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文章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与效应。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先从经济水平、精神富裕和生活质量等5个维度对农户共同富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检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讨论了劳动力流动范围和就业稳定性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 (1)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显著促进了农户共同富裕,在通过采用有序响应模型Ologit和倾向值匹配(PSM)方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2)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范围来看,县域内的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最大,而跨省流动的促进效应最小。(3)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来看,稳定就业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大于非稳定就业。结论 要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确保其在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真正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合,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理清乡村民宿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实现机理,弥补现有研究实现机理不清的现状,并提出共同富裕目标下规范乡村民宿发展的可行路径。方法 文章引入经典空间生产理论,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将构建的乡村民宿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分析框架应用于浙江省象山县的实证分析,理清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结果 (1)乡村民宿发展通过带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实现乡村物质空间改造;(2)通过助力显化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价值、优化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乡村社会空间优化;(3)通过拓宽农村居民就业与收入渠道,延伸乡村产业链条,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空间提升。(4)整体来看,浙江省象山县在通过乡村民宿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过程中,体现出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保障到位三大基本特征。结论 (1)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发展的物质环境;(2)借助城乡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宅基地盘活利用、乡村金融制度改革、数字化改革等相关工作,挖掘改革协同价值,提升发展的社会环境;(3)探索多元化的“民宿+”模式,延长民宿产业链条,拓宽发展的经济空间。最终,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物质、精神、经济基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3.
安吉县竹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产业是一个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发展竹产业,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安吉县竹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本文总结了安吉县竹产业发展的经验,剖析了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安吉县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不均衡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多源流模型和公共产品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大概经历了制度萌芽与停滞、恢复与探索、改革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策试点与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综合国力提升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5.
农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农村土地制度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和重要基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现有农地产权制度和使用制度的内在缺陷逐渐显露,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应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分三阶段逐步推进,以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The main political concern in the southern areas of Madagascar is poverty alleviation. To alleviate poverty in the area, the government has chosen to enforce adjustment policies of the World Bank Group. According to the World Bank Group's argument, while artisanal mining is supposed to create significant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large-scale mining investment result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prosperity. This paper focuses principally on a re-analysis of the debates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isanal and large-scale mining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urther, the paper offers an alternative viewpoint on these issues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Madagascar. In the last decade, Madagascar has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ining activity. Towards the end of the 90s, informal and artisanal mining emerg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activities of the are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lakaka frontier. At the same time, foreign investments began to benefit from adjustment policies im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large-scale mining operations also commenced. As the local socio-economic system was deeply affected by these developments, it is wise to monitor the effects of each type of mining operation on poverty alleviation. On the one hand, it appears that governance insufficiency has hampered possibilities for broader economic prosperity through large-scale mining investments. On the other hand, while artisanal mining is frequently condemned by scholars, the negative comments seem to be overly pessimistic, as this activity can be demonstrated to provide considerable economic opportunities for both the native and migrant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7.
[目的]乡村旅游是繁荣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探究其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对促进乡村旅游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黑龙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质量发展概念的辨析,将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分为资源环境子系统、产业经济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在阐述各个子系统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结果]通过计算得出资源环境子系统>产业经济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的结论。结合黑龙江具体指标数据得出黑龙江乡村旅游的动力系统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起步发展阶段。[结论]黑龙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从系统观的角度对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在发展中要在尊重省情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最优、三方兼顾、多方参与的原则,以实现整个乡村旅游系统的协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其三者之间关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8—2018年安徽省面板数据,从收入分配的角度,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研究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收入分配程度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作用路径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即存在单门槛效应,且城乡收入不平等差距的缩小将有利于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提升。