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旅游是文化之载体,文化是旅游之灵魂.区域旅游通过结合区域内的文化特色,挖掘出区域文化的潜力,融合了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区域旅游的兴起是旅游行业的重要发展机遇,对于树立整体的国家形象至关重要.土家族区域旅游、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慕田峪长城、甘肃省嘉峪关市旅游都是区域旅游的典型代表,这些地区区域旅游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区域形象的建立,还带来国家形象更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许辉春 《特区经济》2012,(10):23-25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这个新概念也逐渐出现在中国的旅游发展史上。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提高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是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区域的旅游合作。在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态势,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的主体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解决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旅游合作的障碍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学  李秀斌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8-141
文章分析了粤港澳的区域特殊性,剖析了该区域的旅游合作中存在的社会制度差异、“行政区经济”制约、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三大障碍;评述了该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得失。文章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的四个方面:统一区域发展观并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力;调整行政区划结构并创新旅游合作宏观协调机制;创新区域旅游合作的制度和环境,整合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和要素;开展旅游产业的深层次合作,形成有效的微观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蔡云辉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37-140
文章认为,区域替代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区域旅游竞争所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其原因是主体因素、资源性制约和产品更新升级速度加快。区域旅游替代表现主要有出行方式替代、出行时间替代、旅游产品替代、景区(点)替代和旅游目的地替代等。旅游替代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文章认为,要正确应对区域旅游替代,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前瞻性的统一,坚持区域差异化开发策略和区域合作,从而实现共赢基础上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制约环渤海区域大范围旅游合作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促进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对策,包括强化政府作用、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构、加快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旅游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也刻不容缓.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打破地方局限性,突破行政和地域界限,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之路.在区域旅游的合作与发展中,区域旅游产品结构优化也是区域旅游合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将在区域旅游的合作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目的在于树立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整体形象,避免重复建设、过度竞争, 开发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产品体系,其主要措施是:筹划制定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调整长三角区各地旅游发展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管理机构;搭建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等。  相似文献   

8.
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当前,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2005年底,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达成书面协议,自此,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正式形成。本文根据上述背景,分析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与劣势,这将有助于探索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区域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计算出城市在区域中旅游作用影响力,以此构建环渤海旅游中心城市等级结构,优化环渤海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等级结构体系,实现区域旅游多层级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焱 《改革与战略》2012,28(6):117-119
旅游形象定位是区域旅游竞争的关键环节。文章以华蓥市为研究区域,提出了区域旅游形象定位原则,并初步研究分析了华蓥市的区域旅游形象。以"巴蜀名山、华蓥文明"为核心理念整合华蓥旅游总体形象和五个支撑旅游形象,然后围绕旅游形象,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旅游开发主题和旅游促销口号。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获得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以此为基础,结合引力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根据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最大引力线数量确定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分级区域,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了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的旅游经济辐射范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2006年相比,2012年长三角各区域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和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明显增加;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呈现出以上海为一级节点区域,以苏州和杭州为二级节点区域的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的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和常州,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均未发生变化,但三级节点仍处变动中;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中心区域和二级节点的辐射范围均有一定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实践已随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蓬勃展开。本文介绍了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论述了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探讨了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期人们对珠江三角洲旅游大三角的发展十分关注,旅游主管部门已着手进行规划,旅游行业内的企业家们为迎接这一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作出准备,学术界人士亦从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讨。多年来我们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一些经济调查,现在就这个旅游区域的开发条件及省旅游区域布局提出若干不成熟的意见。一在探索这个旅游区域开发条件之前,先研究这一旅游区域的界定,这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旅游区域划分的目的是: (1) 与有关经济区域大致相吻合,以便利用该区域的经济条件来综合开发该区域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构建嘉峪关、酒泉、哈密、吐鲁番区域旅游文化圈,实现区域经济和旅游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甘肃省委、省政府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决策部署,为加快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化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构建嘉峪关、酒泉、哈密、吐鲁番区域旅游文化圈,实现区域经济和旅游文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实践形式,探究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的现实基础、绩效状况并审视其一体化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甘肃河西走廊为研究区域,利用构建的模型并对其旅游合作绩效水平与发展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是一个天然具备一体化合作现实基础的文化生态旅游区;河西五市间的旅游合作较好地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合作绩效水平相对较低,其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还处在合作启动实施阶段。本文针对阻碍区域内产业要素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提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合作是一种新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珠三角区域旅游的发展是中国区域旅游发展较早,发展模式也较成功的区域。通过对珠三角区域与中部区域基本条件的介绍以及中部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及模式的分析,启示中部区域旅游合作应加强省区政府间的支持与合作;充分利用自身区域内的优势;形成品牌效应和改进营销方式;加强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以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协作的利益博弈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形成了区域旅游协作的动因,利益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各地的旅游合作偏好程度,使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在参与区域旅游协作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本文在分析区域旅游协作的必要性、动因和旅游合作偏好程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各地区在参与区域旅游协作过程中所应采取的各种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在区域旅游规划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规划乃至整个区域旅游规划的实施.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包括区域资源特征研究和调查,区域旅游形象替代分析、定位策略和口号设计.区域旅游形象塑造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塑造:物质景观形象、社会文化景观形象、旅游地企业形象、核心地段形象、代表人物或事件、视觉识别系统、其他感觉形象[1].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品牌是指将某一个区域当作一个旅游产品,它能给旅游者带来某种独特的精神享受.政府在旅游品牌构建中起主导作用. 构建和完善区域旅游品牌是有效实现旅游资源整合,适应旅游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要实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有赖于在旅游市场中建设一大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这样就要求旅游资源加强整合,树立整体品牌.构建和完善区域旅游品牌.通过区域联合一致对外,是增强我围在开放环境下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认为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并据此提出河北在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过程中的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