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金融风暴“寒风”之下,广东省的管理者们开始出现在广东各地进行现场办公。11月初,在以推进“双转移”为主要内容的“第五届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上,广东省副省长佟星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并介绍了广东省的经济现状及以产业、劳动力转移为核心的“双转移”战略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越两国共同构建的“两廊一圈”,对地处其中一廊核心地带,边境线长达533公里且拥有国家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的新建城市崇左市来说,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冈此,我们要全面构建发展合作平台,尽早融入“两廊一圈”区域经济合作。构建优势资源开发合作平台。崇芹市与越南北部各省市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其一,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崇左市矿产资源丰富,但开发技术水平有限:当前,越南政府也正在积极鼓励本国资本和技术投向邻国,并规定外资在越进行资源开采必须与国内企业合作,这正是双方企业开展合作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承建的深圳市香域中央花园(南)工程日前荣获2006年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这是继喜年中心工程获得该奖项之后,该公司再次登上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荣誉榜。该工程是一个集住宅、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结合群体建筑工程,先后获得2006年度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深圳市优质样板工程及“金牛奖”、  相似文献   

4.
TCL集团坚持科技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项目、技术.人才的合作方式,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咨询机构的权威专家共同参与决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智能库”和“信息库”的作用,在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过程中,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高校回响     
《中国科技产业》2011,(2):54-56
省部企业特派员行动计划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产学研合作效率不高、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量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走进工厂车间,转化成产品、生产线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使广大企业找到了创新资源雄厚的“婆家”,得到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6.
自2000年我国正式确立“走出去”战略以来,愈来愈多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经济技术合作以及跨国并购等方式,逐渐走出了国门。2011年12月1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进一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可见,“走出去”与“引进来”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两大重要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I临着的诸多问题,如产能过剩、资源紧缺以及贸易摩擦加剧等方面内容,均可以通过企业“走出去”来进行国际化的经营,从而找到解决难题之钥匙。  相似文献   

7.
小微企业“及时雨” “星光工程”是《顺德区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星光工程)实施方案》的简称。在顺德星光工程5项合作项目中,佛山市顺德区与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签订的《共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创新试点合作协议》,是继2009年省中小企业局与顺德区签订《省地共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协议》后双方再次签订合作协议,是省中小企业局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由最初的参与援外项目、对外劳务合作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对外工程承包、境外投资、境外资源开发等形式,由最初的劳务输出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技术输出、资本输出等,“走出去”效应日益显现,为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走出去”规模较小、层次较低、  相似文献   

9.
《浙江工商》2008,(6):45
为充分展示宁波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取得的巨大发展或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宁波市工商联于今年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30年与宁波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活动”。一是于3月底组织企业赴衢州市参观考察,为加强两市的资源和产业合作、推进“山海协作工程”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10.
“走出去”是眼下政府和企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有的甚至已提到战略高度。但一般的理解,“走出去”是指“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殊不知,经济全球化下的地域概念,已将国内与国外融为一体。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国内”同样可以被理解为“外”,浙江企业的跨省合作,为我们展示了以“国内”市场为目标的又一条“走出去”之路。意识是实践的能动反映。学习浙江企业,也许更重要的在于观念和意识方面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