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淡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财务分析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财务分析是指投资者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通过相差数据的比较计算,得出盈利能力、风险状况、发展前景的相对指标,与社会同类指标,行业同类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来判断出该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的大小,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价值分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高低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构建了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综合评价指标,选取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产运营效率三大项指标作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一级指标,进而又选取了10项二级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A股林业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价值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上述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基本上可以反映其投资价值,进而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选择。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EVA实证方法对风电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做了研究,得出了风电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价值排名,希望该排名能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起到理论指导和决策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综合评价法,基于二元价值容介态理论,利用物质态和信息态双层筛选法,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级,以挖掘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5.
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下,政府控制下的国有上市公司将控制权私有收益而非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其决策目标,使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呈现出典型的投资行为异化特征。根据对公司投资期望模型回归残差的统计和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两阶段决策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出关于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的以下结论:(1)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投资不足与过度投资两种投资异化行为并存;(2)与过度投资行为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更为普遍且部分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表现极端;(3)与投资不足行为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航工业集团的1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3个财务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5个主成分,并计算出5个主成分的综合值,据此对12家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综合排序。结果显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评价结论基本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各家上市公司的评价得分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这些公司的内在投资价值,而且用于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关乎公司价值的理论也是比较一致的,可为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财务分析在投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财务指标繁多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难度,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数据降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饮料制造业的18家上市公司财务情况的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各上市公司的财务综合得分情况,为投资者分析公司财务指标时提供直观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能源消耗量的持续增加,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形势愈发明显,为缓解能源短缺,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成为世界能源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新能源行业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无论是单个的普通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度量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从而控制投资的市场风险,增大投资回报率。在此以沪深两市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具体情况为背景,选取了40家上市公司的12项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所构建的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指标体系中的单指标转化成为综合指标,对当前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股市的16家A股上市旅游公司作为样本,取19个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工具对这16家公司2010年度的19个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这些主成分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旅游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最终运用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对旅游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排序,得到这16家公司的最终投资价值排名。  相似文献   

10.
陈助军 《经济经纬》2004,(4):129-132
综合各种市场因素,我们认为2004年重要的投资机会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仍将继续2003年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挖掘;另一方面投资机会源于全流通带来的期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研发强度、创新速度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主要体现在创新速度处于不同区间范围,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相同。当创新速度处于“慢车道”时,研发强度与上市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当创新速度处于“正常行车道”时,研发强度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负效应有所减缓;当创新速度处于“快车道”时,研发强度增加能够带来上市公司价值提升。此外,我国上市公司中近六成创新能力不容乐观且行业差异显著,亟待提升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创新助力上市公司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2.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自利性多元化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投资和破产政策的扭曲同时也损害了企业价值.本文从民营企业的金字塔持股结构和股权制衡角度分析民营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影响因素.本文收集2006-2009年我国A股市场179家民营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将民营上市公司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类型.其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结论.从而验证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存在利用多元化经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因此,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上市公司自利动机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应该成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与投资价值判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具有公布集中、数量庞大、行业复杂的特点。根据主要财务报表的基本分析原理,运用公司的优选模型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以简化繁。详解了如何以各种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价值的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1-2006年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对国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按照行政级别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及国有资产布局调整为制度背景,在分析国有企业成长性和投资机会的差异后,研究发现,在具有同样成长性的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属于中央政府控制,其持有现金的价值大于地方政府所控制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5.
公司研发决策不是完全独立的,可能受到同行业公司的影响。利用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数据,实证检验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伴效应的存在性、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受同伴公司决策的影响显著;信息优势和竞争压力是研发投入同伴效应的形成机制;政策冲击、产权性质、行业地位和融资约束均对研发投入同伴效应产生影响。结论对我国上市公司掌握研发决策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进行证券投资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投资短视行为日趋严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热衷短期证券投资的现象,笔者重点对管理者基于自身利益的上市公司短视行为进行分析。本文选取2007年~2009年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大量上市公司管理者存在投资短视行为;管理者年龄、经营能力对这种行为影响较大,并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管理者薪酬、管理者持股比例与投资短视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大禹  谢获宝 《技术经济》2021,40(7):103-112
选取2007—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分析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对其自身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金融化投资后,企业财务绩效表现变差;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其金融化投资水平越高,企业的财务绩效表现越差;无论是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的实体企业,其金融化投资均与财务绩效显著负相关,而投资效率高的企业可以缓解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化带来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采用工具变量法、差分GMM和系统GMM模型对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化水平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检验,发现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依旧显著.为了确保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改变了金融化测算方法,继续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金融化水平与财务绩效进行回归,研究结论依旧成立.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企业间策略互动对研发决策的影响,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引入同群效应实证研究。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地区、行业和财务特征3类空间权重矩阵,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具有明显的惯性;企业研发决策主要受同行业同群企业研发决策(内生同群效应)及其特征变量(外生同群效应)的影响,同地区和相似财务特征的同群企业可以通过特征变量(外生同群效应)对本企业研发决策产生影响;尽管企业研发牺牲了短期盈利,但对股市估值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已具备一定的价值投资意识,而同群企业研发投入对本企业盈利和股市估值的影响均为负,说明中国企业研发互动主要体现为竞争效应而非协同效应;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升,3类同群效应显著增强。从全局视角对中国企业研发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为企业经理人提供有关激励研发创新、提升企业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研究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0  
本文以 2 0 0 0年度发行股票融资的 3 2 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首次将募股资金投向变更区分为隐性变更和显性变更 ,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且较大程度地变更募集资金投向 ;(2 )IPO公司的变更面和变更程度比配股公司和增发公司更突出 ;(3 )隐性变更比显性变更更严重 ,上市公司资金闲置问题突出 ;(4)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与资金投向变更呈显著负相关 ;(5)四重约束缺失是导致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的主要原因 ;(6)从短期看 ,变更募资投向对上市公司业绩有较明显的影响。论文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