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遍存在二元金融结构,以现代银行业为主的现代金融部门和传统民间金融市场并存,浙江温州是民间借贷的活跃地区。而在争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准金融机构也十分活跃。本课题通过比较分析浙江温州市与上海松江区两地民间借贷市场的区域差异,包括两地的借贷主体、市场规模、借贷资金利率、风险程度等,剖析各自民间借贷特点差异的经济原因及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民间借贷特色优势、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齐香真 《现代财经》2008,28(6):81-84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借贷,是具有广泛群众性和深远传统性的信用补偿机制."民间借贷"不同于"非法集资",合法的民间借贷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民间借贷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但是,由于民间借贷具有自发性、随意性、风险性,一旦遇到情况变化,非常容易引发纠纷,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因此,公民在出借资金时应注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避免不必要的借贷纠纷发生,使民间借贷活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借贷资金利息率在社会平均利润分配中占有优势地位时,经济就有"脱实向虚"的内在冲动。民间借贷利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对企业的财务成本带来极大的压力,应以社会平均利润率作为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对民间借贷利率进行适度宏观调控。最高法有关民间借贷利率的2015年司法解释难以对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发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志文 《经济师》2012,(9):67-69
资本是商事主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样也是维持商事活动正常运转的保障。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民间经济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从规模到数量与日扩大与增长,民间资本异常活跃。为了满足目前"微主体"对资金的"大需求",同时解决面临的偿还能力的"高风险"问题,金融法律法规完善问题应运而生。文章主要分析如何以法律为手段解决和规范民间借贷这一问题。通过立法的形式对民间借贷加以规制,一方面满足民间借贷的迫切需求,发挥民间借贷的优势;另一方面弥补民间借贷的不足,规避民间借贷可能引发的风险,从而进一步保障和促进金融市场资金配置趋于合理化与高效化。  相似文献   

5.
陈婷  董治国  郑上波 《经济师》2013,(4):200-202
伴随着中国及世界经济的不断调整与变革,以及席卷而来的全球金融风暴也给温州的经济带来一系列问题,作为民间资本最为发达的温州,企业的金融问题也逐渐凸显。特别是自2011年4月份以来,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不断上演的温州企业主和一些"老高"跳楼悲剧,此时的整个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已经处于很难控制的状态,其中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将对温州整个民间借贷的系统产生毁灭性打击,到时损伤的不仅仅是疯狂的民间借贷市场,更是30多年积淀起来的温州实体经济。如何正确梳理民间借贷问题,化解社会积压的矛盾,正确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扫除阻碍温州经济发展的瓶颈,保持温州经济的健康发展,盘活温州民间经济,保持温州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间借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把双刃剑,应该对之持以全面客观的态度。诚然,民间借贷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但是其对经济的积极影响远远大于消极方面。详细探讨了促进中国民间借贷发展的对策,认为我们应放弃对民间借贷的"围追堵截",转而实施引导策略。加强立法监管,推进金融改革,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运作,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满足社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7.
民间借贷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提升,其所呈现出的问题也在与日俱增,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也在凸显。因此,揭露民间借贷对经济的抑制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应对策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间借贷是今年最热的经济关键词之一,上至知名企业,下至手握存款的普通民众,似乎一夜之间都卷入这场借贷风暴。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以来难以解决。通过温州和鄂尔多斯这两个民间借贷最为盛行的城市,可以对中国的民间借贷乱象一窥究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民间借贷长期以来脱离监管,任由其在地下发展,给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埋下隐患,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民间借贷的存在有其合理之处,不能任其放任自流或是简单压制,对其加强政府规制和监管才是解决之道.本文将通过对神木民间借贷神话崩盘前后的事件阐释,进而讨论民间借贷的政府规制必要性问题,引导和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间借贷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民间借贷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民间借贷的随意性、风险性也容易造成诸多社会问题.文章从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比较优势出发,分析其成因与现状,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与引导以及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出现及2012年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的恶化,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不规范问题浮出水面。民间存在借贷定位模糊、宏观调控与监管的欠缺、法律规范的缺乏、利率管制机制的缺乏等诸多不规范问题。在此背景下,着重对民间借贷发展原因及不规范问题进行分析,在引导其规范发展,趋利避弊,使之走上"阳光化"道路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探析民间借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月  刘君阳 《经济师》2003,(2):250-250
民间借贷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民间信用形式。文章指出了民间借贷由于其盲目性、自发性、不规范性、趋利性等特点而引发的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同时提出了遏制民间高利贷发生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一直"长盛不衰",且愈演愈烈。民间借贷日益活跃,客观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融资需求。但是自去年下半年来,受经济下行、流动性趋紧等综合因素影响,各地非法集资吸储、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大幅增加,使民间借贷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认识民间借贷热背后隐含的诸多风险,从民间借贷热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思考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民间借贷风险的防范措施,以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性,促进社会经济有序、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的剩余资金较为充足并大量积累,民间借贷日趋活跃,为正规金融之外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为其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用.但是我国的民间借贷一直缺少规范化管理,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给社会和经济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问题,如何发展和完善民间借贷的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以来,以温州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跑路”潮引起了社会对于民间借贷的广泛关注。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民间借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危机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就这次金融改革的一些改革措施进行了思考尤其是兴办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能否在此次金改中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16.
陆田  雷伟悦 《新经济》2022,(1):98-104
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和脱实向虚倾向正使得民间金融风险不断积累,且在资产泡沫预期、新冠疫情等外部冲击下,使得民间金融风险来源复杂.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民营经济非常发达,民间借贷活跃.温州指数是温州市金融办为监测民间借贷风险并根据国务院指示建立的数据库,为民间借贷的考量提供有力的标尺,因此我们基于大数据采集的温州指数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正规金融活动难以满足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民间借贷形式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比较典型的民间借贷是在浙江省的温州地区。保山市也存在着民间借贷的一种特别形式,即"合会",当地人称其为"上把子"。合会是协会内部成员的一种共同储蓄活动,也是成员之间的一种轮番提供信贷的活动。而保山地区的"合会"是以一种民间常见的"帮困济贫"的形式存在的。本文就保山地区民间借贷与当地银行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赵桂芹 《商周刊》2012,(8):30-35
2012年3月30日,浙江省温州市江滨西路一大厦内,醒目的“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铜字被镶嵌在墙上。3月29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有限公司在温州工商局鹿城分局领取营业执照,顺利完成登记注册,将于4月正式挂牌。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迈出首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民间借贷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缺失,使农村资金的供给困难进一步加剧,这为农村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学者对我国农村民间借贷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农村民间借贷的概念宋磊认为,农村民间借贷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借贷是各种民间金融的总称,泛指不通过官方正式金融机构的一切民间金融活动。通常包括社会集资、居民间的借贷、民间典当业、农村合作基金会等融资活动(宋磊,2005)。康正平认为,民间借贷是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20.
兰向阳 《经济师》2012,(8):171-172
2011年,温州发生一场借贷风波,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温州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多,"融资难"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温州民间资本比较丰厚,"投资难"成为制约资本增值和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温州的"两多两难"问题,成为温州金融改革的直接动因。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出12项改革试验的工作任务。文章分析了温州借贷风险波的成因,论述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直接动因和内容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