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来看,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应试教育,一类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在升学目的的基础上,对学生淘汰式的片面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种教育模式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学校体育的作用和影响,认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学校应改进应试教育,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诞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七十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而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主要的是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新时代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的现状,做出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制的战略决定,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样一来,如何摆脱应试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刘文 《中国集体经济》2007,(27):178-179
大学公共英语听说教学正被国内教育界越来越重视,而大一则是学生英语学习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文章着重从大一公共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大一公共英语听说教育课堂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应试教育作为教育本质的异化形式,其长期的应用后果是阻滞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扬弃形式,具有应需、顺势、高效等显著的发展性特征,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实效性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真谛.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中就主张教师“教之以事而喻诸德”.当前的高中教育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分离,在备战高考时将题海战术和应试技巧放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慧的培养.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强调对学生知识的培养和素质的发展必须双管齐下,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重在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如何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物理新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科学探究,尤其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教育也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巨变.然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和突增的学生数量正在逐步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力.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龙头城市,在对祖国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重大任务.如何有效的应对和解决上述两个矛盾是当务之急.教育资源共享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育是一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是重知识、重能力、全面开发学生智力的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小学基础教育,更要从应试教育的包袱中彻底解放出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启发小学生对科学世界的浓厚兴趣,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德、智、体方面为学生未来的综合平衡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课堂教育作为学生直接接受知识、进行思维活动、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的最活跃的一环,在基础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唐志勇 《魅力中国》2009,(23):105-105
物理新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科学探究,尤其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并非为升学而设置.这一特点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是,在一些地区,初中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2.
高中德育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教育职业活动范围内广泛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教无定法,学有多法.要改变以往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过后没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各方面的素质.为此本人就德育课教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方式的不当以及学生自身问题等原因.高中生普遍缺少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在写作文的时侯,很少有富含创造性思维的作品出现,不得不说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遗憾.作文教学应该在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本文对高中生作文水平现状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并且还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高中生作文水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葛剑雄 《东宇经纬》2000,(11):38-39
现在提出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就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而言,当然是毫无疑义的。但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两个侧面,提倡一个,反对一个,似乎两是根本对立的,却既不符合实际,在理论上也说不通。  相似文献   

15.
虽然小学生处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阶段,对《科学》课程教育充满了期待,但由于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影响了《科学》课程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效果。必须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加强《科学》课程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爱与责任     
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所以,爱也是一种责任.随着深化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最基本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学好物理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有很多益处.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物理,让学习物理对于学生不再是一种负担,是我们中学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如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战场.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后高中"教育的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对基本责任意识的担当和懂得基本法律意识等常识性的非智力(能力)因素.高中应试教育存在忽视对学生的为人处世等相关成人意识的教育引导偏差;而高校也存在着对大学生的教育起点估计过高,并执行"轻入口,重出口"的教育模式和"重专业"轻做人"的教育理念等不完善的教育管理方式.因此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后高中"教育.  相似文献   

19.
樊蔷 《魅力中国》2009,(29):85-85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不同,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在各方面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变革瞬息万变,教育观念正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新世纪挑选人才的标准是既具有综合素质又具有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的教育领域正面临着新世纪严峻挑战,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