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中明  唐继发 《生产力研究》2012,(1):121-123,144
文章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了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强度与双方三次产业结构差异的关系,验证了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及附近城市地区,中心城市与一个周边非中心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与中心城市对该城市的辐射强度的关系为二次曲线关系,即当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相似程度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越相似,中心城市的辐射强度就越低。我们还发现,两地区非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各自的中心城市同质化程度都很高;北京周边城市产业结构与北京的相似程度相对较低,受到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
经济区是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区域增长带动作用功不可没。密切的区内经济联系有助于中心城市增长极的扩散和经济辐射。市场一体化水平决定区内经济辐射的有效性。周边城市在接受中心城市产业辐射的同时,更多的是利用中心城市吸收外来资本的优势,创造自身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条件,凭借地理、开放的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的有利条件,提高接受辐射的能力,弱化中心城市对其资源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心城市是指城市整体实力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城市,中心城市是在经济上有着重要地位,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中心城市通过和区域的互动作用,实现各种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城市--区域共同体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实践上证明了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辐射带头作用。随着湖北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城市而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对湖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中心城…  相似文献   

4.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蕾 《经济经纬》2007,(2):72-74
相对一般型城市,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指挥、调节和综合服务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可以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增长.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对于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发展日益凸显集群化特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重要方面。京沪深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产业辐射作用是影响城市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京沪深三地企业投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京沪深产业辐射的特征。研究表明京沪深三地产业辐射活跃度和强度都处于上升通道,产业辐射的区域分布凸显国家发展战略和使命,在辐射模式上分别呈现"网""线""点"状特征:北京"网"状辐射全国同时兼顾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海"线"状辐射长江经济带同时重点带动长三角区域,深圳单"点"辐射珠三角区域。在产业辐射行业特征上,北京相对均衡,深圳次之,上海最为集中。北京应更加注重对制造业投资的关注,从而为其发达的服务业寻求稳固的发展依托,上海和深圳需要警惕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偏好。  相似文献   

6.
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晋城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区域经济则是中心城市的依托和支撑。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路径是,以城市为中心由面——点——面的进程。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在现代社会,载体及其传导机制主要是企业、产业和城镇体系三者的相互作用。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是在比较利益推动、市场机制驱动、制度变迁促动、人居环境拉动等动力机制的合力作用下通过企业、产业、城镇体系等载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论述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具体规划方案,指出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消费城市内涵及特征分析,分两步构建消费城市中心度指数:先构造消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基于引力模型的社会网络方法对城市消费中心度进行测算。鉴于长三角地区在培育建设消费城市方面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消费增长极是带动区域消费城市发展的关键。上海作为消费增长极,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消费城市发展效果明显。(2)其辐射强度存在空间分异且表现出衰减效应。随着区域内消费城市快速发展,低消费中心度城市更加依靠自身力量内生发展。(3)受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共同影响,长三角消费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集聚性,表现为空间正相关。(4)第三产业、城镇化、互联网和金融市场发展均能显著提升城市消费中心度,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在提高本地消费中心度的同时对周边城市产生虹吸效应。(5)消费城市的驱动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经济带"协调会"成员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长江经济带内城市能级,确定上海、重庆、武汉和南京为核心城市;利用断裂点模型和经济辐射场强模型,测算核心城市影响力。测算得出:上海市影响力范围要远远大于其他中心城市,而南京、武汉和重庆的辐射影响主要集中于周围城市;产生辐射效果大小与距离、交通网络完善程度和自身城市质量大小有关。加快长江经济带内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有利于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统筹配置资源,引导人口迁移,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最大效益;加大对地处多重断裂点城市扶持力度,有利于接受核心城市辐射和传递辐射。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经济地理》2012,32(3):57-62,8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郑州、洛阳的核心带动作用不够突出;②经济区城市内部产业部门分配上差距较大,城市内部产业间,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中低级城市数量较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④中原经济区内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之间尚不协调;⑤中原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以郑州为中心,呈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省际城市之间联系贫乏。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对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省际边缘区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主动接受周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是欠发达的省际边缘区实现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主动适应。但从辐射通道上看,省际边缘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从辐射流上看,省际边缘区自然条件较差,要素匮乏;从辐射动力上看,省际边缘区接受辐射的动力不足。本文以陕南地区为例,在分析其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难点的基础上,利用断裂点理论计算出周边五大中心城市对陕南地区的经济辐射强度。并提出陕南地区要争取特殊政策倾斜,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制定差别化经济辐射接受策略,以及积极宣传优势特色产业以吸引经济辐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魏绍琼 《广东经济》2012,(10):46-50
2010年2月,国家明确提出建设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所谓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2011年,广州城市化率达到84.13%,综合经济实力从1989年以来连续23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1998年,广州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50%,  相似文献   

13.
中心城市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中起着弥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往往体现为主要城市的竞争,另一方面中心城市通过集聚和扩散作用带动着区域经济增长.本文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建模说明了中心城市影响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反应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协同度的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实证分析的关键变量.通过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该协同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通过增加控制变量和改变关键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7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蓝色经济区内的城市辐射能力和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群整体辐射能力不强,核心城市中心地位不突出,中低城市流强度城市占多数。2区内第二产业辐射较强,呈现高集聚态势;第三产业辐射能力较弱,空间分布较为分散。3区内各城市地域分散,经济关联性不强。为了促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有必要提升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提高第三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所属省份的县市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法研究了城市圈的形成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城市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由于城市圈基本围绕中心城市而建立,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属于城市圈范围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城市圈临界线附近县市样本,进而判断城市圈形成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圈的形成主要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个路径改善了城市圈区域的整体经济绩效;并且城市圈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北京未能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京津冀城市圈区域的经济增长,而长三角城市圈和珠三角城市圈地区则都受益于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中心作用,集中表现为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观念思潮等各个方面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在发挥广州市的中心城市作用时,我们比较重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辐射作用;但是,广州市对周围地区的智力辐射,至今还未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本文仅就广州市的智力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分析全国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经济带的空间划分方案。进而,以黄河经济带地级以上中心城市为样本,通过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时空格局分析,并与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对比,深入解析了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规模等级、职能定位及其空间体系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空间分布较为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大区域京津双核吸引,小区域省会中心带动的空间格局。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能力与空间经济联系之间呈现高度的空间耦合关系,说明中心城市服务能力是其对外经济联系强弱的综合反映。京津两市的全域性中心服务能力尚有很大不足,服务辐射较多局限在邻近的周边区域,对中、西部广大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小。与长江经济带相比较,黄河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黄河航运功能不足,东西横向经济联系相对较弱,横向陆桥通道建设对黄河经济带长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嘉兴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0的新形势下,以上海为核心的上海大经济圈,未来几十年内可能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嘉兴作为上海大经济圈中距离上海最近,受上海辐射作用最强的城市,如何顺应上海大经济圈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对于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整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依据经济地理学经典理论,借助区域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核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聚类分析,为划分三大核心城市的各自腹地范围提供了依据.基于三大核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状况和空间辐射范围,提出了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模式,归纳演绎出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整合架构,以期对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使之更好的发挥其在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引入地理经济学的断裂点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在综合评判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服务业辐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辐射区域的划分和比较,依据辐射面积、人口和经济上表现出的辐射作用差异,将其划分为全面领先型、辐射受限型、区域龙头型和次级核心型4大类型,并分别基于国家层面和城市层面提出各类城市提升服务业辐射能力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