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货币学派在分析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时,一个内含的假定就是货币供给是外生给定的;凯恩斯学派则提出了内生货币供应理论。作为流动偏好的存量分析,凯恩斯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意义和货币与其他资产的关系以及资产的流动性;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流量分析的一个特例,虽然它引入了凯恩斯的存量分析或"资产选择",但他把这种存量与流量的同时均衡的基础建立在新古典生产函数和中央银行外生的货币供给之上,这导致其理论的重大缺陷。对于以上问题的研究,要在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框架下,采用存量和流量相结合的方法,坚持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思路,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在研究货币数量均衡的标志之前,先讨论一下货币数量均衡的涵义。货币数量均衡是货币数量运行中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它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一)货币数量均衡在量上的规定在量的规定上,货币数量均衡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首先应该是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完全相等。否则,无论是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还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应,均不应称之为货币数量均衡。其次。货币数量均衡应该是名义货币供应与实际货币需求的相等,而不是与名义货币需求的相等。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过程及其与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中央银行选择特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由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下通称其为商业银行)在货币发行和货币供应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从而形成了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二阶式货币供应体系,即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供应市场货币。一、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作为我国掌管人民币发行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机关,并不直接办理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货币信贷业务,而是执行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的职能。这  相似文献   

4.
一、货币理论中的内生性货币供应理论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理论最早起源于西方的19世纪中期,复兴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英国的雷德克利火(Radcliffe)委员会认为: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使中央银行控制登货币供应量变得毫无意义。他们事实上提出了货币供应不是外萜生的,是不仅仅受中央银行控制的,而应该是内生的观点。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格利和萧(Gurley & Shaw)认为:随着金融多样化的发展,货币不是货币金融理论的唯一分析对象,货币金融理论应该研究多样化的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基本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借鉴经典理论方法分析了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货币需求函数,以1992~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方法得到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揭示了货币需求除受收入影响外,还受通货膨胀率、风险资产价格影响。因此,要关注货币需求变化的长期趋势,提高货币政策预见性;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决策应关注资产价格及新的制度因素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弱外生性货币供给理论,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货币市场确实是非均衡的;货币市场非均衡产生这种非均衡的原因在于:在剔除了市场干扰之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所产生货币供给净效应并不能正好满足经济运行对货币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1995年以来的季度数据,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分析内生货币视角下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货币内生性理论的"存款创造货币"论和"贷款创造存款"论,得到货币供应视角下通货膨胀的原因。实证结果显示,广义货币供给M2对通货膨胀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影响力度在逐渐减弱。推动货币供给余额快速上升的最主要动力来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推动存款余额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故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是货币内生视角下通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包括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其中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式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是早期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代表。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建立货币需求函数M=L1(Y)+L2(r)=ky—hr。该函数表明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需求理论放弃了传统货币需求理论中将货币需求看成是常数的做法,认为货币供给是最重要的政策变量。  相似文献   

9.
货币内生性理论指出公众的货币需求会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因此 ,公众通过调整货币需求可以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本文利用货币内生性理论来分析公众行为对中央银行为稳定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效果的影响 ;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我国M2 的供给有较强的内生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果上存在着不对称性 ,以此可重新认识我国当前通货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分析了“宏观货币需求理论”的建立过程,描述了西方微观货币需求理论的产生与演化,并对以上两种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别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西方的微观货币需求理论虽有明显的庸俗性和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因而可供我们学习、批判、吸收,充实和完善我国的货币需求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正> 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给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货币数量过多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据此,治理通胀的唯一政策选择就是提高利率紧缩信贷以达到控制货币数量和稳定物价的目标。与之相对,非货币因素的通胀,最基本的特征是物价上涨同货币数量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物价上涨在前,货币数量增加在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放开后,提高利率、紧缩信贷、控制货币发行一直是治理通胀的基本政策手段,但是1993年,利率大幅度提高了,货币也紧缩了,物价却依然不断上升。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只能是过去几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已经改变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微观基础,产生了非货币通胀压力,使简单的货币紧缩对之无能为力。进入1994  相似文献   

