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山企业管理》2005,(1):48-48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海尔创业20周年研讨会上演讲指出,海尔在这20年中在大的决策上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在大的机遇上能够比较好地把握,主要是把握了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瑞敏,这个创造了中国企业最大成长神话的企业家,无疑是任何时候探讨海尔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张瑞敏在一次海尔内部年会上,引用了《孟子》的一句话“观于海者难为水’’告诉员工未来影响海尔发展的是海尔人的境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从此称张瑞敏为“观海者”。从90年代中期起,胡泳开始观察海尔,写了国内最早的企业史《海尔中国造》,对海尔做了全景式的记录。他定期与张瑞敏谈话,获悉其最新思想变化,《张瑞敏思考实录》收录了张瑞敏自新世纪以来到2013年9月发表的演讲、访谈录以及张、胡时话摘录。  相似文献   

4.
虽然此前读过不少有关海尔的研究,迈克尔·A.库斯玛诺(Michael A.Cusumano)却直到2013年7月才在青岛见到张瑞敏。与张共进午餐的时候,这位专攻技术管理和企业策略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吃惊地发现,张瑞敏很认真地读过他的新书《耐力制胜》,在谈话间信手拈来地提及了书中大量细节。在这一次海尔商业模式创新全球论坛上,张瑞敏特意邀请库斯玛诺到青岛做论坛演讲嘉宾,请他讲解管理战略与创新的六大永恒法则。某种程度上,库斯玛诺认为张瑞敏与他对于平台管理的理念不谋而合。不过,对于张瑞敏对海尔所进行的平台变革,库斯玛诺提醒道,任何变革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意义,平台策略能够激发员工自主精神,却可能会让一个企业丧失规模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5.
胡泳 《中外管理》2005,(11):24-25
从战略作用上看,“人单合一”是海尔为了成为真正的国际名牌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国际化战略,也是其实现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形成机理上看,“人单合一”是张瑞敏市场链思想的深化,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SBU”理念在广度和长度上的延伸。张瑞敏赋予了这简单四个字以一种相当高的地位:“海尔模式,就是“人单合一”!”  相似文献   

6.
惠普,在世界享有盛誉;海尔,在中国如日中天。它们的成功,有“道”可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999年5月26日下午,美国惠普公司总裁LewPlatt和中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青岛相与对谈,坐而论道。张瑞敏最爱读的书之一是老子的《道德经》,惠普向人自我展示的书的中文译名是《惠普之道》。在国家经贸委培训司推出的第二期“世纪变革中的企业经营管理———世界500强企业系列讲座”上,惠普和海尔两大企业总裁以联席主讲和现场对话的方式,吸引了国内近百家最大企业的代表和十余家主要传媒记者到场。透过两位总裁所…  相似文献   

7.
《中外管理》2009,(11):4-4
下面摘录张瑞敏及海尔内刊《海尔人》报中关于经营管理的理念,供大家思考。 “昨天,今天,明天,任何时间,脚踏实地的精神都应闪光,而那诱人的目标便不再是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而是成功在握。”  相似文献   

8.
海尔如何过冬?这一次,海尔选择的是变革商业模式。按张瑞敏的说法,海尔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更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具体就是把大部分生产业务外包,削减成本,把海尔彻底从制造型企业转型为营销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无人质疑海尔取得的品牌价值是张瑞敏的功劳,张瑞敏也在这一年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海尔教父看到更多的是企业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就是,企业的发展究竟是领导在起作用还是流程在起作  相似文献   

10.
三年来海尔依旧沿着张瑞敏所谓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思路自 顾前行 2002年,当海尔处在舆论的各种质 疑和揣测中时,张瑞敏接受了《中国企 业家》的采访,张瑞敏解释说,“我现在 不太乐意说,是因为现在戏法还没有变 完,刚进行到一半,这时说有多大意 思?”在这次采访中张瑞敏对海尔的策 略有如下描述,“正如当年毛泽东主席 带领弱小的红军能打下中国,就是要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是‘不按常  相似文献   