因此,政府应大力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精细分析云贵高原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本文以贵州省黎平县为研究对象,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叠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农村居民点分离度分析农村居民点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黎平县农村居民点分离度指标的全局Moran指数为0.089,Z值为2.164,大于1.96,农村居民点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2)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黎平县农村居民点的局部显著性空间聚集和异常特征影响明显,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经济因素,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中,高程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宅基地制度问题一直是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要加强立法、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体系等3项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民间金融内生成长机制与政府规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以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对民间金融的成因进行经济学和社会一文化人类学的考察,运用规范的博弈论方法对乡土社会网络、信任关系和文化传统在民间金融成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放贷人条例>中政府应对内生于中国乡土社会的民间金融形式采取分类引导、有序监管和渐进规范的策略,对那些绩效良好且具备规模效应的民间金融组织应逐步合法化,从而优化中国金融体系的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成为突出重点问题,在实际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规划推行中遇到各种因素影响使其难以实现。文章通过大量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结合我国实际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及环境等方面构建城郊农村发展指标体系及权重分析,提炼综合性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在构建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中环境资源是影响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河南省栾川县为实证对象,发现栾川县经济、社会生活、资源、环境等4个子系统发展不平衡,增长速度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栾川县近年来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改变乡村旅游非生态化发展的现状,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方法]结合使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基于环境正义理论,将环境问题与社会正义结合起来分析乡村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结果]一直以来,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都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给乡村旅游地及其周边区域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乡村旅游种际环境非正义和人际环境非正义。[结论]代内人际环境正义的实现是解决乡村旅游环境问题的关键,确保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正义导向和矫正当前存在的环境非正义是必须同时兼顾的两个方面。实现乡村旅游环境正义,一方面应增强主体的环境正义意识、构建公正的环境相关制度以确保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环境公正导向,另一方面应探索建立乡村旅游生态补偿制度对已经造成或现阶段无法避免的环境非正义结果进行矫正,实现补偿正义。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在推进"三化"统筹发展中特别重视实现共同富裕,在制定优惠政策时由面向全社会向中低收入群体转移,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建设内容由注重经济建设转向社会发展,农村工作由侧重面上转向深入农户。从而扭转了较普遍存在的四种倾向:注重工业化和城镇化而忽视农业劳动力的吸纳和转移,注重平均数而忽视平均数掩盖下的不均衡,片面追求GDP而忽视共同富裕,抓"三农"工作雷声大雨点小。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地流转绩效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认识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剖析不同地区农地流转绩效差异,探讨有效提高农地流转绩效措施,对改革和完善农地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安徽省皖北、江淮和皖南3个区域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农地流转绩效区域差异表现及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3个区域的农地流转绩效主要与区域内农村社会发展是否得到重视、农户家庭是否全面发展和流转工作是否落实有关,三者形成的合力最终导致综合绩效的差异;(2)农地流转绩效的提升是一项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系统性工作,包括政策方针、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结论]研究认为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值得肯定,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建议综合协调各方资源,借鉴成功工作经验,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推广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农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和深化,以补充耕地面积为核心的单目标土地整治已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地域功能在土地整治中的引导作用愈发重要。[方法]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以行政村为基本评价单元,结合平谷区乡村地域特色,拟从经济生产、生活消费、生态保育、社会保障四大功能角度出发,构建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275个乡村地域单元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根据乡村地域功能和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经济生产型综合整治区、生活消费型土地整治区、生态保育型土地整治区和社会保障型综合整治区。[结论]在明确各区域主导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体系探索了乡村土地整治方向和发展路径:经济生产型综合整治区应按照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打造全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都市型农业产业基地;生活消费型土地整治区应适度开发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发展以山水游览、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生态保育型土地整治区应以水源保护和生态养护为前提,扩展林果业生产规模,促进经济、生态共同发展;社会保障型综合整治区应大力开展村内旧宅基地、闲散地、废弃工矿用地的复垦和环境治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由于乡村地域功能处在变化的动态之中,各评价指标也随之变化,因此各乡村的发展路径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从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把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担保方式创新上大胆探索,努力增加农村信贷供给,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完整是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的最大障碍,农民增收难、"农民工闲置"、"民工荒"、征地矛盾突出等,已成为当前发展和稳定的最大瓶颈。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是农村经济突围、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社会管理升级的大文章。要加快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权能,建立合理有序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加快按照"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加快按照"把监管和服务抓起来、把权利和责任放下去"的原则改进征地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At a global level, increasing emphasi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nd enhancing biodiversity.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agricultural reforms will have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links between biodiversi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communities over the next 10–20 year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the rural economy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well‐being. However, investigations of this type are frequently hindered by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data in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re collected.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combine data using a common spatial unit. We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approach by examin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bird species richness,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Our results show how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s strengthened and contextualised by prevailing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This example highlights the additional insights that can be gained from such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questions it raises about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ocial, physical and ecological dynamics of rur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 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 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