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发展现状出发,论述了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深远意义,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理论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就如何加强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内涵和特点,对比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生鲜农产品横向企业的联盟和纵向企业的联盟两种运作模式,这两种联盟模式可以根据联盟企业的数量和企业的规模实力选择具体的运作方案。但不管哪种联盟模式,在运作内容上,都包含设施设备技术联盟、信息共享联盟、管理过程联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的“小生产大市场”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究其原因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断裂或缺失.本文以具有跨省交通优势的湖南西部区域物流中心——怀化市为例,分析了该市农产品供应链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构建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以及该模式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物流金融模式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农村物流日益得到党和国家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怎样加快我国农村物流建设,解决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支持“瓶颈”,发展农村物流金融,这已成为推进我国农村物流建设的关键。如何有效地融合农村物流、资金流、土地流和信息流,以适应农村物流的“即时性、时效性”,如何设计和选择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运作模式,以实现“快捷、方便、灵活”的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优化农村物流供应链管理,降低农村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质量,而且能对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农村金融市场资源要素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产生重要且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已经扩展到电子商务的发展体系中.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农产品的的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由于目前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模式严重落后于像服装等的发展,这其中冷链物流是制约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从分析我国的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的发展来讨论其在我国当前的具体特点和发展模式,希望能为相关的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邮政物流:农村物流运作新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跃刚  吴艳 《经济师》2005,(12):110-111
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物流市场的基础上,提出“以委托代办点为桥梁,乡镇邮政所为基层单位,县市物流中心为基本物流组织机构”的邮政物流农村运作模式,得出邮政物流将会成为我国农村现代物流的主要承担者并助推农村经济起飞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国外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物流是与城市物流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区域物流类型之一。它泛指农村从物料采购到农产品的形成,从农产品储存、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品销售(消费)的多种活动以及农村区域内农民获得生活用品的过程的集成。农村物流的效用主要是创造农产品的空间和时间价值,但是,农村物流效用的发挥,必须有一个基本的物流运作平台。至于物流平台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都处于起步阶段,构建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组织体系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现状,在吸取国外物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农产品物流组织构建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的总体架构,并探讨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最后提出促进农产品物流组织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定义、分析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基础上,从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物流的相关影响因素入手,提炼出11个对划分农产品物流模式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并以2007年各省市的相关数据为例,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31个省市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成四类,并进一步研究每类省市适合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各省市有效地了解其目前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同时通过相关影响因素有效预测各省市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现代物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后、低效的农村物流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瓶颈,同时也不利于当今新农村建设。现代物流进入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基于循环经济理论,提出构建新农村现代物流系统的理念,并阐述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现代农村物流的内涵和模式,同时指出了优化我国农村物流系统系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2)
农产品流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不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等。对此,为了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应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商务全面电子化的进程推动着各行业的大踏步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实际情况亟待进行更先进技术的支持运作,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产品流通建设云物流平台奠定了技术和环境基础。云物流的成本效应、经济效应、时间效应、配送效应、网链效应,为农产品的物流平台构建提供了市场保证。云物流平台构建核心包括物流需求端、物流服务端和物流提供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农产品流通行业的迅猛发展,农产品安全及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生产消费中的绿色化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的健康生活,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文章首先对绿色供应链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的内涵;然后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实际,提出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构建模式,并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五个方面分析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流程;文章最后提出,应从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产品标准化、政策扶持和供应链组织模式的优化等五个方面确保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价值、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文岭  孙鸿梃 《经济师》2010,(6):273-274
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和农村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主要内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销售两旺,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对激活和拓展农产品市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农产品物流的价值、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应对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我国西部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及相互关系的不断积淀,必然表现为现实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之间的数量关系。基于此,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分析软件,对我国西部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关系状态进行实证分析和得出正确判断。结果表明:通过实证判断这种关系特征的状况,不仅是对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及其相互关系绩效的检验,更是实现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产品市场在不断扩大,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待解决,部分原因是在于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缓慢.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物流企业分工深化的结果,其出现必然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根据第四方物流出现的必然性及对物流产业经营影响的分析,通过理论来借鉴相关模式并传递给农产品物流业,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本文对照发达国家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我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肖黎  阳玉香 《经济师》2008,(7):247-248
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农村物流的发达程度,而农村物流的发达程度与否又取决于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有无与优劣。文章从物流平台的概念着手,论述了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涵义、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要素构成、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特点与作用,为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构成做铺垫。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农产品物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情况,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预测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阐述了农产品物流冷链系统定义,分析了实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我国冷链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对比,并以寿光蔬菜物流中心为研究对象,给出了我国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