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超 《中国金融》2005,(16):58-59
1999年,国家经贸委向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审查推荐债转股企业601户,债转股总额4596亿元。截至2003年底,批准实施债转股的国有企业共570户,涉及金额3178亿元。在已签订债转股协议的企业中,尚有20%没有完成新公司的注册登记,债转股余额达1808.97亿元。近期,国资委发出《关于对债转股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检查的通知》,目的是通过全面清理检查,摸清债转股企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并纠正债转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研究提出进一步规范债转股工作的政策和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债转股企业健康发展。目前,企业债转股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部分拟转股资产长期处于“非股非债”的悬空状态;资产评估水分多,资产管理公司股权受损严重;股权管理难以落实,资产管理公司股东权益缺乏保护等。  相似文献   

2.
略论我国的债转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转股是指企业的债务转成权益资本,投资者的债权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变成企业的股权人。国有企业应将债转股视为一种脱困发展的机会,在债转股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配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大限度地保全信贷资产。实现债转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股权重组的信托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强 《上海金融》2004,(2):22-24
对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不良贷款,我国主要采取了政策性债转股方法。由于债转股只是对企业财务账面的调整,大部分债转股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仍然存在软约束,企业绩效日趋下降,致使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权资产质量日益下降。本文在深入分析股权资产管理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引进信托机制参与股权管理的创新观点,并论述股权重组信托机制实施的可行性,最后对股权重组信托机制业务流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的股权管理已有四年多时间.债转股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股权管理有哪些难点?股权退出有何障碍?本文就上述问题作出分析,并就下一步国家实施股权退出政策取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产管理公司目前从债转股企业退出的途径包括债转股企业回购股权、公开发行上市流通和向境内外投资者转让股权,这三大退出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问题、障碍或局限性。本文认为,债转股股权可以尝试采用期权转让方式,实现资产管理公司的顺利退出。  相似文献   

6.
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或被持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也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形式回收这笔资金。按照债转股的思路,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债转股后必须尽采取市场手段实现退出机制,然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短期内实现股权的退出机制是不容乐观的。因此,在目前条件下尝试进行金融创新作为债转股的退出机制,不失为一种好途径。笔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有企业债转股工作已基本完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但是业内业外对资产管理公司行使对债转股企业的股权意见并不统一,其中有两种较普遍的观点:一是仍然遵循原来国有商业银行债权管理的思路,二是虽然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股东,但主观上还存在搭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便车的思想,客观上存在放弃大股东地位的行为,本文主要通过企业理论和博弈理论做一些理论思考,并结合腾的实证分析,说明这两种操作思路都是告不住的,只有主动地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大股东作用,才能很好地化解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的管理风险和退出风险,实现债转股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多家债转股企业的股东,对债转股企业的管理能力有限,客观上不可能全面履行股东职能。为此,采用股权重组信托的方式,不失为可行的办法。它是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与外部特定机构建立信托关系,将债转股股权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特定机构,由该机构以自己的名义对信托财产进行必要的重组及运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股东冲突的相关理论,考察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障碍是终极控制人或实际控制人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利益剥夺、债转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自身的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主要是政策性股权的股东权力定位与风险不匹配、债转股企业所有权结构属于少数所有权控制结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公司治理不完善等,进而提出了股权管理的股权性质变更,引进机构投资者以及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治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债转股运作中存在着道德风险,企业对股权回购压力大把握小,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安置富余人员困难大,债转股不能解决企业和银行的所有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主体目标,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拓宽股权退出通道及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并加强信息披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债权转股权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对企业的股权,由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与实施债权转股权企业之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但是,并非所有国有企业都符合债转股条件,债转股对具体企业也不是都有利。对于符合条件,能考虑实施债转股,并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的企业,需要利用现代财务分析评价方法来分析评价债转股。  相似文献   

12.
完整、广义的债转股应当包括债转债、狭义债转股、股权退出三层含义,债转债是债转股的法律前提和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债转债这个环节,债转股才能依顺利进行,只有通过规范资产管理公司的地位,明确其权利义务,依法对债转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债转股才能为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的战略目标发挥作用;股权退出意义在于最后化解风险,收回投资,法律支持是资产管理公司实现股权退出的重要手段,国家应赋予资产管理公司更多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政策是我国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债转股在实践中转股企业的股权管理和退出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债转股企业经营管理中反映出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从债转股企业自身、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外部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债转股因其实施背景、立法缺位及其伴生的道德风险,转股伊始就倍受争议,但五年来实践表明,为数不少的债转股企业初步实现了摆脱困境的目标,迈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由于债转股当初设定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持股、而今又因股权中长期持有或即时退出而再起争议。笔认为,股权退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不应强制退出,部分债转股股权中长期持有是目前条件下的自然选择;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股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为防范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国家在国有资产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债转股工作。债转股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处置问题关系着债转股企业与金融机构双方的利益和长远发展。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在国企债转股的前几年设置成优先股以后择机改为普通股,既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改变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建立规范化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又有利于银企双方今后在更高层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浅谈债转股     
债转股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政策。中国信达资产公司就解决北京水泥厂和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债务问题与有关部门签订债权转股权协议,标志着国务院决定实施的搞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债转股工程正式启动。所谓债转股,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投资主体,将有关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成为企业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但不干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实质上,它把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是国家为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改革和解困目标,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促进国有企业增资减债工作而推出的一项政策性措施。债转股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对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债转股的含义及目的   债转股,是以商业银行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将原来商业银行与企业部分债权、债务关系,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实施债转股企业之间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将原来的还本付息转为按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问题而提出了实施债转股这一政策措施,这项旨在改善国有企业负债结构、改善银行资产质量的战略决策实施情况怎样,前景如何,是我们大家所关心的,在此,笔者依据有关资料向大家作一介绍。 债转股的意义 什么是债转股,简单地说,债转股是银行把对企业的贷款债权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然后转为股权,由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股东,行使对企业的出资人权力。债转股是银行采取的多种资产保全方式之一,以期达到恢复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贷款对…  相似文献   

19.
从1999年开始,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先后对部分国有企业实施了债权资产公司转股权,开始了金融债权转变为对企业投资的大规模突破。三年多来,债转股及其管理工作逐步向前推进,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债转股以后股权的管理成为有关各方共同面对的全  相似文献   

20.
债转股问题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债转股是我国为化解金融风险、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战略举措。据笔者掌握的材料 ,在我国债转股实践中 ,存在“败德行为”、目标错位和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模式尚待优化等问题。为此 ,笔者以为 ,应正确确定债转股企业的条件 ;转换的股权 ,不一定都要由国家所有 ,也不一定要采用普通股形式 ;债转股的目的不在于为国有企业“解困” ,在于“改制” ;资产管理公司的责任不仅是把拟转股的债权转换为股权 ,更重要的在于使其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