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国家也越发重视高职生就业问题。随着2004年4月《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的颁布,高职生就业的相关研究越发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专门针对河北省化工类高职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较少。论文拟有针对性地对河北省化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力图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简讯     
学院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本刊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我院就业工作,学院于2004年5月20  相似文献   

3.
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本文以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在分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十对接”模式,并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在新形势下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学科的教学需要我们探索出一种体现就业导向教学的新模式,这是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英语学科教学现状,以就业为导向,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之路提出了几点参考性意见,以期推动高职院校英语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章解读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工学结合的深刻含义.分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企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选择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法。针对《电子商务概论,》将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入常规教学中,研究模块式教学、案例教学、CAI多媒体教学、模拟式教学、项目教学等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科学制由三年改为二年是教育部根据市场需要、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要求以及从减轻家长负担的角度考虑所做出的综合发展战略。我们要紧紧把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能型紧缺人才这一目标,重新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广泛的校企合作。通过课程调整,实现与岗位的高匹配、零接轨,提高高等职业技术专科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广告策划与营销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业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里新增的专业,专业建设相关文献资料较少,研究尚不深入,各院校都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学生(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广告策划与营销专业学生)为视角,从就业导向和实用导向两个方面,采用UTAUT2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调查研究学生对于美学美育课程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反向推导美学美育课程在广告策划与营销专业中的重要性,以期为其他院校广告策划与营销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八项意见,其中包括明确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等.根据教育部的这一文件精神,结合目前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现状和问题,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真正以就业为导向,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举措。太原大学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2004年起逐步推行"双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与就业岗位(群)能力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科学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把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