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雅忱 《经济地理》2020,40(2):227-232
在梳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分别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结论表明:①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达到118和258项,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常德市、吉首市和邵阳市等。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传承和保护困难,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和非遗开发主体矛盾等发展问题。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非遗旅游发展布局,活化非遗项目,丰富旅游开发模式和打造非遗品牌项目等保护和开发路径;开展非遗主体旅游规划,挖掘非遗潜在价值,分类开发有序推进和注重产权保护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是目前非遗保护行之有效的途径,街津口赫哲族乡在这方面有着较成熟的开发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但其因明显的行政法律保护模式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忽视而备受诟病。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寻求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独特的地方性知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近年来,一些地区探索出了生产性保护的方式,通过引入市场化力量,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磊  李涛  刘志林 《经济地理》2023,(2):229-237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文章基于价值—特征—保护(V-C-P)视角,以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全面认识其类别结构、空间分布、文化生态等特征,深刻阐释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价值,探索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策略。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和文化生态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程度、内容专业性程度以及传习难易程度密切相关;遗产专业技艺性越强,其传习和保存越困难,遗产数量越少,空间分布越集聚,文化生态失调越突出。(2)当前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文化生态环境压力大、时代价值阐释不充分、系统性保护工程薄弱等主要问题,亟需探讨适宜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支撑—实施—保障”系统性策略,促进遗产保护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中普遍存在开发与市场需求错位、创新意识薄弱、知名品牌少、产品市场竞争力偏低、文化主体缺位等问题。应从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创新意识和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瓶颈,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薇薇 《时代经贸》2011,(11):71-73
6月11日,是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实施。围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文化部将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确定为“依法保护,重在传承”。今天,在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市商务委在珐琅厂举办以“依法保护、薪火相传”为主题的北京老字号“非遗”保护传承现场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7.
遗产概念的发展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遗产保护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今朝  范文君 《经济地理》2008,28(3):503-507
遗产保护目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重视,遗产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从横向来说,遗产可以分为自然遗产、(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类,且从仅保护单一要素遗产向同时注重保护多要素集成遗产,从仅保护有形的、可触摸的、物质形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发展到对无形的、不可触摸的所谓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历史环境等的保护;从纵向而言,则依次还可区分出社区的、国家的乃至世界的遗产,并以社区层面的遗产最为脆弱,最易忽视和破坏。在此基础上,文章介绍了目前世界上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对中国当代的遗产保护体系进行了归纳和说明,并就如何真正落实遗产保护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闫小彦 《时代经贸》2008,6(6):44-47
近年来,北京市商务局按照国务院和北京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队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积极开展老宁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努力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申亚丽 《大陆桥视野》2014,(14):144-14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变革,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作为综合类高校更应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综合类高校一方面需要探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更要摸索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产权保护理论,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非正式约束三个维度构建产权保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中国产权保护的典型事实特征、区域差异以及空间演变趋势。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中国产权政治保护和非正式保护相互补充相互交融,充分发挥了产权保护效果,并且中国产权保护逐渐向以法律保护为主转变。未来中国产权保护趋势整体向好,但需要密切关注产权保护的区域差异与空间特征。区域间差异是产权保护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产权保护水平表现出比较稳定的“低-高”和“低-低”空间集聚特征,产权保护制度的变迁存在路径依赖。因此,积极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是中国未来产权保护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并且产权保护制度的设置和优化需要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配。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连结民族感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必须在不断完善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其应有的价值。通过对曲阳石雕个案的分析发现,产业发展初级化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产业化与产业升级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二者之间的互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时代经贸》2008,6(6):7-14
人类文化遗产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物质文化遗产好比人类的“形”,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人类的“神”。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14.
2008年8月6日上午,“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幕式”在新东安广场举行,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闫小彦、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姜俊贤、北京WTO事务中心主任邓洪波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共同为“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揭幕。  相似文献   

15.
如能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将口头传统、民间艺术、民俗和餐饮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保护和发展与旅游开发互动,是提升浙江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抢救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刻不容缓。应通过确立以保护为主、辅以开发利用的具体指导思想,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等措施来加强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叶沛 《时代经贸》2008,6(7):86-87
2008年8月6日上午,“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幕式”在新东安广场举行,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闫小彦、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姜俊贤、北京WTO事务中心主任邓洪波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共同为“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揭幕。  相似文献   

18.
张育民 《时代经贸》2010,(11):86-89
北京二锅头酒酿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红星公司对其保护及传承工作高度重视,2009年,公司继续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以及北京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9.
伍鹏 《时代经贸》2008,6(4):1-2
如能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将口头传统、民间艺术、民俗和餐饮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保护和发展与旅游开发互动,是提升浙江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亚琼  孙虎 《经济师》2009,(9):270-27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各地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对其的保护工作也日趋完善和成熟,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是各地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文章以山西省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研究为题,叙述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分析了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从旅游的角度科学开发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