11.
采访海尔,是早就有的想法。海尔集团的超常规发展,已在全国乃至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1999年,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CEO)张瑞敏提出海尔的全球化战略,使海尔2000年全球营业额突破400亿元人民币,连续16年以80%以上的增长率高速度地向世界500强的目标挺进。2000年业绩的取得,用张瑞敏总裁的话说,就是对市场链流程的再造与创新,而物流则是在企业流程再造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这就说明海尔物流对海尔集团的高速发展功不可没。原本就听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沈绍基说,海尔物流是“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这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2005,(10):i037-i042
那些指责张瑞敏“盗窃”资产的人有没有想过,没有张瑞敏,何来今日海尔庞大的资产?对于这么大的资产,如果张瑞敏有“盗窃”之心,海尔可能早已被淘洗一空了。对于张瑞敏这样的企业家,有什么理由不能在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他获得阳光下的产权和利润呢?  相似文献   

13.
韦尔奇和通用、松下幸之助和松下、 张瑞敏和海尔……都成为一个时代的象 征,前者为后者的发展建立了里程碑式 的功勋,成为新时代CEO的典范。 松下幸之助的离开不会动摇松下的 根基,而可口可乐百年来更换过数届 CEO都不曾使可口可乐品牌受挫…… 但是,如果海尔失去了张瑞敏,海尔还是 不是今天的海尔?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海尔 很久以前,《华尔街日报》上有一篇对海尔的长篇报道,在报道的结尾处,作者意味深长地写道:“海尔毕竟是小池塘中的大鱼”。看完后,张瑞敏对集团总裁杨绵绵说,“小池塘中的大鱼”用得太贴切了。彼时,海尔正处于张瑞敏为其制定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海尔要从国内市场的“池塘”走向全球市场这片汪洋大海。  相似文献   

15.
胡泳  张东亚 《中国企业家》2014,(Z1):126-127
张瑞敏在一次海尔内部年会上,引用了《孟子》的一句话"观于海者难为水"告诉员工未来影响海尔发展的是海尔人的境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从此称张瑞敏为"观海者"。从90年代中期起,胡泳开始观察海尔,写了国内最早的企业史《海尔中国造》,对海尔做了全景式的记录他定期与张瑞敏谈话,获悉其最新思想变化,《张瑞敏思考实录》收录了张瑞敏自新世纪以来到2013年9月发表的演讲、访谈录以及张、胡对话摘录  相似文献   

16.
对浸身于市场竞争的企业家来说,知道竞争对手的弱强多寡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知道对手的哲学,在哲学上高出对手就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张瑞敏先生去日本松下,看到幸之助半身塑像的基座上有松下先生自己写的一个“道”字,张瑞敏认为这个“道”字是松下致胜的关键。做企业要悟“道”,世界级的管理大师们在“道”的层面上交流,这个“道”就是哲学。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从“道”的高度定位的创新文化。有人问:海尔从创业开始就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在海尔又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为什么在企业管理方面不引进国外现成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海尔在管理学界的辉煌, 家电业中的一言九鼎, 以及张瑞敏难以企及的个人荣誉, 都难掩其在资本市场的尴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57岁2005年底,张瑞敏在北京宣布海尔启动全球化品牌的新战略,引发了人们对这艘中国旗舰企业的新关注。新战略旨在将海尔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复制,而其中的核心是“品牌”和“效率”。目前,海尔已经在全球建设了15个制造基地,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产品的产能都位居世界前列,如果没有一个全球性的品牌引导,很难充分发挥如此庞大规模的效应。虽然张瑞敏没有透露新品牌战略和“人单合一”效率模式的细节,但要完成这一在中国没有先例的使命,挑战巨大。当然,海尔也并非毫无胜算。首先,近年来海尔的…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来自中国的家电制造商海尔公司在美国建起了自己的工业园,准备进军美国市场。怎样迈开第一步,才能让海尔这个品牌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出名声来?总裁张瑞敏准备让海尔品牌的冰箱首先打进这个大市场。可是,以哪一款冰箱做为主打产品呢?张瑞敏苦苦思索,拿不定主意。  相似文献   

20.
吴晓燕 《经营者》2005,(8):66-69
也许海尔已经习惯了任凭风吹浪打而岿然不动,当初外界评论海尔到美国去风险太大,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回应,“如果不去风险更大!”海尔还是那个海尔,张瑞敏还是那个张瑞敏,此番不冒险,更显示出其企业的成熟和“领袖群伦”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