国进一步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规范发展,探索利率互换期货合约设计,建立适合我国市场特点的交易制度,针对活跃的利率互换品种择机上市利率互换期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