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天关于我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消息,让大家热议不断.但是好处是这个消息出炉之后,"乐观与冷静"的两派,成为较为突出的观点,乐观说与冷静说的论争与"纠结",还是很让人欣慰的. 论争缘起于数据,日本官方公布数据,第二季度日本GDP为1.286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335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财经速递     
《新经济》2008,(9)
欧元之父罗伯特表示中国2030年前仍会快速增长在第四届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中国到2030年仍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并逐步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深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讲阿拉伯语的人才俨然成为我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之桥.新疆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在"一带一路"的构建和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阿拉伯语在新疆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2020年发生了一场科技引领的全球社会实验——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加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全球GDP增长率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约为-4.4%.这是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最大幅度的产出萎缩.中国作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体中最大的亮点.而数字经济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引擎,正带动新旧动能产业的提升和转换,成为亚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5.
霍建国 《经济》2012,(4):57-59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存在的制度隐患和深层次经济矛盾.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将处于低速增长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1%,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仅1.9%,中国传统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将分别增长1.8%、1.1%和2.3%.虽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速将达到6.1%左右,但高通胀等因素使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压力也明显加大.未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速仍有可能出现回落和反复.因此,2012年以及未来2~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将面临艰难的发展环境,保增长将会成为主要的调控目标.从对策措施看,我们既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稳定欧美市场;又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同时,积极调整国内政策,力争落实好下列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强 《发展研究》2023,(1):15-19
福建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省和茶类最齐全的省份,是白茶、乌龙茶、红茶和茉莉花茶的原产地。经过历史的丰厚积淀形成的福建茶文化,已成为发展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保护挖掘、传承发展好福建茶文化资源,推进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茶文化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的关键时期,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脆弱,中国经济的成功"换挡"和转型不仅对于中国自身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可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积极探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阶段的宏观政策选择、经济发展转型和深化经  相似文献   

8.
2010年8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因素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增长的瓶颈;同时环境优化增长,也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因素,这实际上也是环境改善的真正历史机遇.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环境执法失灵,地方保护主义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机遇,贸易伙伴趋向多元化,国内经济不断转型,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实力迅速上升等.文章主要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变动的原因,同时也提出贸易摩擦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已经取代了日本成为世界反倾销运动中最大的目标,成了国际滥用反倾销手段进行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在美国对中国的"轮胎特保案"案例分析中,本文阐述了中国轮胎出口贸易的特点、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原因、影响,以及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应对策略及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国经济将迎来两个里程碑。首先,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次,中国的出口额占世界贸易的份额将达到10%,已经能与日本在1986年达到的峰值媲美。然而,令人不安的是,中国经济繁荣与80年代的日本极为相似,它最后会不会像日本一样,变成泡沫瞬间破灭?  相似文献   

12.
李俊 《时代经贸》2013,(13):141-142
随着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与中国的经济贸易蒸蒸日上。经贸合同连接着世界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实际上,经贸合同是一种法律文本,规定了合同条款、权利义务、具体交易,对此,稍有一点误译,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分析探讨翻译人员在翻译经贸合同时候可以参考的基本技巧规律和需要铭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李俊 《时代经贸》2013,(14):141-142
随着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与中国的经济贸易蒸蒸日上。经贸合同连接着世界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实际上,经贸合同是一种法律文本,规定了合同条款、权利义务、具体交易,对此,稍有一点误译,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分析探讨翻译人员在翻译经贸合同时候可以参考的基本技巧规律和需要铭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严峻。从周期理论的角度讲,世界经济已经走出谷底,进入复苏期,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脆弱,周边和热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加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在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经过长期积累,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国现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经济的成功换挡和转型不仅对自身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可以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因此,积极探讨"三期叠加"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转型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路径等重大问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换挡和转型提供智力支持,是当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5,(11)
当今世界,文化贸易的地位不断上升,文化贸易的充分发展已成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韩国的文化贸易发展迅猛,"韩流"已经享誉世界;而中国却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文章通过数据分析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提出中韩文化贸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2008,(9)
在第四届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中国到2030年仍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并逐步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展现了其愈发卓越的硬实力,而中国的软实力发展及影响则出现相对滞后.本文拟通过中国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来观察中国软实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逐渐从世界经济规则的跟随者、参与者变成规则的制定者、世界经济发展的领跑者,中华民族正朝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前行,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改革步入深水区,在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过程中,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意识多样化形势,各种思潮涌动,信仰受到了质疑,其中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在我国部分领导干部、部分民众中受到了质疑,马克思主义信仰遭受了巨大挑战.鉴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新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的强大精神支撑和文化思想保障."中国梦"道路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具有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我国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中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开放,开放让我们看到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开放让我们学到了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文化及科学技术,开放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发展的方向. 当今世界上一个开放的世界,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业绩,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也得益于开放,得益于中国加入WTO的红利.  相似文献   

20.
苏少颖 《经济》2011,(3):142-143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就人均产值来看,相差依然十倍左右.多年来,依赖廉价劳动力、粗放产业格局、高能耗资源、大规模基础投资的中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效率、人均产值、标准能耗、技术水平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