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对口帮扶山区”、“山洽会”、“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等,显示出山区经济在广东省的地位已经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2.
以“双转移”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速。如今,广东省为解决经济再次提速的困境,创造性地提出了"双转移"战略。"双转移"战略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现在执行如何?效果又如何?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广东实施“双转移”、“双提升”的循环促进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振  张可 《港口经济》2011,(10):46-50
本文通过分析实施“双转移”和“双提升”发展战略的基本动力,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最终落脚点,将两大战略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两大战略的循环促进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双转移”是“双提升”战略的基础,而“双提升”是“双转移”的延伸和必然要求,同时两大战略的实施将为广东新一轮发展赢得人!z/红利、制度红利、产业红利和技术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新近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和此前出台的“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政策”,这两者决定了未来广东产业腾挪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鸿宇  曹前程 《珠江经济》2008,201(5):25-33
本文将传统的两部门模型运用于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差距的研究中,将广东省区分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非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空间单元。通过对广东省最近17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在劳动力转移和资本推移的双重条件下,威廉姆森“倒U”曲线在广东省是基本上存在的,并以此为基础,对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作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广东省的产业空间重组表现为产业的梯度转移,其中珠三角地区成为产业“转入”和“转出”的核心区,产业布局呈现出以珠三角为中心递变的“圈层模式”,产业转移园、高科技园区、空港经济区、临港产业基地和城市服务综合体将成为产业重组过程中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借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契机,广东省政府推行了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为导向的"双转移"战略,该战略的出台有其内在的推力与积极意义。经过6年的发展,"双转移"战略的效应逐渐显现。文章试图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广东省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来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以此解读"双转移"战略对广东省产业格局的发展和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广东各地区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动不尽合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粤东、粤西、粤北)人才紧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不利于广东确立人才“第一优势”,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不利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升级,不利于劳动力进一步转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分析“双转移”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问题,从流动意向的角度指出劳动力“单向”流动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集群经济是广东省工业发展的特色,这决定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在广东省产业转移的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产业集群租金与产业转移的互动关系出发,基于产业集群租金视角对当前广东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集群租金为导向的产业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世界经济评论》月刊8月号】战后亚洲曾把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工业化浪潮从先进国到后进国的发展过程称为“雁阵模式”。相对于这个国际版的“雁阵模式”,目前在中国国内,出现了沿海地区与中西部之间的国内版“雁阵模式”,以及沿海地区的三大经济圈(以广东省为中心的珠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中的圈内版“雁阵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亭 《浙江经济》2014,(2):14-14
不真正遵循市场经济、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规律想问题和办事情,好经兴许也是会被念歪的 2008年,广东省在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活动中,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推进珠三角高度密集的产业和劳动力,向粤东西北三个方向进行“双转移”。其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泛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个区域的竞争方主要表现在其产业竞争力方面,产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泛珠三角地区涵盖了东、中、西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梯度。根据范海英(2003)的研究,广东省2002年的产业结构高于泛珠三角地区其他省份,同时结合泛珠三角地区各省GDP的总量来看,广东省尤其是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珠三角”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居于中心地位,而广东省在发展第二、三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他省份则相对处于劣势,这为广东的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是实施"双转移"(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政策,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先行地区,对我国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现状,挖掘其管理上存在的规划、招商融资、人才等诸多问题,从政策扶持和创新两层面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以提高广东省工业园区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4.
在历经“解放思想”的“大讨论”、“调研”这前两个阶段之后,广东的决策者正式进入“出招”阶段。由此,“解放思想”的具体内容开始显露。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工作会议。一份《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及配套文件在会议上推出。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重创了广东的外贸经济,但同时也促使广东在全省范围内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茂名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世界级沿海石化产业带之一,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居全省欠发达地区前列,有实施"双转移"的优势。要把握住"双转移"的历史机遇,茂名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艳  梁谦 《特区经济》2010,(10):32-33
"双转移"、"双提升"是现今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它们能否顺利实施将影响着广东省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生产要素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互动关系出发,基于结构红利角度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顺利实现结构红利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广东省化州市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确定为全市“10个民生”工程之一,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市累计投人1837万元,培训劳动力23665人,培训后的劳动力转移就业16503人,就业率达81%。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省32个产业转移园竞标大会上,河源高新区在众多产业转移园中两度成功竞标为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两个园区之一,并连续获得两次共10亿元的产业转移专项扶持资金。一举夺得了多个“冠军”: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是广东省第一个由两个地级市合作共建的转移园;  相似文献   

19.
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联系纽带。基于产业结构视角,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广东省57个县(县级市)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9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水平层面,广东省县域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结构层面,广东省县域三次产业增长量以“三一二”型为主,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空间结构层面,广东省县域第一产业发展呈“西高东低”,第二产业发展呈“中间高四周低”,第三产业发展呈“沿海高内陆低”,三次产业空间发展不均衡。建议尊重客观规律,明确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立足不同区位,实现差异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新模式。华南理工大学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面向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触角前伸、重心下移,通过“高校智力资源与企业产业资源”、“高校理论技术与企业生产实践”、“高校科研人才与企业应用技术”三个方面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