12.
货币供求理论是货币经济学研究兴盛不衰的命题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近百年来货币供求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脉络,剖析了货币理论研究“重需求,轻供给”格局的成因,并研究了未来货币供求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洪军 《经济评论》2004,(2):77-82,97
囿于静态和比较静态的框架 ,使新古典的货币理论难以处理历史时间和货币 ,不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的动态的货币经济关系。而凯恩斯则提出了移动均衡的分析方法 ,力图建立不同于新古典的分析框架 ,但遗憾的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学派则错误地发展了凯恩斯的方法 ,最后又复归新古典。在货币理论中所涉及的均衡有三种 ,即新古典的均衡观、凯恩斯的均衡观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均衡观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货币理论的研究主要从货币需求分析出发,形成了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后凯恩斯主义货币模型、弗里德曼货币函数等一系列经典理论模式.但是,这些研究模型中,持有可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都是无收益货币的负相关因素.至于是否需要有一部分货币专门用来服务金融资产,至少迄今为止,尚无这方面系统的科学论证.文章提出的货币分解理论,试图从理论上对该问题加以探讨.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多重职能.因而表面同质的货币必然有着内部的异质分工,这是货币分解的基本逻辑.文章采用货币供给侧分解方法,按照货币的流向把政府发行的货币分为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和流入虚拟经济的货币;实体经济货币包括交易货币和交易准备货币,虚拟经济货币包括储蓄货币和金融市场货币.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这四个组成部分的货币数量随着货币需求动机的不同而有着动态变化,这样就引入了货币流动的动力机制.货币分解理论揭示了货币存量与流量的相对含义,涉及政府、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等市场参与者,同时也与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等市场发生联系——传统货币理论是这一理论的特殊情况,能够涵盖现有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并较全面地解释了"中国流动性之谜",可以成为货币理论的统一分析框架.该理论对现实经济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对正确认识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传统货币需求方程在我国的经验应用中缺乏稳定性,并倾向于高估规模变量的弹性系数。本文根据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特点,基于简单的代表人效用优化理论框架,论证二元人口结构转移对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由于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货币需求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改革之后除了总收入增长使得货币需求增长之外,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也引致了额外的货币需求。因此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增长速度便会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超出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不会全部体现为通货膨胀。经验结果显示,这较好地解释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超额货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时革 《当代经济》2016,(28):126-128
现代货币金融理论金融变革主线之一是将文化内涵、制度因素嵌入传统金融理论模型,这其中涉及到金融中的传统课题——货币及其本源.而且这种新的研究更加重视政治或社会关系对货币、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影响.本文简要回顾了货币形式的发展演进和货币本源问题的纷争,对主流学派“货币观”进行了评析和批判,重点研究了货币化生产及货币、信用与社会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关结论及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家经常要探讨货币增长与产出增长的关系,这一探讨可以分成两种理论,其一是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强调货币供给在影响真实经济活动中的因果作用:货币供给的增长变化引起产出增长的变化(货币影响产出);其二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对传统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形成挑战。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用反因果关系的概念来解决货币与产出的关系。认为经济中真实部门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理财决定,从而影响货币需求的数量,只要金融系统随着需求的主为化而做出反应,产出增长的变化将导致货币增长的变化(产出影响货币)。  相似文献   

18.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专业银行的货币供应机能问题进行探讨。1.专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机制作用的比较。我们知道,基础货币是社会货币供应的母体,它由法定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和现金三个部分组成,即B=RR+RE+C。基础货币B的总量和构成变动,是货币供应机制作用的核心。下面我们要讨论的是专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在影响货币供应机制方面的作用的区别。区别之一,中央银行是通过运用政策工具,既影响B的总量,也影响B的构成,从而达到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的目的;而专业银行只能通过业务活动影响B的构成,其直接目的是增强信贷能力,由此而产生对货币供应的影响,是非目标性的。  相似文献   

20.
货币数量交易方程式的贫困与出路●颜鹏飞肖殿荒货币数量交易方程式MV=PT(或MV=PY)既不是亦不可能拓展为一种产出、名义收入或价格水平理论;也不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而只不过是一个错误的货币流通速度决定模型。因之,尽管在适当的变量内涵限定前提下,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