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西安市大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已经具备了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基础.但是大学生实际参与锻炼与从识有较大的差距,表现为锻炼频率较低并且每次锻炼时间较短.其主观因素是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客观因素是运动场地缺乏、没有时间、缺少锻炼伙伴.可以通过组织体育锻炼俱乐部、开展体育锻炼知识专题讲座等,增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对300名大学生作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锻炼动机。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健康、能力、乐趣和社交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外貌动机明显强于男大学生,外貌动机是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在心理动力;江西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强度排序是:健康>乐趣>能力>社交>外貌,个体、性别、社会和环境等因素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校260名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实际参与中锻炼意识与锻炼行为存在严重差异,锻炼频率低、持续时间短;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实际的锻炼项目有差异:体育场地设施、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体育教材内容是影响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从而主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4.
李璇  尹焦 《魅力中国》2014,(15):239-239
目的一通过比较医学以及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科学指导下体育锻炼现状,总结出大学生锻炼特点,从而科学、有效改善锻炼方式,提高效果,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方法一采用自鳊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多个医学以及非医学类院校各200大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大学生对科学指导下体育锻练主观十分愿意者占76.7%,实际了解并进行者占22.4%。已学习相关理论并科学锻炼的医学生占310%,非医学生占12.4%;经x2检验P均〈0.01。结论一大学生科学指导下体育锻炼主观意愿与实际不符,且非医学生对科学指导下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及执行力度较医学生低,加强科学指导下体育锻炼知识的教育,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昝新林 《魅力中国》2014,(9):231-232
人的行为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主观意识。高职生作为一个精力充沛的高智群体。在行为上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本文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就高职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取向进行调查研究,为指导高职生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体育,是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之能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了"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潮,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体育,是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之能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了"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潮,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成中刚 《魅力中国》2014,(14):241-241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地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研究南京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练的动机结构及内在特征,以此达到了解和预测现代中学生体育行为的目的。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树立正确的锻炼动机提供参考,以此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蒋万青  梅玲  章娟 《魅力中国》2010,(6):367-367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了解。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职业青年的体育锻炼态度是积极向上的,锻炼价值观正确。他们的锻炼动机以强身健体为主。大多数职业青年选择集体性体育锻炼的形式,他们参加体育锻炼通常以与朋友同事一起活动为主。男青年多选择在晚饭前进行活动,女青年则倾向于在晚饭后进行体育锻炼。男青年倾向于选择锻炼强度较大、刺激性较强的项目,女青年则更喜欢能够瘦身塑形的小强度的锻炼项目。  相似文献   

10.
分别使用不同形式体育锻炼方法对两组大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干预,对比实验前后各心理评价指标,结果显示:足球、羽毛球锻炼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足球运动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杨科  宋建洪 《新西部(上)》2010,(7):249-249,253
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认为大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学校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要,使之形成稳定的、良好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从而掌握几种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米亮 《魅力中国》2013,(26):178-178
以郑州市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法探讨了篮球课外体育锻炼工作的评价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参与篮球课外锻炼的评价现状,认为通过构建积分制评价方法将对提高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兴趣具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顺利成长。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情绪、增强团队意识、培养意志品质、提高认知能力、减轻和消除疲劳等。因此,高校应重视体育健康教育,在体育健康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  相似文献   

14.
随机整群抽样234名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低;参加中等运动量的课外体育锻炼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上最为明显;男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显著大于女大学生的因子分。  相似文献   

15.
随机整群抽样1200名女大学生,进行应对方式问卷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的测量。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比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而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比自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不成熟的幻想应对方式;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形成成熟的应对方式产生积极作用,中等运动量的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随机整群抽样1200名女大学生,进行应对方式问卷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的测量。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比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而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比自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不成熟的幻想应对方式;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形成成熟的应对方式产生积极作用,中等运动量的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随机整群抽样234名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等级量袁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自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低;参加中等运动量的课外体育锻炼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上最为明显;男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显著大于女大学生的因子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调查实地考察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问题与成因。提出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改善学校体育环境和体育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体育教学知识为基础,突出理论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育意识;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提高教学的指导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四川省中学生暑假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暑假期间锻炼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和家长提出建议:应该加强对子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暑期体育锻炼;做好锻炼前的相关准备,避免运动损伤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帮助中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程郑权 《南方经济》2020,39(7):121-140
在中国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以及居民收入水平增速不断放缓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中锻炼的收入效应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基于2014-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以及倾向性匹配得分方法估计个体的锻炼行为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确实能够为个体带来显著的收入溢价,同时各种稳健性检验也证明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锻炼行为会通过影响个体的健康水平、外貌状况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从而影响个体的收入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上,锻炼对个体收入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青年阶段和中年阶段,且青年阶段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外貌状况,而中年阶段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健康水平;教育程度上,锻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中等教育程度的个体。本研究的结论表明,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居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尤其是应当将中青年群体和中等教育群体吸引进来,这对于解决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困境可以说是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