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位根检验下实际汇率通常的非平稳性与购买力平价相矛盾,然而考虑到国际套利交易成本,实际汇率可能遵循某种非线性均值回复行为。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对实际汇率的非线性均值回复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选取带有约束的E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非线性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其均值回复速度进行了估计,并给出了购买力平价下的均衡汇率。结果支持了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卫平 《经济学》2007,6(4):1277-1296
单位根检验下实际汇率通常的非平稳性与购买力平价相矛盾,然而考虑到国际套利交易成本,实际汇率可能遵循某种非线性均值回复行为。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对实际汇率的非线性均值回复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选取带有约束的E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非线性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其均值回复速度进行了估计,并给出了购买力平价下的均衡汇率。结果支持了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1995年1月—2011年12月月度实际汇率数据使用门限自回归检验模型检验了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货币是否满足长期购买力平价理论。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兑港元、人民币兑韩元、人民币兑英镑、人民币兑美元、人民币兑新台币和人民币兑卢布不存在向其均值回复的趋势,不满足长期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兑新加坡元和人民币兑日元满足长期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分别存在向其均值非线性和线性的回复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模型,采用1994年第1季度-2008年第2季度的时序数据样本,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测算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基本面因素能较好地拟合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过程;人民币实际汇率经历了三次低估和三次高估,但失调程度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上证指数2006年1月6日-2011年5月23日收盘价的波动率进行了研究,介绍并使用随机系数SETAR模型与ARCH族模型进行对比拟合,根据数据的特点,文章构建了一种新型的SETAR模型,即AR(r)-SETAR(l,p1,p1)模型,模型利用ADF检验和AIC准则进行识别和估计。结果表明:可用AR(4)-SETAR(2,1,1)模型来拟合中国股市中的上证指数,研究其波动率特点,上证指数波动率呈不对称的响应,而且"负"响应比"正"响应高出约1.3倍。用ARCH族模型也证明了这种不对称响应的特征,但无法度量波动的强度,预测效果也没有SETAR模型精确。说明上证指数波动率不对称响应明显且呈现非线性的趋势,这种非线性的趋势更适合用SETAR模型来拟合。  相似文献   

6.
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概念、证据与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索性地建立动态购买力平价(PPP)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模型化国民经济市场化和开放化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结构性因素,描述实际汇率对传统PPP理论平价水平的系统偏离及其动态演化特征。本文依据国际横截面数据进行动态PPP理论的计量分析,取得动态PPP理论的结构方程和可计算形式,进而情景预测2006—2010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为未来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均衡调整提供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时期内非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两者的动态关系,在非线性条件下,当期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贸易顺差增加,前两期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当期贸易顺差减少,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门限特征。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差额影响的时间路径像是一个"倒J-曲线"。200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虽然一直在发挥着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但是,人民币汇率不是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依据1995-2011年的季度数据,通过GARCH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进行了测算,并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程度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以及错位对中国制造业各分类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长、短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及汇率错位对不同分类产品的影响均表现出负向影响,但影响效果因产品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各分类产品出口短期内均具有自我修正的动态机制。货币当局在关注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值的同时,应进一步减少汇率波动及错位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非线性平滑转移模型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相结合,使用实际汇率对相对生产率进行回归,并在回归残差的基础上建立STAR模型。结果显示残差存在非线性波动,并且具有两个转换函数的STAR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残差的非线性波动特征。证明交易成本、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等因素影响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同时也说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影响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均衡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汇率决定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构建了宏观经济变量和微观市场因素相结合的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决定理论模型,进一步,本文对所构建的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决定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样本内外预测效果分析,研究发现,在区间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由中美相对利率、中美相对通货膨胀率、美中相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技术分析者预期以及基本面分析者预期决定。本文构建的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决定模型无论是拟合效果还是样本内外预测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11.
伴随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未来走势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选取中国1986-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具有两区制门限的ADL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的变动会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从短期来看,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是非线性的。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6月19日,央行为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推出第二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本文旨在研究第二次汇改后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情况。本文为探究时间序列长度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使用R软件选择出一个较为适用的模型即ARIMA模型,使用2010年6月19日至2011年7月19日的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进行拟合,并对未来半月汇率进行预测。同时,为对比长短与样本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又使用2011年1月1日至7月19日的交易日汇率数据进行预测。对比发现两中ARIMA模型对汇率预测均有效,而短样本预测精度较长样本更优。据进行预测。对比发现两中ARIMA模型对汇率预测均有效,而短样本预测精度较长样本更优。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意义。以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为框架,构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决定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部门技术进步的提高、国外消费的增加、出口商品总额的扩大、政府非贸易品支出的增加、国外实际货币持有余额的扩大、贸易条件的改善,会使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升值;国内消费增加、国内实际货币持有余额扩大、经常帐户余额的增加,会使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贬值。汇率决定模型的结论符合人们的经济直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研究汇改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实际利率的不同影响.本节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实际利率、美国实际利率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实际汇率、美国实际利率对中国实际利率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影响如何? 利用方差分解,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美国实际利率对中国实际利率贡献度的大小.本文的研究对我国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及如何维持利率政策独立性,避免利率政策对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做出过度反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剑 《当代财经》2006,(9):89-94
本文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特点,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文中提出了更加合理的模型,引入关税(出口退税额)、政府支出、贸易条件等变量,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978 ̄2005年,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对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其后,运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Logit模型)进一步对二者关系进行了考察,得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幅度与净出口呈负相关的结论,即汇率错位幅度越小,越有利于出口,从而出现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6.
政府支出通过资源的退出渠道和消费的转移渠道影响实际汇率.本文首先讨论政府支出对实际汇率影响的模型,利用协整的方法对现实的数据进行了检验,证明了中美两国相对政府非贸易品人均支出、相对政府人均支出和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然后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这三者的均衡方程做了估计,并得到了中美两国相对政府非贸易品人均支出、相对政府人均支出通过资源退出渠道和消费转移渠道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影响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林楠 《金融评论》2013,(6):70-83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总供求分析框架,分析微观行为优化的宏观货币汇率条件.引入国内外相对货币结构差异因素,对均衡实际汇率进行拓展分析,进而对中国经济转型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实际汇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协整检验和动态回归。在本文分析框架下,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并不严重,结合协整和动态回归分析,进入2011年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为此应审慎升值。  相似文献   

18.
以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方法为基础,通过实际汇率和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变化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ECM),本文对1994—2007年人民币市场均衡汇率进行估算。估算结果显示,1994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市场均衡汇率没有太大偏离。2005年7月以来,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随着“小步微调”的改革方式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市场均衡汇率的偏离水平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作为过渡措施,应采用目标区汇率制度,将外汇储备增减幅度作为调整汇率目标区范围的一个参考标准,推动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靠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波动率角度建立了含水平效应和跳跃项的异方差GARCHLJ短期利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短期利率的异方差主要是由水平效应和跳跃成分造成的.GARCHLJ模型能解释我国短期利率的异方差性、均值回复、尖峰厚尾性以及波动的连续和非连续变动的统计特征,结果显示了较好的拟合与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和协整理论,测算1984—2004年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季度状况,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此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币值低估和两个阶段的币值高估。结合这21年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划分阶段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可以发现:较大幅度的实际汇率错位对涉外经济变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而低幅度的实际汇率错位,不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危害,经济系统本身可自动调节;另外,实际汇率错位对涉外经济变量的变动有非常好的解释作用,这反过来证明,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状况的测算是准确的。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1984—2004年整体时段来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实际汇率错位对出口和进口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