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行为。会计行为既不是企业会计人员的个体行为,也不是企业会计部门的群体行为,而是企业的总体行为。它应包括会计行为主体,还应包括会计行为客体,也包括行为的动机及行为的规范程度。行为受动机支配,动机是引起行为的直接原因。因此,所谓“会计行为”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公司管理当局负责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等),在其内部动因驱动下  相似文献   

2.
赵宁宁 《时代经贸》2016,(33):33-35
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汇。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是对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性举动。并且,会计工作在改革进程中能够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管理会计中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管理会计的供给侧改革则是从管理会计功能结构的改革所提出的价值管理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尝试探索全新的管理工具和实践方法来适应新背景,把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实际的商业行为,从而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采用管理会计的思维即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从价值创新、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三个角度,探讨管理会计的创新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进行供给端的结构型改革。  相似文献   

3.
赵晓萌 《经济师》2010,(7):145-146
文章旨在对风险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进行初步建立,为风险管理提供一种新方法。风险管理会计控制系统是在风险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加入管理会计这个工具,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思路来预测、控制、防范或者更有效的利用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相似文献   

4.
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是会计改革与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文章的创新点是借鉴国外管理会计体系的理论与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经验,提出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措施,即:加快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制定统一的标准、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和促进学科融合、加快立法。  相似文献   

5.
试论管理会计的本质及其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云波 《当代经济科学》1999,21(5):95-95,F003
管理会计由决策会计和控制会计两部分构成,前者是一个信息系统,后者是一个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乏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环境的“恶化”,这要求通过优化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管理会计环境,来增强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在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是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手段实施,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会计管理与控制质量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专业的会计管理与控制手段合理调配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源,成为事业单位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利用会计管理与控制提供的信息数据,才能避免不当决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基于此,以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为研究重点,分析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的内涵、意义,以及对事业单位发展具有的作用。然后,针对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手段应用的途径,以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1.规模动机。西方政治活动理论指出,当企业盈余能力较大时,就会受到公众和政府过多的关注,政府部门有可能会对其征收高额税收或进行限制。企业管理人员有可能会选择那些能够将当期盈利延续到下期的会计程序,使利用会计程序和方法来实现净收益最小化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手段,从而采取有利于自己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会计行为目标可概括为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主体动机两者互动均衡的结果,其中含有会计最终目的,即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关需要。由于会计行为是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的主体动机两者的互动均衡,因此,会计行为主体的研究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会计行为目标可概括为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主体动机两者互动均衡的结果,其中含有会计最终目的,即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关需要。由于会计行为是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主体动机两者的互动均衡,因此,会计行为主体的研究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会计行为主体也就是会计人员,他们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是指当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正因为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也不同于超出制度许可范围的盈余操纵,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试图对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务件及动机作出解释,接着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并提出了有效规制盈余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